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慎峰 鄭凌云
站在資本大國的門檻上,我國資本市場結構和機制不應該長期存有重大缺陷。推出股指期貨,保障資本市場的平衡健康發展,股指期貨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
加強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股票市場內在穩定機制,抑制單邊市場。在一個缺乏對沖工具的市場,投資者只能通過單邊做多才能盈利,市場無法在多空雙方的平等博弈中實現平衡制約。當股票價格上漲到超出合理水平時,由于看空而無法做空,導致泡沫過度累積,并帶來隨后的大幅調整。在股市非理性下跌之時,有了股指期貨,投資者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遠期展望”進行“期貨替代”,變現貨交易為期貨交易,減少在現貨市場上的頻繁操作,增強穩定持股的信心,防止系統性風險的擴大和蔓延。因此,股指期貨提供的雙向交易和風險對沖機制,有助于平抑股市頻繁、大幅波動,是市場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之必需。
提供避險保值工具,抑制財富劇烈波動,有效保護各類投資者利益。我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乃至金融市場,在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一直缺乏基本風險管理工具,市場風險敞口巨大,數十萬億元的金融資產暴露于風險之中,每一次系統性風險帶來的價格波動,都必然導致投資者財富的嚴重損失。由于股指期貨具有流動性好、交易便捷和沖擊成本低的特點,面對市場風險,投資者能夠靈活運用避險策略,采取套期保值操作,使各類投資者在劇烈波動中免遭巨大損失。推出股指期貨,提供市場避險工具,成為保護投資者利益最好的制度性措施。
推動長線資金入市,積極推動機構投資者發展,提升股市核心競爭力。對長線資金的吸納能力,是股市核心競爭力的標志之一,進一步發展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是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戰略性舉措。但是,直到2009年年底,我國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僅為9.3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38%,發展嚴重不足。在風險管理工具缺失的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在單邊市場“靠天吃飯”,業績大起大落,市場投資行為呈現“機構投資散戶化、長期資金短期化”特征,難以真正發揮對股市的穩定作用。有了股指期貨這一避險工具,一方面,機構投資者采取套期保值操作,減少現貨市場頻繁操作,穩定經營業績,從而吸引更多長線資金進入。也只有具備了股指期貨,大額長線資金才敢放心地進入股市。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可以運用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套利和其他組合交易策略,形成產品收益和風險特性與客戶收益預期和風險偏好相適應的各類投資產品,大大提升業績水平。
倡導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培育先進市場文化。在投資者無法通過避險保值實現風險規避的時候,投資者大多進行波段操作,或者聽消息、賭政策,市場只能培育“追漲殺跌”的投機者,通過股指期貨進行避險,有助于改變市場上的過度投機氛圍,改變熱衷炒作題材股、重組股的習慣,營造避險文化,讓投資者深刻領會到“上漲也有風險、下跌也是機會”,形成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培育股市先進文化。
(田風摘自2014年1月10日《上海金融報》《健全股制期貨是股市發展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