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振華
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和藝術的需求愈加強烈,關注度越來越高。主要表現在大家的思想觀念開始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生變化,對美的認識與理解不再像從前那樣保守和封閉。勇于創新、展現個性、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已經成為現階段人民群眾的審美追求。現代藝術設計就是一門追求美、體現美、貼近百姓生活、體現時代精神的藝術活動,它不僅美化人們的生活,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同時又讓人們從繁雜、陌生的設計工作中解脫出來,從而方便、快捷地享受著藝術設計者們為我們創造的舒適、美好的新生活。
現代藝術設計作為世界流行趨勢和人們審美方式發展變化的“風向標”,更應該體現出設計者開闊的視野和獨特的設計理念。因此作為設計師,不僅要投入到生活之中,培養獨特的審美能力,同時,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更加重要。
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這是一切藝術的共同特點。對于藝術設計者來說,走進生活是根本途徑。生活不僅僅是他們進行創造的藝術源泉,更是他們的藝術生命。因為藝術設計將生活藝術化,它直接為美化生活內容或生活環境服務。離開了生活,藝術設計者的設計思想就會失去活力,甚至不復存在。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設計師,無一不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和廣博的生活體驗。著名平面設計師王粵飛是我國最有影響力和最早的設計師之一,他曾回憶早期親身在廣州看到的一些外國商品,給他后來的設計道路產生的深遠影響。他說:“外貿體制做了一些好事,就是在廣州建立了一個全國唯一的樣品陳列中心,是國外超級市場賣的東西模擬出來的,大概有一千多平米,樣品除了日常百貨,還有音響、摩托車。所以我們很早就認識國外許多的知名品牌:卡夫、強生、可口可樂、菲利浦,在里面我們可以打開柜子拿出來看。床上用品、汽水、煙、酒應有盡有,而且樣品陳列中心每年出國采購更新。這個印象很強烈,今天都不可想象。”的確,很多偉大設計者的藝術之夢,原本非常簡單,可能就是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次光顧開啟的。
現代藝術設計,思維理念不能因循守舊、墨守陳規,應該順應時代潮流,不斷發展創新。現代社會已走入全面的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審美心理正在發生改變,大量科學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不斷更新。一些傳統的表現形式也在發生變化,不斷吸納時代元素,設計的產品更加注重多元化、人性化。在表現手段上,現代藝術設計已經走向以電子計算機等人工智能化方法為主要創作手段的時代。設計師們在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技術水平等方面都在發生重大調整與變革。譬如在一些設計領域,一些沒有什么設計經驗的年青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通過他們對計算機嫻熟的掌握,完全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人員。而目前更多的設計者正在通過鍵盤的操作,任意處理設計符號、形狀、尺寸的設想,讓設計意圖的變化自由組合、隨意改變,使設計者的設計方向更加自動化、多元化,最終實現最佳的創作目標。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藝術發展必須要發展創新,這也是人類歷史發展證明的必然結果。我國古代先哲在這方面就有許多精辟論述。最早的文藝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中就指出:“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意思是時代在不斷變化,文風也要隨之變化;又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意思是說文藝的變化要受社會變化的影響,文藝的興衰與時代變化相聯系。可見,要立足于時代,就要具有創新精神。我們這里所說的新,是時代的新,是生活的新。缺乏創造性的藝術設計,一定缺少藝術生命力,不會感人,更不會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設計思維是一種心智活動,它的本質屬性應該是創造性,因而也可稱為創造思維。對于設計者來說,不僅要善于發現人們的生活興趣,更重要的還要研究它、激發自己的藝術創造力,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投入生活的懷抱,汲取大自然豐富的營養,使我們知識更豐富,思想更深刻,對美的設計和表現更加生動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