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4月15日文章,原題:為何在英國大學留學的中國學生成績不突出? 對劉雅麗(音)來說,在英國上大學的最艱巨任務是必須去酒吧。她說這是因為英國教育重視團隊項目,與同學交往至關重要。23歲的劉是8萬多名在英國各所大學留學的中國學生之一。他們如今是英最大的國際學生團體,目前占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已接近英國學生,本科生超過3.8萬且仍在迅速增多。 盡管在數量上勝出,但最新研究表明,中國留學生學業成績并不好。按照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的最新數據,去年所有學生中,以“一等”或“二等一級”成績畢業的比例接近68%,來自歐盟以外的海外學生為52%,而中國學生僅為42%。 這打破了有關中國學生刻苦學習且成績優異的傳統形象。該研究作者通過比較中英學生每學年的成績發現,中國學生在大一表現要好于英國學生,但到了大二成績急劇下降。這與兩種因素有關。首先,中國學生未能及時調整學習方法,當后來的課程變得更難時表現就開始下滑。其次,許多中國學生上大學是迫于家庭或就業壓力,而非發自內心。 愛丁堡大學教授克里斯蒂娜·伊安內利認為,中國學生處于變化中的社會經濟背景或是部分原因。她發現2000年和2001年時85%的中國留學生是成年人,通常是政府公派。但從2004年起中國留學生年齡更小且女孩增多,大多由家庭出錢自費留學,“我們只是向其敞開校門,并不在乎其此前的學業成績如何。” 利物浦大學負責接待中國學生入學的講師吉達·塞蒂格表示,與依賴計算的考試相比,中國學生在需書面闡釋的考試中表現較差,語言技巧也會影響某些學生的學業,“因為英語課不得學分,中國學生經常缺課。”劉雅麗表示,這種僅為學分而學的思維還影響到中國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作者哈里特·斯維恩,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