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鋒
1月1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嬰幼兒配方奶粉提出更高要求,有媒體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江蘇南京市食藥監局今年將加強對乳制品的監管力度,全市乳制品企業的檢測水平也要“被檢測”。
以往,公眾見慣的是監管部門在市場或企業對相關食品進行抽檢的畫面,監管部門對乳企的檢測水平也要進行“檢測”,這可算得上一件新鮮事。
顯然,“檢測”乳企的檢測水平是一招監管妙棋。對乳品的常規檢測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是乳制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自檢,二是監管部門的抽檢。依據國家有關規定,乳品生產企業對每批次的產品都要進行自檢,流通企業也要在進貨時及經營過程中核驗每批次乳品的檢測報告,并再次對乳品進行抽檢,而監管部門只是按照一定的頻次和比例對乳品進行抽檢。乳制品的品牌多、生產批次多,僅僅依靠監管部門的抽檢是遠遠不夠的,而比之監管部門的抽檢,乳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自檢頻次和覆蓋率要高出很多,如果監管部門能夠通過“檢測”乳企的檢測水平來提升乳企的檢測責任意識,增強乳企的檢測能力,促進乳企自檢到位,那么,就能夠大幅度提高企業檢測的效率和質量,就能夠對乳品的安全監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乳企的自檢是一種法律責任?!妒称钒踩ā返谌龡l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第三十二條則進一步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做好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依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據此,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有義務把好食品檢測的第一道關口。食品生產經營者守關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監管部門在第二個關口的表現,也最終會影響食品安全的成色以及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監管部門的抽檢和企業的自檢是相互補充、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關系,我們期待著南京市對于乳企檢測水平的“檢測”能夠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能夠摸索積累出有益經驗,也期待著這一監管妙招能夠盡快在更大范圍乃至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