張元勵/武昌工學院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
張元勵/武昌工學院
中小企業在各國各地區經濟活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于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在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國家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銀行卻仍然對中小企業惜貸,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依然難以得到實質性的解決。筆者通過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既有外部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提出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解決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中小企業在各個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正處于體制和經濟結構轉型時期,中小企業融資表現出許多特殊性,由于企業融資發展歷程不同,資金融入主體、融資市場、融資環境等都與市場經濟國家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使中國的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盡管我國政府從政策上不斷向中小企業傾斜,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我國中小企業經營環境欠佳,經營規模小,效益相對低,資信普遍不高,難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大,同時,企業產權制度不合理,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落后,部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相對技術創新能力較差,擴大經營規模方面存在相應問題。另外,由于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報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審計部門確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增加了銀行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審查難度。這些問題使中小企業償債能力減弱,信用度不高,造成融資難的狀況。
融資難一直困擾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即包括企業自身存在的客觀因素,也包括金融機構、政府等外部環境因素。中小企業經營環境欠佳,經營規模小,效益相對低,資信普遍不高,難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企業產權制度不合理,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落后,部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相對技術創新能力較差,擴大經營規模方面存在相應問題。另外,由于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報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審計部門確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增加了銀行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審查難度。中小企業融資主要存在三個方面。
(一)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受阻
我國現實的經濟金融環境決定了政府無法直接向中小企業提供過多資金。盡管可以通過銀行進行融資,但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條件比較苛刻、辦理手續的緩慢復雜,是中小型企業融資“難”過的一道坎。面對銀行貸款遲遲批不下來,企業很可能會轉向高額費用的民間貸款,或者典當融資。
(二)大中型企業融資優先給中小型企業融資帶來的壓力
大中型企業為集團式,旗下的分子公司地域分布廣,經營領域眾多的大中型企業在現金收入與支出的時間結構上存在很大的互補性。所以其財務融資通過內部便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部分資金需求。同時內部融資易于控制、風險低、融資成本相應也低,對于內部融資無法滿足時,有財務公司統一對外融資對獨立的融資機構也有利。大中型企業還可以實現產融結合,為產品銷售提供金融服務,這是大中型企業自身具有的得天獨厚的融資競爭優勢,這種融資方式不僅減少了企業集團的負債融資額度,控制了整體負債規模,減少企業的融資風險。此外,在金融部門進行外部融資時,大中型企業會給中小企業強大的壓力,銀行對大中型企業的融資的考核條件會比對中小型企業放寬很多,那么在融資額度一定的情況下,大中型企業輕松的融資環境將給中小型企業融資帶來巨大的壓力。
(三)我國中小企業自身融資發展的局限性
我國中小企業信用度不高是貸款難、擔保難的最大障礙。一是缺乏管理方面的信用。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二是缺乏財務方面的信用,有一些中小企業,數據不真、資料不全、賬目混亂。三是缺乏抵押方面的信用,中小企業規模小,可供抵押的物品不足;外部擔保不足,目前我國貸款擔保戶僅占中小企業總數的13%左右,可用擔保資金總額僅242億元,只能提供500至800億元的擔保支持,應賠金額實際僅占在保金額的0.3%。四是缺乏效益方面的信用。由于不少企業粗放經營,在經濟效益方面逐年滑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淘汰率高于大企業。有些中小企業違規操作,大量逃廢銀行債務。部分企業借改制之機以各種名義逃廢金融債務,致使大量金融債權懸空,這增大了銀行信貸資金的風險。面對這些情況,國有商業銀行出于防范風險的目的,自然不愿貿然貸款給中小企業。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既需要社會、政府、金融機構及中小企業各自發揮自己的作用,又要共同努力。完善的適合我國國情的間接融資體系。
(一)完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制度
1.加強中小企業信用建設和企業信用管理工作。
(1)應努力塑造企業誠信品牌形象。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
(2)應盡快建立企業信用制度。企業
信用制度是企業信用行為和信用活動的基本規范或一般規定。其主要內包括:企業信用行為和信用活動的規范界定,企業信用風險防范,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的相關政策措施等。
(3)應盡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查詢系統與企業有關的各部門應通力合作,組建企業信用信息征集系統和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提供企業信用數據統一檢索平臺,逐步實現企業信用查詢交流和共享的社會化。把這些信息與資金融通市場結合起來,企業的信用狀況將成為獲得資金支持的重要參考指標,以使誠信企業得到融通資金。
2.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擔保不足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重要原因。為了增強商業銀行對其貸款的積極性,保證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必須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通過制度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信用服務機制,促進商業性金融的開展。一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應進一步加大支持的力度,加快擔保公司的數量發展和資本規模擴張。改變財政資金介入方式,促進民營擔保機構的發展。財政資金可以通過為民營擔保企業提供“代償補貼”的方式介入擔保業,這種做法可以給財政資金帶來“四兩撥千斤”的功能。如上海于2002年2月出臺了一項政策,對民營擔保公司的壞帳,每年給予擔保總額3%至5%的補貼。二是在直接擔保機構之上成立再擔保機構,對眾多直接擔保機構進行風險整合,也是建立擔保體系的主要內容。三是建立中小企業的互保體系。可以考慮按行業或地區組織中小企業互助擔保,對中小企業起到信用倍增的作用,實際操作中可由若干中小企業以會員方式建立一個類似“中小企業互保協會”的組織,由會員企業認繳互保基金建立協會的互保基金,當符合條件的會員企業需要貸款時,由協會負責擔保、如2003年大連市工商聯成立了中小企業互保協會,建立了互保基金,對會員企業融資提供擔保。
(二)中小企業自身對融資渠道的拓寬,提高在整個融資市場的能力
1.發展地方性的商業銀行。它與地方經濟聯系比較緊密,與企業開展信息交流比較方便,建立起信任關系成本比較小,因此,中小金融機構市場定位應是開拓中小企業客戶群,避免與國有商業銀行相互爭、爭搶業務。既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又有利于中小金融機構自身的發展。
2.發展合作金融組織。合作金融組織利用合作者之間的信息比較充分的優勢,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雖早有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但實際上并未按合作制原則組織和經營。
3.發展金融公司等非銀行中小金融機構。金融公司可以從較大規模的商業銀行批發貸款,利用自己與當地經濟關系比較緊密,對中小企業比較了解的優勢,做出貸款決策,解決大銀行受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約束難以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問題。
4.政策性融資安排。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商業化經營之間始終存在著矛盾,政策性融資安排應著眼化解這個矛盾,成立中小企業銀行等專門的政府金融機構,參與、組織建立中小企業基金,或直接通過政策性銀行給符合一定條件的中小企業貸款,這也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普遍做法。例如,日本成立了五家政府金融機構向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提供優惠貸款。
(三)建立符合我過國情的融資第二板塊市場
在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主要是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實現的,渠道單一。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不僅會產生資金緊張的后果,而且也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在保證中小企業現有融資渠道的情況下,還應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為中小企業開辟直接融資的渠道。但在我國已有的證券市場體制下,直接融資對中小企業來說十分困難。因為我國證券市場實行政府審批制和嚴格的額度管理,發行上市額度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上市企業的選擇政策傾向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在這種政策環境下,中小企業很難進入主板市場,進行急需的資金融通。據統計,現在已上市的800多家公司,絕大多數脫胎于原有的國有大型企業,中小企業較少。從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看,高技術企業的數量太少,僅有70多家,只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5%。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應當設立主權證券市場之外的第二板塊市場。第二板塊市場的最大特點就是降低企業進入門檻,為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的機會。目前,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第二板塊市場的條件已基本具備。首先,這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小企業科技企業的作用日益增強,為保證這類關系未來我國經濟增長潛力的企業發展,必須盡快建立符合其融資特點的第二板塊市場。其次,我國證券市場已日漸成熟,國家的金融監管能力大大加強。最后,經過幾年的調查和了解,我國已基本掌握了有關第二板塊市場的運行規律,必要的物質條件上的準備也已基本就緒。在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主要是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實現的,渠道單一。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不僅會產生資金緊張的后果,而且也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在保證中小企業現有融資渠道的情況下,還應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為中小企業開辟直接融資的渠道。總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雖然在整體環境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和矛盾,但只要通過科學的改善和國家政府部門的扶持和幫助,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是可以得到較好的改善的,中小企業便會以其自身經濟發展的靈活性給整個經濟市場帶來更好的前景。
[1]廖仁英.中國中小企業融資與金融支持. [J]特區經濟,2008(8):133-135.
[2]莫鴻芳.夏紅衛.陳曼麗.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4):87.
[3]齊謳歌.茹少鋒.突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措施.[J]當代經濟,2009(9):53.
[4]施金影.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財會研究,20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