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WANG Wei
(石河子大學,石河子 832000)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0,China)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經濟已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企業面臨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經營風險加劇,而作為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的內部審計,是控制企業風險,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環節,毫無疑問具有相當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理念、審計范圍、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已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推進我國內部審計發展是急需研究解決的課題。
1.1 內部審計組織地位低,缺乏獨立性“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是有效開展審計工作的保證。而現實中,一些企業將內部審計隸屬企業財務部門,或掛靠到紀檢監察部門,即使單獨設置,也是與企業其他職能部門平行,這就無法對其他職能部門的業務進行監督。同時,內審計機構又是在本單位管理層領導下行使職責,這就不可避免地受管理層的意志所左右,很難對管理層的經濟責任進行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此外,內部審計人員作為本單位的職工,既與單位存著在經濟利益關系又與其他職工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其審計工作易受環境干擾,上述這些都嚴重地制約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1.2 內部審計職能定位不準 如何對內部審計職能定位,直接影響著內部審計的發展。縱觀現代西方發達國家,將內部審計職能定位為企業管理提供咨詢服務。而我國則將內部審計職能定位為經濟監督,就是對各項經濟活動實施審計監,保證國家方針政策及財經法的貫徹執行,這種傳統的職能定位,不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現代企業要求內部審計要深入到企業經營管理領域中去,為管理提供各項服務,以增加企業價值。
1.3 內部審計范圍狹窄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將主要精力集中在驗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對象是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及相關資料,未深入到企業管理領域。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這種以財務收支審計為重點的內部審計已不能直接協助企業加強內部控制、規避風險、完善內部治理,增加企業價值,提高市場競爭力,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1.4 內部審計方法手段落后 我國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還停留在制度基礎審計階段,有的仍然采用原始的帳項基礎審計,就是以企業賬目和業務為基礎,且以事后審計為主,采用詳細審計或者借助審計人員的個人經驗進行抽樣審計,因而審計內容的確定主觀性較大,不科學,準確率低,成本高;就審計手段而言,僅憑一支筆、一個計算器和幾張紙,不會運用計算機審計,更談不上利用網絡,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實時監督和控制,無法及時向決策層提供增加企業價值的建議。
1.5 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偏低 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完成內審工作,必須具有政治與業務素質較高的人員,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整治體素質不高,其具體表現在:一是大多數內審人員多是財會人員出身,企業管理、法律、工程技術等人才奇缺。二是知識結構單一,多數人員僅對財務業務精通,對稅務、金融、外貿、信息技術等知識不足。三是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能力不強。四是少數內審人員職業道德缺失,嚴重影響內部審計職業形象,也制約著內部審計的發展。
2.1 科學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增強獨立性 企業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應考慮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活動內容,來確定內部審計組織體系及其領導的隸屬關系,一般而言,內部審計所隸屬的領導層次越高,獨立性權威性越強,反之,則越低。因此,筆者認為公司制企業應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領導內部審計機構,以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在未實行公司制的企業中,內部審由企總經理直接領導,以解決由會計師或財務主管負責人領導,造成成獨立性和權威性不足的問題;對于“一級法人、分級管理的”大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可實行“統一領導”自成體系的管理體制。
2.2 轉變內部審計職能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間競爭加劇,風險增加,客觀經濟環境對內部審計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針對這一變化,內部審計工作應由原來單一的“監督型”向“服務型”轉變。從“監督型”轉變為“服務型”,作為企業領導要轉變觀念,重新認識內部審計職能作用;對內審人員來說,要樹立服務意識,針對企業在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及內部治理中出現的漏洞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社會各界也要重新認識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積極創造良好的內審環境,使內部審計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2.3 擴大內部審計領域 我國內部審計應適應濟濟形勢發展的要求,將審計范圍擴展到企業管理的所有領域,其內容包括:一是開展內部控制審計。主要監督、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嚴密性、完善性;管理規章制度的科學性、方法措施的適應性、執行的有效性,發現控制盲點,及時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二是開展風險管理審計。主要是對企業運行中的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的適當性,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評價,發現薄弱環節提出完善措施,幫助企業改進風險管理,減少損失。三是公司治理審計。內部審計作為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公司治理過程中采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對公司管理層遵守法律和規章情況、遵守公認的業務規范、道德觀念、滿足社會期望的行為等進行監督和評價,發現問題,及早提醒管理層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從而幫助組織提高經營效率,增加價值。四是開展環境審計,就是過對本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和環境法規的執行監督和評價,發現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及時提供控制或合理規避環境風險的建議和意見,以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2.4 采用現代審計方法和手段 隨著審計對象的復雜化和審計內容的擴展,審計方法和手段也必須變革。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審計方法發展的新階段,可以幫助企業規避風險、轉移風險和控制風險,從而提高企業整體效應。在國際上,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方法,早已得到普遍推廣應用。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要樹立風險意識,積極推進內部審計方法向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轉變。而審計方法的變革必然推動審計手段的更新,在網絡經濟時代里,企業很多經濟業務是通過網絡進行的,審計工作者不可能再去翻閱每一張原始憑證來驗證其真實性,這就決定了審計工必須借助于計算機這一手段來加以解決,實現審計手段計算機化、電子化并逐步發展到網絡化,從而實現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后審緊密結合,不斷提高審計效果。
2.5 審計人員素質 審計領域的拓展及現代審計方法、手段的運用,這就對內審人員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具有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掌握現代審計手段和方法。二是要既懂財務會計,熟悉審計業務,又具備企業管理、工程技術、工藝流程、法律、稅務、外貿、金融等方面的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三是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應變能力。為此,要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和培訓,調整內審人員的結構,以不斷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內部審計工作必須在繼承以往先進工作經驗和管理模式的基礎上,轉變審計理念、拓展審計范圍、運用現代化審計手段和方法,為改善企業營運,增加企業價值,作出更大貢獻。
[1]邱偉文.中國內部審計的發展軌跡[N].中國審計報,2009-03-11.
[2]王芳蘭.淺議新形勢下內部審計發展趨勢[J].現代經濟信息,2010,15(9):34-36.
[3]方利平.淺議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J].中國總會計師,2008,13(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