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廣新
琵琶是我們熟知的演奏樂器,寬廣的音域使其高音清脆悅耳,中音圓潤飽滿,低音深沉渾厚。在眾多伴奏樂器當中,琵琶的辨識度很高,個性鮮明,氣質獨特,這也許就是人們喜愛它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我們翻開中華戲曲器樂文化發展史,對于琵琶的記載可謂源遠流長。早在秦漢時期,琵琶就已經誕生,并開始有了文字記載。到了唐代,它已經成為戲曲表演中一件重要的伴奏樂器。在今天現代化的戲曲舞臺上,琵琶演奏中時而激昂奮進,似萬馬奔騰,時而如高山流水,抒情婉轉的美妙音色,是其它樂器所不能及的。那么,琵琶在戲曲伴奏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里呢?
首先,琵琶在戲曲伴奏中體現出角色的多樣化,既可以擔當主奏樂器,也可以擔當獨奏樂器。在主奏樂器角色中,琵琶所發出的顆粒狀嘹亮悅耳的音色使它有別于其它樂器,讓很多作曲家都愿意用琵琶擔任主旋律和內聲部的伴奏重任。在戲曲舞臺上,琵琶的聲音更是無所不在。無論是京劇、評劇、呂劇、淮劇,還是福建的竹馬戲,黑龍江的龍江戲,都離不開琵琶的伴奏。比如,在京劇伴奏中,琵琶就和板胡、嗩吶、二胡、三弦等分別構成最重要的伴奏三大件、四大件、五大件;尤其在今天很多現代戲表演中,琵琶又加入到管弦樂隊的行列,經常與其它樂器相互配合,為京劇舞臺音樂伴奏的托腔保調提供著最重要的支持。但是,由于琵琶的演奏技巧十分復雜,專業性很強,所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琵琶演奏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配合其它樂器伴奏時,如果不能與大家協調一致,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影響整個演出質量。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有很多,比如加強集體排練、協調與其它樂器間的配合,也可以因人而異,采用在樂譜上標記符號、表明演奏速度、力度、強度表達等等方法,力求在表演中表現完美。在獨奏角色中,琵琶的身影更加亮麗。由于琵琶出色的表現力,無論是作曲家還是演奏家都對它非常青睞,使琵琶又成為一件當之無愧的獨奏樂器。很多著名演奏藝術家就用琵琶彈奏出許多令人驚嘆的名曲。無論是《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還是《霸王別姬》《塞上曲》,都讓人在一幅幅難以忘懷的畫面中流連忘返,久久回味。我們不能不說,琵琶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風格魅力贏得“天下第一彈”的美譽是當之無愧的。
其次,琵琶在戲曲伴奏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豐富的情感表現力。戲曲舞臺表演中,演員的臺詞非常簡練,尤其是一些傳統戲曲的人物語言更加簡練。在表現形式上,中國戲曲大多以一人一事的結構方式為主,更加注重對人物的刻畫,更加注重對人物情感和內心世界的表達,所以傳統戲曲中的人物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我們大家熟知的京劇舞臺上的人物形象就有很多,如:《白蛇傳》中的白素貞,《鍘美案》中的包公,《紅燈記》中的李鐵梅等等,都已經是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而要表現好這些人物就需要演員與樂隊共同配合,發揮好各自的優勢,尤其離不開琵琶的曲調音色。我們知道傳統戲曲流傳年代久遠,所以很多傳統劇目沒有曲譜,而琵琶的音色清脆亮麗,所以在伴奏中更不能有絲毫差錯,必須準確無誤,帶動好其它樂器的演奏。在排練時就要做好充分準備,比如,一定要熟悉唱腔、曲牌,一定要與領奏的伴奏和司鼓的節奏嚴密配合,充分發揮好琵琶的演奏技巧,安排好左右手的規定動作,努力做到完美表現。在一些有樂譜規定的演奏中,琵琶在協同整體樂隊演奏時,尤其是在利用一些快節奏的音樂表現人物情感時,琵琶表演者更應該收放有致,不能拘泥死板,應該根據劇情的需要,根據演員的情緒來演奏,充分發揮琵琶的藝術表現力,起到為演員表演錦上添花的作用。
中國的戲曲藝術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凝聚的文化瑰寶。琵琶演奏藝術家們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不斷錘煉過硬的技術本領,為藝術形象增光添彩,為戲曲舞臺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