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宇
現代戲劇,現代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或是讓我們感動的,或是讓我們思考的,或是讓我們深刻反省的故事。這些故事都能成為戲劇創作的材料,把它放到舞臺上,再啟用好的編劇、導演、演員,就能夠打造出好的戲劇作品。當今時代,仍然有很多觀眾愿意走進劇場觀看戲劇,就是因為有些題材故事,采用戲劇這種藝術形式來表達,更能走進觀眾的內心世界。
最近,孟京輝戲劇《兩只狗的生活意見》在哈爾濱又演出了新版本。這是兩個以狗的身份出現的草根青年滿懷著理想進入大城市尋找自己未來的故事。天不遂人意,工作生活處處受挫,他們時而拼搏,時而消沉,更不乏用自嘲的方式來解讀流行的話題。他們懂得用自己的智慧擺脫困境,解決危機,創造了一個個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跡。劇本通過這些人的遭遇,把貧富差異、價值觀扭曲、道德滑坡等種種社會亂象展現在了舞臺上,讓人深思和反省。劇本中兩個人物的命運、心理、性格和劇作家的經驗、思想、感情一定有著內在的聯系,劇作家也深刻體驗到了劇中人的心理過程,從而描繪出細膩的精神世界。
該劇中兩個小人物對未來期望而又迷茫,構成了很自然的戲劇沖突。人物內心的沖突正是戲劇內容重要的組成方面,也是推動戲劇情節的原動力。戲劇中描寫的人物大多來源于現實,給人一種親近之感,容易引起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戲劇中的人物大多具有著某些令人感動、敬畏、或是鄙夷的特質,大多具有著某些令人同情、向往、或是不齒的經歷,這樣的人物容易讓觀眾過目難忘,甚至成了某種品質、某個時代的代名詞。舞臺戲劇重于內在性格的沖突與對比,深入地表現心理活動,追求細節的真實應該放在首位。在戲劇舞臺上,無論演員所演角色身份如何,內心深處的隱秘世界都應該被表達出來。著眼于日常生活和人與人關系的表現,深度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致力于人物情感的細致描繪,才能使劇本更形象化,更有感染力。人物的性格是矛盾的、復雜的,也是變化的、發展的,劇作家正是通過人物的行動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復雜。真正的戲劇沖突,是性格的沖突。劇作家把社會矛盾戲劇化,通過生動復雜的性格沖突,去體現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劇本中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戲劇沖突,都具有個性和獨特性。真正的藝術共鳴,建立在藝術形象所具有的藝術感染力和藝術深刻性的基礎上,劇作者憑借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對各種人和事深切的體驗,來塑造震撼觀眾的人物形象,無疑,該劇將這個宗旨體現得淋漓盡致。
戲劇在豐富和詩化我們的生活內容的時候,更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文化沖擊力,一旦文化跟人的精神相結合,它就會沖擊那些束縛人,使我們生活沒有意思,變得枯燥乏味的東西,就如電影給我們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一樣。戲劇藝術通過對人們生活的反映,揭示生活中的美與丑,不僅讓我們得到精神的娛樂,還受到精神的震撼,讓我們更好地反思生活。現實生活中充滿了戲劇性元素,戲劇來源于生活,因此當觀眾在舞臺上看到劇情的時候會有親切感,產生共鳴。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戲劇性元素,戲劇藝術就無從生根。我們對自己生活中的戲劇性元素不敏感,那么在看劇的時候可能就會無動于衷。這是個信息化、文化快餐橫飛的時代,新戲劇的觀念各異,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戲劇的美學價值仍然是它的核心。劇中多對社會思考,多對人性關懷,才能更好地體現出戲劇的人文精神,而在形式上進行多樣化的探索應該放在其次。
戲劇藝術的根基是戲劇文學,劇本的創作水平影響到演出的成敗,或許某種藝術門類獨受這個時代的青睞,但是戲劇獨特的藝術影響力不會被取代。戲劇是時代文明的傳播工具,它可以陶冶大眾的性情、增加生活體驗。十八大召開后,文化部門已經高度重視戲劇創作的相關問題,各地都在爭取條件來強化藝術創作隊伍,為戲劇創作提供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平臺。一些地區還加強了對戲劇原創劇本的知識產權保護,劇作家的自身權益有了更多保障。有了更好的創作環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戲劇藝術一定會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