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慧
1.補助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為重點。海曙區要利用好健全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取得的既有成績,資金補助應從保障“硬件”轉移到鼓勵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軟件”上來。一是基層醫療服務,應按服務人口測算總量,同時與門診人次、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康復指導人次、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次數等量化指標掛鉤,根據工作量情況按比例撥付,促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使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二是應合理保障基層衛生機構的收支差額部分,因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造成的收入減少,增長需結合實際藥物差價和總體收支實際的差額排定。三是對醫院業務用房的改造、設備購置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四是鼓勵開展特色醫療服務,對中醫發展等項目給予經費支持。
2.健全資金補償制度,探索多渠道籌集資金。在目前醫改資金需求量大、地方財政普遍困難的情況下,多渠道籌集資金十分必要。筆者調研了其他城市和地區的做法,建議從以下方面籌集資金:一是探索發揮醫保基金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償作用。考慮到區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結余較多,建議從其結余中拿出一部分,對基層醫療機構實施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進行適當補助,減輕地方財政的補助壓力。二是加大市級公共衛生補助經費,在區級補助標準不變的情況下,市級標準可提高到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0元的標準,用于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均等化。三是加大中央、市級轉移支付力度,把基本藥物實行零差價銷售和推行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改革,作為轉移支付的重要因素,建立起較為穩定的補助財力分擔機制。
3.建立預算資金績效管理,財政補助方式由注重源頭向注重結果轉變。通過建立公開、公正的績效管理體系,建立獎優罰劣、多勞多得的分配機制和社會民主監督機制,使基層衛生機構堅持公益性和以居民健康權益為中心,引導其工作重點由基本醫療向公共衛生轉變,提高服務的效率。在具體的績效指標設置上,既要設置完成任務的數量指標、質量指標,也要設置居民滿意度和職工滿意度的指標,既要使其充分與新醫改的目標對接,也要兼顧員工的權益和積極性,必要時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
4.針對基層衛生機構的結余,建議設立事業發展基金、醫療風險基金及績效統籌基金。前兩個基金可每月按照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人才引進、業務培訓、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事故賠償、處理應收款呆賬等。績效統籌基金,在核定收支、核定補助不變的前提下,基層醫療衛生通過提高服務水平、改善服務質量等獲取的合理利潤可全部留用,其中50%用于補充事業發展基金和醫療風險,50%用于績效統籌基金。基金籌集后納入財政專戶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