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桂靜 李慶龍
(杭州師范大學 阿里巴巴商學院,浙江 杭州310000)
大學里的創業教育從廣義上講是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是通過相關的課程體系整體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創業能力,使其具有首創、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對于大多數而言應該是一種首創精神的培養。從狹義上講主要是培養學生創辦企業的能力,通過企業知識的學習促使學生直接實現創業行動,利用自已的知識、才能和技術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創立新經濟實體,為他人、為社會創造新的崗位,同時實現自己的夢想。
現階段,中國雖然是個經濟大國卻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國際知名的中國大企業在世界經濟舞臺上近乎缺席。更有一些學者尖銳地指出:雖然中國的出口貿易非常發達,但人們卻很難舉出一些有知名度的品牌或企業,這是因為中國根本沒有這樣的品牌或企業。
作為學校要有一個明確的導向,即創業教育并不是讓學生都去自主創業,而是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管理社交及開創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體驗創業的艱辛,理解老板的辛苦,提高對工作的忠誠度。職業道德素養及職業忠誠度的培養這才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意義所在。
要真正全面把握“創業教育”的內涵,首先就應該對教育的價值觀和人才觀有一種新的認識。教育,是作為一種引導人的力量。所以“創業教育”,首先就是一種培養人的理念,亦或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培養學生事業心和創新精神的新的價值取向。因此,本研究從教育的終極關懷和國際視角來洞察“創業教育”的真正本質。
“創業教育”新解
有了對“創業”的新解,我們不難理解,“創業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性“創業”的一種教育模式,其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學生。因此,本研究認為“創業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及素質的一項綜合性的教育工程。其中,學生的“創業”意識是指學生更好的就業與擇業的意識、更好的成才模式的意識和更好的發揮自己創造性的意識;學生的“創業”精神是指學生的創意性,主動性,開拓性,挑戰性,艱苦性和風險性;學生的“創業”能力及素質是指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人生規劃能力和適應與求變素質。
黨建工作與高校創業教育的瓶頸問題。現實的困境是:許多畢業生在創新創業之初雄心勃勃,往往在實施過程中,因為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這樣或那樣的困境,而最終灰心北。除了經驗匱乏、能力不足資金短缺等之外,需要通過實際調研,究其失敗的原因,探究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瓶頸”所在。
以阿里巴巴商學院大學生為例,探討黨建教育對創業教育指導的探索與構建。需要通過兩方面的實證研究進行總結:浙江省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證調查研究,經驗總結與啟示;浙江省大學生創業的實證調查研究,對于創業教育的經驗總結與啟示。探究創業教育認知和教育現實操作存在的嚴重的脫節,提出一整套科學,高效的適合浙江省高校的創業教育模式的新思路和新途徑。
我們通過阿里巴巴商學院現有教學、實習、實踐、黨支部等平臺資源,進行黨建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新職能的研究。有如下幾個平臺:
作為互聯網特色明顯的大學生網絡創業項目孵化基地,阿里網絡創業工廠成立于2009年9月,致力于成為明日互聯網創業精英培養的搖籃。目前工廠已形成由阿里巴巴、淘寶網、支付寶、阿里軟件、中國雅虎、網易、中國化工網、中國服裝網、中國包裝網、衣服網、祐康電子商務、易購網等互聯網企業創始人或高層管理人員20余人組成的創業導師團隊。工廠現有“無限有樂”移動娛樂社區、“Bidati”網絡調查服務系統、“E-Publishing”個性化網絡出版服務、“Unihui”SaaS與網絡社區平臺、電子商務服務外包交易平臺等一大批在孵項目。各創業項目孵化成熟后將逐步獨立并采用公司化運營,根據需要吸收風險投資。其中“Bidati”網絡調查服務系統(www.bidati.com)目前已在線試運營,并將注冊成立公司。該創業項目在“易夢想 易成就”2010年中國高校創業計劃大賽中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阿里網絡創業工廠經過2年的建設后,每年為杭州市培育高水平大學生創業項目5-10項,并成為國內知名的創業孵化機構。
作為杭州師范大學與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在創業、教育、培訓、科研、社會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平臺,淘寶創業實驗室成立于2008年10月,主要承擔《淘寶網店運營基礎》課程、網店創業項目孵化、“淘寶網”網絡零售實務認證課程培訓、淘寶講師培訓等職能。
在阿里巴巴商學院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國際商務等專業學生中,開設《淘寶網店運營基礎》課程,進行電子商務啟蒙教育,為后續的專業學習和創業奠定基礎。課程由專業教師、淘寶大學資深講師和皇冠級賣家講師共同講授,深受學生歡迎。在課程教育的基礎上,已選拔并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孵化,現有一大批團隊的淘寶網店運營進入良性狀態,承接電子商務服務外包項目一項。淘寶網與商學院共同參與對實驗室創業團隊的指導,提供學生參與淘寶網各類培訓活動的機會,拓展學生視野。淘寶網提供專業的皇冠賣家與創業團隊進行結對指導,提高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為了有效促進網絡創業理論研究,進一步推動國內外專家、教授、學者、研究人員對網絡創業理論的積極探索、深入研究,網絡創業研究中心2010年啟動了“網絡創業研究學者資助計劃”,以資助一批有志于網絡創業理論研究的專家、教授、學者。
網絡創業研究中心,現已形成較穩固的專兼職相結合的研究專家、學者隊伍,持續深入開展網絡創業理論和網絡創業教改研究。研究中心承擔的“基于創業教育的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阿里巴巴商學院”校企合作平臺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路徑探索和“網絡創業特色人才培養支撐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等項目先后獲得浙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項資助。
逐年加大網絡創業資金的資助力度;在2008年設立的“阿里巴巴商學院創業園”基礎上,爭取在2013年完成“網絡創業科技園”和“網絡創業孵化器”的建設;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網絡創業服務信息平臺(www.netchuang.org)”打造成國內最專業的網絡創業資訊、教育、研究的信息資源平臺,網絡創業者、研究者、服務機構的網絡交流社區,如圖1所示。
在目前每年一次的“網絡創業計劃大賽”、“阿里星光─創業之星”等活動基礎上,根據學院網絡創業學生規模情況,將靈活組織省、市、校級“網絡創業精英人物評選”、“網絡創業優秀企業評比”等活動;積極爭取每3年組織一次全國性“網絡創業學術會議”或“網絡創業學術論壇”;繼續發揮“網絡創業研究會”和“網絡創業俱樂部”等學生社團機構的職能,為學院網絡創業隆厚氛圍的營造服務。
走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統一的道路。本課題旨在消除高校創業教育中強制化、“非生活化”和教條化的缺陷,針對大學生的創業狀況的實際,加強可操作性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