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 中和農信公司總顧問 段應碧
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很多鼓勵和扶持政策,小微企業整體發展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目前“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障礙。
“融資難”主要是指小微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很難。作為一個商業機構,銀行發放任何貸款,首先要考慮貸款本金的安全性,其次還要考慮收益性。從銀行角度來說,對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在這兩個方面都很困難。小微企業貸款的特點是單筆貸款額度小,財務信息不標準、不規范,又缺乏合格的抵押物,因此大型商業銀行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的運營成本高,壞賬風險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相繼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和新型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很多大型商業銀行成立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專營部門,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的出現,中小企業集合債等其他創新融資方式的探索,以及民間借貸和互聯網金融的日益活躍,使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有所緩解,但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
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時候,首先要幫助小微企業能得到貸款,其次再解決“融資貴”的問題。從目前情況看,小微企業主要融資渠道是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借貸,比從銀行貸款容易得多,但借貸成本很高。小額貸款公司也有自身的難處,它們專注本地市場,服務小微客戶,在風險把控方面做得比較好,但運營成本太高了。小額貸款公司的自有資金有限,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的機會也不多,即使從銀行融到部分資金,成本也不低。加上小額貸款公司自身融資杠桿比例偏低,投資利潤不高,給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的空間非常有限。
近年來,中國扶貧基金會一直為貧困農戶提供小額貸款服務,目的就是要解決貧困戶貸款難的問題。實際上,貧困農戶面臨的融資困難與小微企業類似,但是難度更大。
從1996年起,中國扶貧基金會開始在農村貧困地區實施小額信貸項目,是國內最早開展農村小額信貸業務的機構之一。十八年來,累計在全國16個省的117個貧困縣開展小額信貸業務,總放款超過82萬戶次,70多億元。2014年1月至7月,共向13.7萬農戶發放貸款14.7億元,平均單筆貸款10 068元?,F有存量貸款余額是21萬戶,貸款余額15億元,大于30天的風險貸款率僅為0.27%。所有發放的農戶貸款都無需抵押,也不要求公職人員擔保,只要農戶組成3~5戶的聯保小組就可以貸款。采取上門服務,農戶足不出村,在提出申請3天以內就可以獲得貸款。應該說,我們已經為解決農戶貸款難問題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2008年,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小額信貸部獨立成為中和農信公司,并實現了小額信貸機構的專業化和企業化運作。
現在,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給農戶的貸款利率偏高。也就是說,我們解決了農戶“貸款難”問題,但是還沒有解決“貸款貴”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運營成本高,二是融資成本高。
與小微企業相比,農戶的貸款額度更小,居住更加分散,財務信息更加不規范,因此給他們提供貸款的運營成本更高。目前,貸款管理成本達到10%左右。此外,貸款本金主要來源于商業銀行的批發貸款,因此我們自身的融資成本也不低,包括銀行批發貸款利息、擔保和評審等費用,綜合融資成本達到8%以上。兩項加起來,導致給農戶的實際貸款利率達到甚至超過20%。
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關鍵是想方設法降低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和準金融機構的綜合成本,包括運營成本和資金成本。
第一,降低小微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建立多層次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只有為小微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多了,市場競爭加強了,才能提高小微金融機構的運營效益,降低運營成本。在鼓勵大型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的同時,也應該允許和鼓勵更多的非金融機構加入服務小微企業的行列。比如扶持建立更多類似于小額貸款公司,專門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的非存款類放貸組織。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建立更便捷、更透明的民間融資服務平臺等。
第二,放寬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杠桿比例,提高小貸公司的投資回報能力,加大小貸公司的降息空間?,F在監管部門規定小貸公司從銀行融資的杠桿比例僅為1∶0.5。有些地方已經放寬到1∶1,但這仍然不夠。按照國際經驗,如果小貸機構的融資比例能放大到1∶3,則可以顯著提高小貸機構的投資回報能力,促進小貸機構的市場競爭,從而有利于促使小貸機構降低對小微客戶的貸款利息。比如說,現在商業銀行的自有資金充足率最低為8%,也就是說銀行的融資杠桿可以達到1∶11以上。即使銀行向客戶發放的貸款利息很低,但其自有資金的回報率其實不低。而小貸公司完全要靠自己的資金,規模大不了,只能把利率提高。
第三,為小貸機構減免稅收,降低小貸機構的運營成本。目前,小貸機構仍然適用一般工商企業的稅收政策,稅務負擔不輕。如果國家能出臺相應的稅收減免政策,減輕小貸機構的稅務負擔,進而鼓勵小貸機構降低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則有利于小微企業的發展。如果小微企業發展起來了,相應也會增加小微企業對國家稅收的貢獻量,此消彼長,對國家稅收的總量并無多大影響。其實國家對金融機構開展“支小支農”貸款業務已經有相應的稅收減免政策,但由于小貸機構不屬于金融機構,因此無法享受此類優惠政策。
第四,利用財政資金為小貸機構融資提供貼息支持,降低小貸機構的融資成本。對于那些支持符合國家重點產業目錄的小微企業的,以及支持農村小微企業和農戶的小貸機構,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融資支持,并對小貸機構從商業銀行融資提供財政貼息,降低它們的融資成本。
第五,建立專門“支農支小”批發基金,定向支持小貸機構服務小微、服務“三農”。中國人民銀行目前有“支小支農”的再貸款業務,但僅限于向正規金融機構開放。建議人民銀行可以放寬準入范圍,重業務本質,輕機構性質,只要小貸機構是真正地“支農支小”,就可以申請再貸款的支持。國家財政和大型金融機構也可以合作建立小微貸款批發基金,就是向銀行發行金融債券,專門為“支農支小”的小貸機構提供批發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