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如何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觀點綜述

2014-04-16 23:28:27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經濟研究參考 2014年48期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經濟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錢 凱

熱點綜述

如何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觀點綜述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錢 凱

縱觀改革開放35年來,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一直都在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相互協調中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無疑將推動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輿論界、學術界對混合所有制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從不同的立場、角度出發,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現將他們的研究觀點綜述如下。①

一、怎樣認識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財產權分屬于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從宏觀層次來講,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制結構的非單一性,即在所有制結構中,既有國有、集體等公有制經濟,也有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還包括擁有國有和集體成分的合資、合作經濟;而作為微觀層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質的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的企業。

以下是幾個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認知誤區:

(一)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由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所有制形式。而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其突出特征是財產占有形式的社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也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股份制的具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屬于國有經濟,有的屬于集體經濟,只有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所組成的才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如果是外資企業或私營企業組建的股份制,沒有公有制經濟的參與,它就是私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并不是混合所有制經濟,更不具有公有制性質。

(二)任何不同所有制經濟聯合生產或經營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把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結合起來的新的所有制實現形式,其中既有公有制經濟,也有非公有制經濟。從所有制的構成來看,其主要形式是公有制經濟和外資或私營企業聯合組成的合資企業,以及公有制經濟吸引個人投資組成的企業。顯然,不能把任何不同所有制經濟的聯合都說成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三)外資經濟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外資經濟是我國發展對外關系,吸引外資建立起來的所有制形式,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的境外資本部分和外商獨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屬于非公有制經濟,不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既有外資又有中資,只有當其中的中資部分為公有制經濟時,它們才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

(四)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

股份制是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形式,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企業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但不能把股份制這種混合經濟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推論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完全公有制性質。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與公有制性質不同,公有制是指生產資料由國家所有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是從宏觀角度對生產資料所有形式進行界定;公有制實現形式是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實際上是指公有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才屬于公有制經濟,其他經濟成分則屬于非公有制經濟。

(五)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非公有制經濟。

所謂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相混合存在的一種經濟,但不能簡單地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聯合。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聯合,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國有經濟與集體經濟聯合投資,也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它們的聯合仍然是公有制經濟。因而,不能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非公有制經濟,不能認為公有制經濟就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也不能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全部是私有制。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針對傳統所有制結構的弊端和轉軌中存在的問題,適應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提出來的。隨著產權的流動和重組,除涉及國家安全、自然壟斷、有重大社會效益及高新技術和支柱產業的重大骨干企業,其他的都要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我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占總體經濟的40%強,再過8年左右,這個比例將達到80%。這對明晰產權關系,深化所有制改革,提高認識,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無疑都是很必要的。②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認為,根據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論述,將混合所有制經濟界定為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的融合更符合基本經濟制度的本質規定和內在要求。

從增強我國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的要求出發,也要求將混合所有制經濟界定為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的融合。一方面,要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就必須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通過不同所有制資本的融合使國有企業的體制和機制更好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另一方面,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就必須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和消除各種隱性壁壘,使非公有制經濟能夠更加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無論是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還是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一個有效途徑就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因此,將混合所有制經濟界定為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的融合更符合中央的精神,更有利于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也更能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

季曉南認為,根據中央精神,基于產權理論,立足企業實際,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但混合所有制不等于股份制。一是混合所有制經濟與股份制在概念層面是不完全相同的;二是混合所有制企業與股份制企業是相互交疊的兩種多元產權結構;三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四是要區別所有制與所有制的實現形式。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飛認為,對于混合所有制經濟,國內有一種較為權威的觀點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不同性質的資本聯合、融合或參股而形成的經濟成分,一般采取股份制的資本組織方式。它以社會中存在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為前提,通過各類性質的產權在市場中以多種形式自主流動和重組形成,并適應競爭的需要不斷變化資本結構。

郭飛認為,對于混合所有制經濟,既可以從宏觀角度考察,即指整個社會(或國家)存在多種所有制經濟;也可以從微觀角度考察,即指一企多制。《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側重于微觀角度。

混合所有制經濟同股份制一樣,都屬于中性的概念,并未表明某一社會所有制結構或某一企業經濟制度的基本屬性。對于混合所有制經濟,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并未提出其是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唯一實現形式或主要實現形式。④

國資委研究中心競爭力研究部部長許保利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兩層含義,一是宏觀層面,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制結構的非單一性,有國有、集體等公有制經濟,有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還包括擁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合資、合作經濟。而在中國就是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二是在微觀層次,混合所有制是指在一個企業中,產權主體多元化,由不同所有制性質的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⑤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鄭志國認為混合所有制與合伙制有不同之處。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有很多合伙制企業和股份制企業,但一般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私人合伙和私人入股而不是不同所有制資本的結合。

我國出現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主要源于國有企業改革,源于尋找國有制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形式和途徑,源于現階段實行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⑥

混合所有制是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所有制形式,兼具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某些特點,能夠更好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按照生產力發展要求調整生產關系,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相互融合,混合所有制經濟逐步形成并不斷發展。⑦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黨重要改革文獻中關于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論述

我黨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認識是逐步深化的過程: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最早認識到混合所有經濟單位的存在和將會日益發展的趨勢,《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隨著產權的流動和重組,財產混合所有經濟單位越來越多,將會形成新的財產所有結構;

黨的十五大報告進一步闡明了公有制與混合所有制的關系: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則進一步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途徑:要通過規范上市、中外合資和企業互相參股等形式,將宜于實行股份制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優勢企業改為股份制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更為明確地提出: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則賦予了混合所有制經濟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此,我國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與市場經濟兼容,尋求公有制和市場經濟相結合有效形式。經過多年探索,我黨認識到,作為我國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完善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所有制形式——混合所有制,是一種能夠成功實現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與市場經濟兼容、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形式。在實踐中,混合所有制經濟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⑧

三、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政策的現實意義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體制中,既有國有、集體等公有制經濟,也有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將使中國經濟體制更加豐富,是中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存”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體現。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中國謀求經濟改革突破的方式之一,其重點是為推動國企改革,打破國企壟斷,特別是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及做強做優的過程中,產權主體多元化有利于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在這種背景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體現了中央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的指導思想,而且第一次提出“公有制與非公有制都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都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提高了非公有制經濟在中國經濟體制中的地位。與此同時,由于在混合所有制經濟條件下,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用兩分法區分純粹的國有企業或私人企業,因此將來企業的類型區分將會越來越模糊。⑨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張卓元撰文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組、與其他資本平等競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是今后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著力點。

《決定》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用和意義的論斷,是我們黨以往有關論斷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實踐和認識進一步深化的成果。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所特有的。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有很多合伙制企業和股份制企業,但一般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私人合伙和私人入股而不是不同所有制資本的結合。我國出現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主要源于國有企業改革,源于尋找國有制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形式和途徑,源于現階段實行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首先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國有資本對自己應承擔的公共建設項目,積極引進社會資本一同建設,可以直接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還可由于投資主體多元化而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效率和競爭力。

與此同時,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也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國有資本和其他民間資本在企業(公司)內部實現同等使用生產要素和公平受益,所以對民間資本也是有利的。

可以預見,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化,產權多元、自主經營、治理規范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將會有長足的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微觀主體。⑩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修澤教授認為,從“包容性體制”這一更高的層面、更宏觀的視野,來發掘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從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分析:混合所有制是公正的市場經濟新體制的產權基礎。經濟改革從制度設計來說,應建立一個帶有包容性的“公正的深度市場化體制”。其產權基礎既不是單一國有制,也不是單一私有制,而是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

第二,從社會體制改革分析: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共生”體制的經濟支撐。多元資本的相互融合、互利多贏,有利于協調不同利益主體的關系,以建立“社會共生”的新體制。

第三,從政治體制改革分析: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從新階段全面改革的部署分析: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尋求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突破點。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混合所有制是整個改革棋局的關鍵一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趙昌文指出,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國有資本投資項目讓非國有資本參股這些方面進一步的拓寬了國有經濟改革的空間,也特別拓寬了非國有資本進入國有經濟改革的空間,對下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意義重大。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里面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是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二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混合所有制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實際上都不是最新的提法,也不是第一次提出來。

中央文件提到,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國有資本投資項目讓非國有資本參股等,其實這些方面應該說進一步的拓寬了國有經濟改革的空間,也特別拓寬了非國有資本進入國有經濟改革的空間。

所以混合所有制經濟雖然不是新的提法,但是對于下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意義重大,特別是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的流動很重要的。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認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個重大突破,是改革的一大亮點,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增強競爭力。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在同一個經濟組織當中,不同所有制的產權主體多元投資、交叉持股、融合發展的經濟形式。這是實踐探索的結果,是富有效率和活力的資本組織形式。

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在新形勢下探索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一個重要成果。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與以前強調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同時又有創新和突破。過去強調不同所有制自我發展,強調相互不排斥、相互促進;現在更強調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間直接結合、交叉持股、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能夠充分發揮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制資本的各自優勢,激發各種所有制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增強競爭力,也有利于民營資本更順利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公用事業等領域,擴展民營資本發展空間;有利于各種資本形式優化重組,優化資本配置,放大資本效益;有利于改善企業產權結構,有利于促進企業建立真正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宇指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各有所長。我國國有企業多數規模龐大、總體實力雄厚、擁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和國際競爭力;民營企業則具有機制靈活、創新意識強等優勢。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這既有助于兩者在交融中取長補短、發揮更大優勢,也有利于平息“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的爭論,通過多種所有制的共同發展,最終實現“國民共進”、“公平競爭”,打造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大企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原所長陳小洪認為,實行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體制有利于央企的發展更加市場化。主要原因是,實行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體制,有利于央企更好地轉變經營機制,因為能更好地限制國有企業容易碰到的不當的政府干預;有利于央企和各種戰略投資者,包括國內和國外的不同類型的戰略投資者進行更大范圍更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合作;有利于企業為了發展更好地融資及整合各種資源。這種體制機制強化了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發展空間,當然有利于企業的市場化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央企,即使母公司仍然是國家獨資企業,但其經營實體,即母公司控制的真正承擔經營責任的子公司,大多數都已經是股份多元化了,因此可以認為混合所有制形式的股份制企業目前已經是央企的基本形態。在這種情況下,三中全會報告還要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這對國有企業仍然有意義。

四、如何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觀點

中國工業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做好頂層設計。在發展的主要方式上不斷總結經驗,豐富和拓展實現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方式、路徑。同時注意防范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問題。

一是民間資本進入“特許經營”領域、放寬外資準入條件的重大決策,如果沒有細則和辦法,如果缺少“路徑圖”和“時間表”,如果不能落實到行業和企業,將可能仍停留在現狀或改進不大。在具體運作中,還要防止非公資本被“擠出”,以致挫傷投資人信心,導致人才、資本的大量外流。

二是如果對國有資本的進退把握不準,尤其是把“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誤讀為“退出一切競爭性領域”,可能導致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削弱。在實際運作中,如果責任不明、監管不力,國有資產可能難以保值增值。

三是對一些行業外資的進入要把握好尺度。放寬準入是對的,但要注意區分不同行業制定規范的標準和門檻,掌握好整個行業的“混合”程度。即使是一般競爭性行業或服務業,也要防止“全盤外化”,避免出現影響“產業安全”的問題。

四是明確“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目的是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生產力要素的優化組合,多種資本優勢的充分發揮。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融合發展,防止在進、退上爭論不休,防止無端炒作,影響大局。提倡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進。

五是實施管理者、員工持股,實施激勵機制,要防止分配懸殊、兩極分化,造成社會不公。實施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是完全應該的,但要從實際出發,分步、分類實施,防止竭澤而漁,要給企業留有發展后勁。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卓元認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就要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要從管國有企業為主向管國有資本為主轉變。

今后,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進一步真正解決好國資監管機構“只當老板不當婆婆”以及明確國有資產職能定位問題。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是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重要方面。《決定》要求,“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有長遠戰略的思想,因為過去只講公有、私有,后來是民營,現在是三分法,國有、民營,以及兩者之間存在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這一點是一個大的突破。決定中講了國有企業要把大門敞開,民營資本可以進來,國有企業要改組為混合所有制經濟。這里有一個概念問題,也要認識清楚。即資本的力量不在資本本身的多少,而在于資本所控制的范圍,它能掌握的資本量是多少。

對于民營經濟同樣如此,鼓勵民營經濟來控股混合所有制經濟,其中包括國家可以參股,包括零零碎碎,也包括外資可以參股。這個就有好處,因為真正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沒有政府干預,完全按照法人治理結構來管理,法人治理結構來管理這個比對企業更好的來有程序,有規則的進行管理是要好得多。

國有企業自己要改革,改革也是走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成為自主經營主體,是走這樣一條路徑。我們現在就看到假定混合經濟三分天下,國有企業要保留一部分引進特殊行業,比如儲備糧、稀有金屬的利用問題,還有國家控股一些企業,在原來基礎上逐步走向混合經濟。另外民營經濟也是一大塊,還有第三個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我們走出去的好處可能更大一點。因為在國外提到國家企業國有制的,別人擔心用侵入倒回來的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重要試驗形式,這種方向是表明了,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走混合所有制道路是國企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選擇,也是今后發展的重頭戲。與過去不同,今天談發展混合所有制,其背后的真正訴求是建立包括現代企業制度在內的現代市場體系,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里起決定性作用,這條改革邏輯鏈條是非常清晰的。

混合所有制就是標準的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股份制。產權的來源,不管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都沒有關系,都可以在標準化、法制化的環境下組織和自組織、調控和自調控、管理和自管理,從而釋放出更多的活力和潛力。馬克思早在《資本論》里提到,如果沒有股份制,鐵路的興建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為有了股份制帶來的資本積聚功能,原本很難的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當前信息化、國際化、法制化的大潮中,股份制的作用應該拋棄簡單的過去所說的姓什么不姓什么、誰戰勝誰的思維,以市場化手段把企業贏利空間充分打開。

在利益機制協調上如何科學配合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在用人制度上國企人員退出機制如何落實?高管的薪酬如何科學界定?這些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好。這些領域的改革很敏感,觸及改革利益,是難啃的“硬骨頭”,解決這些問題還要回到現代企業制度的理念中來,大的趨勢依然是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規范運作和有效監督。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認為:央企母公司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進展緩慢,如何破題,首先有一個前提,哪些領域需要國家控制,這些(需要國家控制的)領域不可能完全放開。控制的方式有三種:第一是國有獨資,但現在來看,會實行國有獨資的企業是極少的;第二是絕對控股;第三是相對控股。

推進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特別是母公司層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主要采取以下四種形式:其一,涉及國家安全的少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以采用國有獨資形式。其二,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絕對控股。其三,涉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行業的重要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相對控股。其四,國有資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會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可采取國有參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中國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性選擇,既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確定的黨的基本方針,也成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創新之點。這就需要在新的起點,新的發展水平上,采取有效的新方法來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共同綱領》所提出的“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方針是有歷史借鑒和歷史傳承的,這就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發揮其所長,形象地講就是要鼓勵“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微型企業、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要兼顧,勞動者和企業家、就業者和創業家要兼顧,不能顧此失彼,厚此薄彼。這就體現了中國博大的治理思想,形象得講就是,用兩條腿走路比只用一條腿走路要好得多,快得多,這是因為任何一類企業發展都會產生外部性,任何一類企業都依賴于其他企業的發展而發展,這不是零博弈,而是雙贏、多贏和共贏的共生共榮關系。

正是在這種多元化差異性混合所有制經濟體系中,就需要創新微觀機制,鼓勵多種所有制企業根據互利的原則相互投資,加強合作,戰略聯盟,共同協作。這些我們所鼓勵的合作形式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多。

“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混合所有制經濟條件下,它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用兩分法區分純粹的國有企業或私人企業。因此這些企業的類型區分將會越來越模糊,這就需要我們從微觀視角淡化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所有制特征。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認為,在市場經濟里改國企,關鍵是利用以交易所為代表的高端市場平臺,發揮資本市場對各類企業股權的價格發現功能,為更大范圍推進混合所有制服務。

要混合,就一定會涉及資產定價問題。高端市場是很多關鍵領域改革的基礎。如果沒有高端市場公開的價格發現,不同企業的股權很難得到一致的定價,很容易在場下的一對一定價締約中發生問題,被指控為國資流失。另外,民營企業要進入行政壟斷領域實現混合,也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

現在國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爭議還很大,但是怕爭議就什么也改不了了。爭議是爭議,分歧歸分歧,還是要靠改革的實踐來檢驗。混合所有制,實際上是不同產權之間締結適應市場需要的契約。締約就離不開股權定價,為此必須利用公開的、全國性的資本市場,否則還是難以把國企從等級身份制轉向市場契約制。要明確,國企改革不是為改而改,關鍵是終結行政命令體制,激發企業家精神,讓國企和民企都能集中精力于市場、技術和管理,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增強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

問題是具體怎么做?目前看,進一步改革國企的資本結構很關鍵,而實行混合所有制是一條可能的推進路線。要混合,就一定會涉及資產定價問題,因為國企改革涉及的大多是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很多都盈利,像過去抓大放小那樣,對虧損嚴重的小國企那樣的改革辦法,就不適用了。一定要在公開的、全國性高端市場上完成股權的價格實現,否則難以推進。

價格釋放出來后,交易就會比較公開、透明、合理,這樣不僅是參加交易的各方受益,社會也會受益,因為很多股民可以參與重組投資。所以,要抓住這個“牛鼻子”,健全市場規則和公開監管,將其作為一個支持國企改革的平臺。

常修澤教授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路徑,應把握“產權開放”和“產業開放”兩大系統。即第一,推進產權開放,要注重“國、民、外、內(企業內部職工),四線聯動”,實現4種資本融合。第二,推進產業開放,重點是以攻堅“破壟”為主攻方向,促進民營資本以多種方式進入壟斷性行業。

第一條線,瞄準現有國有企業,吸引民資、外資、內資與國有資本融合,深化國企產權改革;第二條線,立足于現有民營企業,讓國資、外資、內資與民營資本融合;第三條線,立足于現有外資企業,讓國資、民資、內資與外商資本融合;第四條線,立足于企業員工,實行員工持股。

常修澤認為,前兩條線是重點,而第一條線是重中之重。兩條重點線實際是兩種思路:一種是瞄準現有國有企業的“國企改革式”;另一種是立足于現有民營企業的“民企發展式”。這兩種思路并不是矛盾的和相互排斥的。常修澤在新著《包容性改革論》里面就此提出一個基本觀點——“產權體制創新:包容國有與民營”。“民企發展式”、“國企改革式”都好,看誰的競爭力和適應力更強。

針對如何防止混合所有制的“異化”問題。常修澤教授認為,“考慮到目前社會腐敗情況,對此令人憂慮。建議采取措施,提前預防和遏制。”尤其要警惕一些腐敗分子“假借改革以營私”,然后“倒打一耙”,把“異化”的帽子扣在“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制度設計上。

為此,要嚴格把好四關:資產評估關、價格確定關、交易透明關、資金到位關。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混合”變成個別人“渾水摸魚”的機會,不僅國有資本不能被侵吞,民營資本、外商資本、職工股本都不能被侵吞。對此,要規范運作、一視同仁。所以,主張建立“社會共生”體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確定所有制“混”的形式并不難,難的是怎樣在“混”的過程中磨合出新機制、發現新機會。

具體而言,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需先探索和制定三方面規則。一是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將國有企業分為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業性,建立不同法律法規,進而設計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細則;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總結國有董事會試點經驗,明確混合所有制下國有企業董事會的運行規則,建立有效的高層管理人員選拔和激勵約束機制,保證國有董事和非國有董事的行為規范化、長期化,保證國有和非國有資產共同保值增值;三是完善和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及文件,重新制定諸如“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投資項目辦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辦法”的新制度。

“上下結合”的推進路徑既能激發基層改革創新的積極性、保護經濟的活力,又能實現改革的有序性、避免一哄而上的混亂。搞好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要堅持上下協同推進、制度規范先行的方法論原則。只有讓“自上而下”的推動與“自下而上”的探索相互作用,才能不斷結出新的改革碩果。

黃群慧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建議認為:第一,在分類改革與治理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除了極少數“公共政策性企業”外,都可以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第二,積極推進國有企業領導人管理體制由“集中統一管理”轉向“分層分類管理”,掃除國有企業向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的“身份障礙”。第三,積極引導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民營企業資本社會化、治理結構規范化和企業管理現代化,從而提升與國有經濟交叉融合的能力。第四,著力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努力完善產權流動的市場機制和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積極創造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關鍵在于產權的流動和保護,必須健全相應的法律保障體系和市場機制。

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姜海龍認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既要發展國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也要鼓勵發展非公有制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強調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與以前講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既是一脈相承、同時又有創新。過去更強調不同所有制經濟自我發展、相互之間不排斥、相互促進。現在講混合所有制經濟則更強調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間直接結合、交叉持股、融合發展。

其一,確定哪些企業適合轉化為混合所有制形式。其二,進一步搞好國有資產布局。其三,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形成新的國有資產管理架構。其四,調整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圣認為,推進混合所有制不妨以地方國企為“突破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概念,其出發點是打破“國”與“民”之間的藩籬,盡可能使國企和民企同時發展。按照這一思路,國資委的定位要從“資產管理”向“資本管理”轉型,從具體管人、財、物,轉向金融股權管理。針對目前央企存在的行業布局結構不合理、內部資源配置有待優化、部分央企實力急需提升等問題,一方面要“放得開”,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激發央企的活力;另一方面要“抓得住”,通過撬動和放大,對更大的資本規模形成控制力和影響力。不再糾纏于央企、民企之間的概念區分,而是形成混合所有制,央企變形為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資本”。

客觀講,目前民營資本想要參與國企改制重組還存在一定的障礙,其中最主要是擔心作為出資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會被國企吃掉。或者,即使民營資本成為大股東,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卻不在自己手中。

對此,不妨“先易后難,聚焦增量”。混合所有制是國資與民資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混合。既要允許民營資本控股國企,民企也要積極吸納國有資本進入。只有不斷降低國民經濟中的總體國有股權比例,才能將國企真正變為市場化企業。這種安排對于大型央企有一定難度,但是地方國企可能成為突破口。

同時,國資和民資的合作可以聚焦在新的業務領域。也可以發生在國資和民資之間,雙方共同出資投資新的產業。

未來隨著國有企業定位的變化,混合經濟實施的難度將逐漸降低。國企的定位主要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公司”形式為主,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強調產業和金融的結合,國有資本公司將更側重投資而不是自己經營。至于哪些產業需要投資、哪些產業需要運營,則需要分門別類地進行甄別和篩選。發展混合所有制,股權結構調整是關鍵。除了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都可以考慮混合經營。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認為,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非常關鍵。在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過程中,首要考慮的是公有資產是否會失去對重要經濟領域的控制力。因為在國家重要的經濟領域,國有是應該控股的,如軍工、糧食儲備等領域,這些領域國有經濟擁有的產權不超過50%,國家就會失去控制力,弄不好會有風險的。其次要考慮的是如何確保非公有制經濟的利益,因為相對于國有經濟,許多民營經濟體還比較小,搞混合所有制經濟,這些民營資本進了國有企業就像小河流進大海,很快被同化了,消失了,所以產權保護制度應強化保護非公有資本的產權。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按照企業功能和性質,中國把國有企業分為三類,即公益性國有壟斷企業、適度經營性國有壟斷企業和競爭性國有企業。目前在中國經濟中存在這樣一種情況:一些應該民營化的行業卻沒有民營化或民營化程度很低,如電信,而一些不應該民營化的行業卻正在極力推進民營化,國有資本盲目退出,如公共交通、醫療衛生等,許多公共服務性的國有企業把追求利潤放在首位。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過程中,有些公益類國企是不能“市場化”的,承擔的是社會公益性投資,如果市場化,會導致一些社會問題的發生。還有些國有經營的領域是不賺錢的,非公經濟不愿意進入,如環衛、義務教育等領域,進入后無利可圖。這些領域必須保證公益性國有企業的經營,不能為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而把“公益”丟棄。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高明華指出,國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可以從競爭性國有企業入手,國家應該放棄對此類國有企業的支持,讓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公平的環境下來競爭。“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越成熟的市場經濟,國有企業越集中在公益性領域,很少分布在競爭性領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原所長陳小洪認為,對照央企目前的情況,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地推進實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的條件已經日益成熟:第一,大多數央企的經營實體已經是混合所有制的企業。第二,不少央企還存在需要處理的不良資產,還需要進行產業、資產的結構調整,這需要時間和政策。與20世紀90年代不同,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多的經驗和實力,這些問題可以解決。第三,總體的環境條件也更成熟,因為中國資本市場已經發展到比較大的規模水平,民間資本規模更大了也更成熟了,有關法律規則也日益完善了。在這種情況下,加大央企等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不僅有意義,而且有條件,會更好地推進央企的發展和改革。

陳小洪認為,國家及有關部門現在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立即啟動國有企業推進實行混合所有制體制改革的系統規劃,制定和明確有關政策,包括調整修改明確有關法律,并通過試驗推進。

針對民企與央企合作是陷阱還是餡餅的問題,江蘇省鎮江市國資委副主任譚浩俊認為:如果國企改革的誠意很濃、誠心很大,那么,一定是一塊非常大的餡餅。否則,也可以會成為陷阱。要想下一步國企改革及其與民企的合作不成為陷阱,而攤出一塊能讓各方都受益的大餡餅,關鍵就在于改革的誠意。

對大型民營企業來說,也不是自己規模大就一定要控股,國有企業就不能控股,小民營企業也不能控股。所謂混合所有制經濟,也不僅僅是指國有和民營兩種成分,不是簡單的國有與民營的合作。在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國有也好,民營也罷,都要有合作的雅量,有合作的胸懷。國有企業可以放棄控股權,大型民營企業也可以放棄控股權。真正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若干個經濟體的共同合作,這其中,可以有多家國有企業,也可以有多家民營企業,就像微軟一樣,大股東也就很低的持股比例。關鍵在于,股權結構必須合理,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的作用能夠發揮。

所以,在推進國企改革的同時,也要加快民營企業的“二次創新”、“二次創業”力度。如果民營企業仍然維持于目前家庭制的管理格局,不允許國企參股、不允許其他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參股,同樣是不符合三中全會精神的,是很難達到改革的目的的,真正的改革,是建立符合市場化要求的混合所有制結構,誰也不在改革過程中居于強勢地位,而是平等地位。如果能做到這樣,國有企業改革以及國企與民企的合作,就一定是一塊餡餅,而不是陷阱。

陳小洪認為:要解決“陷阱”問題,首先還是國家有關方面要完善有關政策規定。其次,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雙方在合資合作上一定要按在商言商、搞投資就言投資的思想考慮問題,不能搞投機。最后,要搞好合資合作的方案,并重視溝通磨合。

上海天強管理咨詢總經理祝波善認為,“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前提,這個前提實現不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會面臨困境。”公報中提到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是一個極大的進步,同時也是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實現公平的必要條件。混合所有制的提出為民間資本進入一些過去限制比較多的行業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國資委相關人士認為,從國企集團層面直接改造為混合所有制很難,可行的方案是,所有國企特別是央企的重大投資項目盡可能搞混合所有制。先讓民間資本參加項目,而不是來改制企業。這主要涉及壟斷行業,是一種漸進式的,從重大的、具體的項目來突破。

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研究員朱小群認為,這意味著未來即使一些具有重要戰略性的領域,民間資本同樣可以通過這種混合所有制參與其中。

混合所有制經濟不單純是所有制意義上的,實際上還包含了市場開放、國企的市場化改革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等多重含義。要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和改組,繼續按照“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推動國有資本從競爭性行業和壟斷行業的競爭性環節退出,堅決制止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大規模無邊界擴張的行為,為民間資本騰出發展空間。只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真正讓市場說話、讓資本說話,混合所有制經濟才不會流于形式,擁有其真正的意義。

縱觀此次改革舉措,基本上都體現了市場化的方向,強調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這當然是值得贊賞的,但就具體措施而言,既有讓人驚喜的一面,也還有不足的地方。首先,國企領導的“行政級別”幾乎沒有涉及,或者涉及的改革并不徹底;其次,國有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所持有的國有股權比例維持在什么水平?現在有獨資、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的改革思路,但是涉及的領域還需要更加細化明確,否則就可能極大影響政策的實施效果。

國研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認為,混合所有制不應該覆蓋所有的國有企業改制,對于廣大的中小國有企業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去繞彎子搞混合所有制,完全可以搞直接的民營和改造,混合所有制對于那些大型、特大型的國有企業,由于個頭比較大,搞一步到位是民營化,可能客觀條件不太具備,或者是政府一時心里還不踏實,那樣的話可以搞混合所有制來進行漸進式的民營化。

對于國企改革中的混合所有制,民營企業還是在觀察和觀望,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在當年像顧雛軍這樣一些民企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最后落得“關門打狗”。

而在企業調研中,張文魁表示,感覺民營企業還是在觀望,不敢輕舉妄動。民企為什么心里沒底,民企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造,最后不但財產成了別人的,人混到牢里,人財兩空。這種記憶在他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傷,對很多民營企業來說,參與混合所有制是一個陷阱,他們非常害怕“關門打狗”。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趙農表示,在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當民營資本不能占主導地位的時候,就是羊入虎口。因為“資本是斗不過權力的!”從過去20年的國企改革經驗來看,當行政性壟斷可以獲得利益的時候,國企就會通過利益相關的權力機關設置行政性壟斷。因此當前首要的是通過輿論或者政策打破行政性壟斷的壁壘。

① 周新城:《怎樣理解混合所有制》,載于《紅旗文稿》2014年4月11日。

② 摘自《百度百科》。

③ 季曉南:《正確理解混合所有制經濟》,載于《經濟日報》2014年3月27日。

④ 郭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與國有企業改革》,載于《人民網》2014年4月2日。

⑥⑩ 鄭志國:《論混合所有制的活力與貢獻》,載于《北京日報》2013年12月16日。

⑦ 鄭志國:《怎樣認識混合所有制經濟》,載于《人民日報》2014年1月8日。

猜你喜歡
國有企業改革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性精品| 国内a级毛片|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全裸无码专区| 超碰免费91|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亚洲天堂.com|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亚洲黄网视频| 美女被操91视频| v天堂中文在线|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啪啪网址| 丁香婷婷激情网|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2021|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欧美成人国产|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亚洲无码91视频| 综合天天色|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亚洲αv毛片|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亚洲一区第一页|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午夜丁香婷婷|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成色7777精品在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一级片免费网站|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激情在线网|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亚洲成肉网| 国产精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