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業大學 閆 巖
首都經濟圈規劃背景下河北省縣域經濟轉型研究*
北方工業大學 閆 巖
我國首都經濟圈規劃為河北省相關縣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步伐,同時為我國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借鑒模式。本文分析了首都經濟圈規劃中,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通過特色產業、四大園區和六大基地建設,來培育河北省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并提出河北省縣域經濟轉型中應注意的問題。
首都經濟圈;河北省;縣域經濟
縣域經濟以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獨立財政為基本標志,調控的主體為縣級政府機構,是具有縣域特色的區域經濟實體。我國首都經濟圈規劃為河北省相關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對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意義,必將為相關縣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步伐,同時為我國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借鑒模式。
(一)首都經濟圈規劃為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首都經濟圈規劃致力于與首都北京形成對接,為河北省相關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1.良好的人文環境建設。河北省歷史發展久遠,人文氣質優越,為河北省相關縣域招商、引商、扶商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軟文化環境,促進河北省在推動環首都經濟圈規劃的過程中,政府招商事業實現良性發展,真正能夠留住資金和人才。
2.良好政策環境。與首都產業對接中,要堅持創新意識,樹立“特區”理念,為新引進的產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特別是對接過程中,一些新興產業、戰略性產業、優質的現代服務業和物流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政府要在注冊、土地、審批以及稅收等方面給予便捷服務和優惠。除了極個別的特殊產業需要省市縣所屬的部門把關,其他的都要將管理權限下放到相關政府及園區管委會中。
3.打造便捷的交通,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根據環首都經濟圈規劃,交通一體化是基本硬件要求。河北省相關14個縣域經濟中,除了赤城、豐寧,其他12個縣的交通有11條高速公路連接,與北京交通實現全面連接具有良好的條件。在城際交通方面,根據規劃將構建涿州—北京新機場—廊坊—北三縣(三河、大廠、香河)—首都國際機場/順義城際鐵路路線,為居民出行營造良好的交通條件;同時根據規劃要求,未來隨著城市發展相關配套設施以及后續保障服務將不斷完善,居民住房條件、娛樂設施和水平、休閑購物等方面將實現同步發展,切實解決居民所亟須的問題,最大可能地滿足居民需求,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和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二)首都經濟圈規劃為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培育了新的增長點。
首都經濟圈規劃致力于特色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為河北省相關縣域發展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將上升到一個新臺階。
1.促進了河北特色產業的發展。為了實現與北京產業轉移的優秀對接,河北省相關縣域要有良好的物質和經濟基礎。這就要求在對接過程中河北省縣域產業定位、政策、相關資源配置和基礎設施等要考慮對接中的需求,同時對河北省縣域中的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成為規模,發展特色農業,使河北縣域經濟成為首都經濟圈中發展先行區,以對接首都新興產業帶。其中河北承德市的縣域要充分利用避暑山莊、外八廟等旅游品牌,發展國際旅游產業。同時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和新興材料。對于張家口的縣域則要利用壩上草原和冰雪文化的旅游資源優勢,發展旅游、現代農業、裝備制造產業等。同時還要利用其與陜西和內蒙古的交界優勢,發展區域中心城市。而廊坊相關縣域則要發展總部經濟、電子信息技術、高新技術產業等,利用廊坊信息產業技術的優勢,打造環首都經濟圈電子信息走廊。保定相關縣域則要利用文化和低碳城市試點機遇,發展旅游文化、行政建設、休閑娛樂、紡織服裝等產業,打造歷史文化城市和休閑娛樂城市形象。
2.加快了四類園區建設。首先,是高層人才創業園區建設,為首都經濟圈規劃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這就要求在河北省相關縣域內建立人才創業園,創業園建設規模不少于5000平方米,從而促進縣域科技創新和科技研發工作,政府要對創業園給予大力支持,從立項到建設到最后的推出等環節加強指導;建立“人才家園”,建設套數不低于1萬套,為高層人才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真正做到可以留住人才。其次,在相關縣域建設科技成果孵化園。給予專項資金扶持,加強政府重視,完善相關服務工作,政府還應該加強推廣,吸引北京的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入園,使最近的科技研發成果進園孵化,實現科研成果的最快轉化。再次,建立新興產業示范園。在河北省相關縣域建設新興產業示范園則是要充分利用首都北京的人才、技術、科技、知識、資本、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實現對北京新興產業的對接,這就要求河北省相關縣域要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務業等,以這些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最大可能、最快時間的實現對首都北京新興產業的對接,從而構建新興的縣域產業格局。最后是構建現代物流園區。河北縣域發展現代物流園區,主要是考慮到了北京強大的物流資源,利用現代物流技術,樹立現代物流理念,在河北縣域內構建大型現代物流園區,使其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實現現代倉儲、運輸、金融服務等一體化的發展,逐步壯大,輻射華東、全國以及東亞等。
3.加快六大基地建設。一是養老基地建設。根據京、津、冀人口發展特點,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在與首都產業對接中河北省應該抓住該現狀,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構建養老基地建設,促進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為老年人養老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并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二是建設健身康復基地。隨著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城市工作人員需要一個完善的健身康復場所。環首都經濟圈規劃中,大量在北京工作的職工將遷移到河北的相關縣域,他們急需一個健康休閑的場所。河北省縣域產業對接中,要重視健身康復產業的發展,構建健身、康復和鍛煉一體化的綜合健身康復基地。三是休閑度假基地建設。利用河北省縣域特色旅游優勢,打造特色旅游產業,加強休閑娛樂產業發展,為環首都經濟圈的人口提供高質量的休閑度假服務。四是觀光旅游農業基地建設。利用河北省縣域農業資源,打造現代觀光旅游業,構建觀光旅游農業基地,開發農業旅游產品,拓展農民增收途徑,提升農民收入,提升縣域農業經濟的發展。五是打造蔬菜基地建設。利用河北縣域蔬菜產業優勢,促進環首都經濟圈規劃中河北相關縣域與京津地區的農超對接,增強河北省縣域綠色蔬菜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重點培育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在肉類、水果、蔬菜、酒類等產業重點扶持農產品流通企業,積極引導、鼓勵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的產銷聯盟,促進農產品加工增值,更快更好地進入零售市場,提高農產品在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業態中的比重。力爭“十二五”期間培育幾十個水果蔬菜基地,幾十家大型蔬菜類生產流通企業。六是構建宜居生活基地建設。針對京津住房需求旺盛、房價高、職工經濟承擔能力弱的現狀,在河北省與京津鄰近的相關縣域發展房地產業,為京津工作人員提供優越的住房條件,打造宜居生活環境,并通過房地產業發展帶動縣域經濟相關產業的發展。
(一)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
我國“十二五”規劃指出,未來我國產業發展的重點是節能環保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產業。首都經濟圈規劃背景下,河北省縣域經濟轉型應該符合“十二五”規劃的要求,著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筆者認為河北省各縣域應該結合自身產業資源,進行科學定位,以“生態、人才和服務”作為培育的戰略重點。
1.錯位發展。在生態要求,相關縣域可以分類發展,避免發展的同質化,例如有的縣域可以利用自身的休閑、旅游優勢發展健康養老、休閑旅游、保健業發展;而有的地區則可以發展與此相關的延伸產業,開拓延伸產品;還有的縣域可以評價自身區位或行政優勢發展總部經濟、國際會展產業。
2.強化智力支撐。積極實施引智工程,通過人才產業園,與京津實現對接,將高層的人才資源留在河北縣域內,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知識支撐。
3.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礎設施資源和交通服務。在服務上,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便捷的交通,為一體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礎設施資源和交通體系。以同城化為發展目標,推動河北省縣域交通體系與京津交通體系的全方位對接;在電力設施、環保設施上可以利用共享的優勢,實現河北省縣域與京津的同步使用,從而實現資源聯動發展;在軟件等資源上,可以發展大格局的商貿流通體系,構建大型現代綜合物流服務園,實現現代服務業的對接,甚至在社會保障項目中,如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等政策中實現有效對接和融合。
(二)充分發揮首都產業的擴散和溢出效應。
利用首都經濟圈規劃的外圍優勢,促進首都產業效應的擴散和溢出。首都經濟圈規劃過程中河北縣域經濟轉型和發展要充分利用規劃的外圍效應,加強各方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對接,形成相互聯動和協調機制,構建一體化發展模式。
1.加強與京津合作中的網絡化體系建設。河北省相關縣域要改變現有的寬散的產業對接平臺,加強與京津合作中的網絡化體系建設,實現人力、資金、基礎設施等資源的有效配置,發揮規模效應。
2.打造產業集群。產業對接過程中,河北省各縣域的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各個縣域的現狀、差異,利用產業集群效應,形成首都經濟圈高標準產業聚集體系。
3.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實現有效的產業對接和縣域經濟轉型,要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項目的審批、規劃以及審批結果要實現一體化發展、同步化發展;環首都經濟圈規劃中,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帶動作用,統一組織和領導,制定相關的政策,針對統籌規劃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商議。
(三)科學規劃和指導,實現產業對接科學性發展。
1.科學規劃和指導,避免畸形增長和轉型。首都經濟圈產業轉移中,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案例經驗借鑒,即燕郊經驗和涿州經驗,但是綜合考察兩個地方縣域發展實踐,燕郊和涿州縣域經濟發展依托了良好的交通條件,并且是在房地產發展中帶動了其他的產業發展,以及政府財政的增長。實際上在燕郊和涿州買房的群體,并沒有完全居住和生活在此地,因此,燕郊和涿州縣域經濟發展只能為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和轉型中提供部分經驗借鑒,河北省相關縣域發展應該在科學指導下構建特色的產業轉型路徑,避免畸形增長。
2.理順相關縣域與京津地區產業的經濟關系。對全球產業轉移考察發現,全球轉移更多是大規模的制造業轉移。而河北省縣域經濟轉型中,新興產業、養老產業、休閑產業對接于此是相沖突的,因此,首都經濟圈背景下,河北省縣域經濟的發展、轉型和促進,在相關縣域特色產業和資源基礎上,應進行科學引導和規劃,實現良性對接和轉移。
(四)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在與首都產業對接中,政府要做好招商引資的服務工作,增強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1.加強大兌現項目的聯合督辦。通過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投資投訴受理制度,強化考核獎懲并形成長效機制等措施,進一步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健全完善部門配套聯動機制,強化大兌現項目的跟蹤服務。
2.重點推進特色項目招商。充分運用各種招商平臺,立足河北相關縣域的農副產品等資源優勢,著重突出對新型工業項目、資源類項目的策劃包裝,不斷提高包裝的水平和質量,瞄準國內同類產品的龍頭企業,加大項目的推介力度,爭取有實質性突破。
3.營造良好的招商氛圍。一是克服“重招商,輕管理”的思想,對企業在籌建和生產過程中反映的問題,及時解決并認真做好調研,協助相關部門做好招商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二是認真抓好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對各種招商引資活動會上簽約的項目切實做好跟蹤協調服務工作,幫助解決項目實施中的有關困難和問題。
(五)節能環保,不能以犧牲河北省縣域的生態環境為代價。
首都經濟圈規劃過程中,大量的企業將遷移到河北省相關縣域,并且這些企業多數為高能耗、高污染和低產出的“兩高一低”企業,河北縣域產業實現轉型,對首都產業進行轉接不能以犧牲河北縣域的生態環境為代價。河北省相關縣域要抓住機遇,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打造環保服務平臺,為擴內需服務:一是強化宗旨服務意識,正確理解監管與服務的關系;二是實行項目提前介入制,對相關縣域的重大項目主動提前介入服務;三是落實項目跟蹤服務制,對項目從提前介入到辦結實施全程跟蹤,重大項目實行領導跟蹤制;四是積極協調環評單位盡可能降低環評費用,緩解企業資金緊張問題。如縣域的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填埋場是政府重點項目,污水處理廠同時又是實現河北省縣域“十二五”時期減排的關鍵項目,省縣政府要傾注大量心血,上下協調及時為業主辦妥環評手續,為首都經濟圈規劃中產業轉移項目的快速大力推進起到關鍵作用。
[1]王淑麗:《鄭州新區背景下的中牟縣域經濟發展研究》,載于《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第3期,第78~79頁。
[2]袁樹平:《關于我省縣域經濟現狀的調查與建議》,載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第90~92頁。
[3]羅正富:《培育新的支柱產業 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楚雄州縣域經濟的發展步伐》,載于《云南政報》2014年第9期,第78~80頁。
*本文為北方工業大學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
F127
:A
:2095-3151(2014)44-0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