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林
( 汾西瑞泰正中煤業有限公司,山西介休031300)
在煤礦生產中,煤礦機電運輸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中,都需要機電運輸設備的幫助,以保證生產的穩定。同時,機電運輸具有涉及面廣、戰線長、特殊工種多、技術性強等特點。通過多年來對煤礦安全事故的研究調查,我們發現,機電事故在其中占據了第四的位置,占到了事故總數的20%~30%。因此,通過對當前機電運輸事故的分析,找到了新的安全管理辦法,對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對煤礦機電運輸設備事故進行分析時,主要找到了以下幾點原因,這些是造成煤礦機電運輸設備事故的主要原因。
從煤礦的機電運輸設備情況來看,隨著當前機械水平的不斷強化及其煤礦企業對于機電運輸設備的投入,煤礦機電運輸的設備逐漸增多,并且變得越來越復雜,最終造成了事故原因多種多樣。
煤礦企業對于安全投入不到位,很多煤礦企業因為生產作業繁重,多數設備都屬于超負荷工作,無法對設備進行及時的維修和保養,在出了問題之后,只進行簡單處理,就讓設備繼續運行,最終造成機電事故的發生。
通過對煤礦作業員工的調查,發現大多數的特殊作業人員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在生產中沒有將安全生產作為工作的根本思想,對于安全隱患麻痹大意。同時,在進行作業時,出現很多的違規操作和違章指揮,對于相關的安全規定沒有很好地認識和了解。例如在1990 年的一起重大機電運輸事故中,當事人在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下,直接開機車在主道上用圓木頂副道車的重車,由于沒有跟車掛鉤工的幫助,導致圓木滑動并進入駕駛室,將司機挑到正在運行的機車中,導致當事人當場死亡。造成這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當事人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在操作中沒有按規定進行作業,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對于特殊作業人員,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識,并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術。然而,由于煤礦事業的不安全性,專業人員的缺少,為保證生產速度,很多特殊作業人員的文化程度和技術水平都沒有達到規定要求。根據統計顯示,在最近發生的17 起機電運輸事故中,有40%的當事人文化程度只有小學水平。從調查中可以發現,導致煤礦生產事故多發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技術工人沒有相應的安全操作知識,對于操作技術的熟練程度不夠。尤其是對于采掘一線的電瓶車司機,沒有穩定的工作人員,農換工和農協工較多,他們的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同時,他們對于工作沒有長期進行的打算,因此,在學習相關的業務技術及安全規定時,積極性不高,造成了機電運輸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這些員工的素質較低,在操作時,對于安全的認識不足,沒有很好的安全生產意識,這也導致了生產時安全事故的多發。
在安全培訓方面,由于待崗人員沒有長期進行操作,因此,對于設備的操作熟練程度不夠,加之沒有進行長期的安全培訓,導致在操作中違章指揮,甚至盲目操作,在這兩項安全因素的影響下,安全事故多發是必然的。例如在1991 年發生的“1.2”重大運輸安全事故中,當事人本來不是絞車工,但是,由于絞車工的不足,班長臨時指派當事人進行調度絞車工作。由于當事人對操作的不熟練,在絞車下放時違規蹬鉤,造成車速過快,不僅礦車跳軌,而且當事人也被甩出礦車,造成當事人頭部破裂且當場死亡。
在煤礦生產中,工作人員崗位的頻繁調換,為生產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對于特殊作業人員來說,在進行工作前,他們都經過了當地供電部門或者勞動部門的專業培訓,并且取得了相應的操作合格資格證,這保證了這些人員在操作時的安全性,因此,對于這些特殊工作人員的工作崗位不應頻繁進行調動。
在生產中,一方面,對于安全生產的投入較少,對于安全工作的考核不夠嚴格,導致了機運標準化工作沒有做到位;另一方面,隨著用人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并崗,職工的工作狀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部分員工處于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的工作狀態,造成了特殊工作員工的培訓教育時間減少,甚至一些員工的工作時間超過了規定的工作時間,這就更加減少了員工的安全培訓時間。因此,在進行培訓時,難以進行有效的組織或者組織的效果達不到規定要求,從而使員工的安全培訓工作只能是紙上談兵,對于技術素質的提高成效不大。
在安全制度的實行中,由于制度的不嚴,造成了安全事故的遺留。①由于不健全的崗位責任制,在生產中,員工對于一些工作不能很好地去落實安全制度,造成隱患沒有被及時地發現與整治。②在對安全制度的實行情況進行考核時,不夠嚴厲,沒有及時地兌現獎罰內容,對管理人員的管理積極性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使很多管理人員對安全隱患的管理產生消極態度。③在對事故進行處罰時,處罰的力度不夠嚴,甚至由于管理人員保護,最后使責任人逃脫了責任追究,對員工造成了反面的教育,導致防護措施不能很好的到位,事故頻繁發生。
1)在生產中,應將安全作為生產的第一位。正確對待和解決安全在生產和其他工作中的位置,不斷加強安全措施。同時,應加強對各級領導和一切生產部門的安全培訓,將安全作為生產的重中之重。目前,隨著制度的改革,煤礦生產中實行了崗位承包責任制,因此,在生產中,承包者將經濟效益放在了首位,而對于安全的投入則相對較少,在進行生產時,設備經常不在正常情況下運行,員工進行違章操作,這些都是安全隱患產生的原因。
2)加強特殊工種的用人制度。在煤礦生產中,對煤礦運輸設備的操作需要較強的技術,因此,不可隨意讓其他的工種替代特殊員工工作。同時,對于臨時工要進行嚴格的安全考核,并且盡量避免特殊工種的調換,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3)加強思想教育,在平時,通過不斷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使員工能夠更好地認識到事故的危害性,并使員工在生產中自覺消除僥幸心里。要經常對員工進行一些事故案例的講解,使員工能夠更加真實的認清安全隱患的危害,增強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
4)不斷加強員工的安全培訓。由于用人制度的改革,原有的組織培訓形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用人制度,因此,管理人員需根據新的制度制定相應的政策,可通過建立競爭機制和獎罰制度等方式,提高員工的安全業務素質。
總之,在煤礦機電運輸安全工作中,管理人員必須通過相應的措施監督生產工作,避免出現違章操作和違規指揮等嚴重的安全隱患,將安全事故的發生情況降到最低。對于一個煤礦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只有通過安全措施的有效實施,才能保證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1]閻煒. 淺析煤礦機電運輸事故多發的原因及控制對策[J].金山,2012(2) :113 -113.
[2]張元. 煤礦機電運輸事故產生的原因與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風,2014(6) :70 -70.
[3]尹航.煤礦機電運輸事故與預防對策綜述[J]. 科技信息,2011(36) :350 -351.
[4]李春雷,王力勇.淺談煤礦機電運輸事故的原因和預防措施[J].魅力中國,2013 (13) :267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