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利
群眾文化活動只有符合百姓愿望,讓大家在輕松、享樂的氛圍中自由進行,才會長久深入地開展下去。在今天瞬息萬變的嶄新時代,群文工作者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面對人們多元化的審美思維和文化追求,我們只有與時俱進、迎頭趕上,用全新的視角迎接挑戰,才能充滿自信地面對群眾文化工作,才能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與繁榮。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多樣化。在現實生活中,群眾文化活動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今天,普通百姓之所以更加重視群眾文化活動,是因為群眾文化活動與大家的健康、自由、幸福以及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等等審美感受密切相關。所以大家都認為非常必要,意義重大。從某種意義上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確是一項實實在在、惠及全民的文化工程。然而,基層群眾的需求與愿望,會在實際工作中因人而異、因地而別,會五花八門、名目繁多。廣大群文工作者只有深入到基層一線,與大家面對面地溝通、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有的放矢、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才能把握住群眾文化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黑龍江省的群眾文化工作,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可喜成績,群眾文化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但在一些農村鄉鎮,由于缺少文化專業人才和文化骨干力量,一些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還相對薄弱。面對這些實際問題,黑龍江省文化廳號召全省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層,調查了解實際情況,強調藝術創作為基層百姓服務的主導思想。2013年,黑龍江省群眾藝術館作為全省群眾文化工作宣傳的龍頭,組織了規模宏大的“百館千站,送文化下基層”活動,培訓基層文藝骨干力量。對聲樂、舞蹈、戲曲、樂器、美術、攝影等諸多藝術門類,通過專業老師進行講解,使大家收獲良多,受到基層百姓的熱烈歡迎。實踐證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能光落實在口頭上,應該展現在行動中。只有走下去,深入民心,才能贏得民心。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土地遼闊、歷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不同區域、不同省份都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如黑龍江的“冰雪文化”,山西的“剪紙文化”,蘇、杭一帶的刺繡,川劇的變臉等等地域特色文化,早已聲名顯赫,流傳千里。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經濟、文化雙管齊下,突飛猛進向前發展。文化促經濟,經濟帶文化,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特色文化無疑是全國各地文化創意產業最為得天獨厚的重要手段。特色文化猶如一顆顆耀眼的明珠,吸引著廣大民眾的目光,他們迫切地想要在有生之年,去俯瞰那些名山大川,去探尋那些歷史謎團,去接觸民間各地的文化藝術——同時,各地不同的特色文化資源,在人民群眾的廣泛傳播、參與下,又讓當地的百姓深感自豪,使大家的幸福指數油然而生,從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滿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山東省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文化資源很多。但山東的曲阜卻與眾不同,成為老百姓旅游活動的首選。這是因為曲阜是我們文化先哲孔子的故鄉,是孔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發祥地。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孔府”、“孔廟”、“孔林”就佇立于此,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來到這里的人們,面對歷史的遺跡,追隨先哲的腳步,怎能不感慨萬千,怎能不對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進行深刻思考。可見,特色鮮明的文化活動,更受大家的喜愛,更讓人印象深刻。同時,了解歷史、掌握知識,又使得文化傳播的作用與意義更加豐富,更加廣泛,因而是一種符合時代發展和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文化活動。
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還應該激發廣大群眾更多的參與熱情,通過群眾的積極配合與實踐,更快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讓大家在娛樂中提高修養,煥發朝氣。讓我們的精神生活更豐富,更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