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琳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 北京 100029)
“面向三農、整體改革、商業運作、擇機上市”是國務院為中國農業銀行改革制定的基本原則,在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復雜的條件下,中國農業銀行必須具有長遠的戰略目標,制定穩健的具有競爭優勢的總體性規劃。
經營戰略是指企業面對變化激烈的外部環境,為求得長期的生存和發展而做出的總體性規劃。經營戰略的制定可以對當前和長遠的經營環境、經營方向及經營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能夠全面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從而能積極應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時能夠獲取超額利潤。通過對中國農業銀行在同行業中競爭力的評價,進而選擇和制定發展的總體目標,同時制定每個戰略階段應該完成的戰略目標,以及為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全過程所需要的時間、資源以及相應的政策和手段,通過制定經營戰略來維持鞏固和提高自身的競爭地位。經營戰略的制定包括整體戰略、業務戰略、產品戰略、客戶戰略和區位戰略。
農行是具有現代一流服務的多元化的商業銀行,其在發展重點項目“三農”和小微企業外,還致力于國際化業務的發展。農行始終堅持穩健的經營戰略,不斷拓展縣域的金融服務,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為現代農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的首選銀行和主力銀行,成為肩負社會責任的擔當銀行。
在業務戰略上,農行重點發展小微企業業務,不斷努力解決好小微企業業務市場定位、產品服務與激勵機制等問題。同時,在國家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契機下,農行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不斷推動縣域金融業務發展,鞏固并壯大縣域金融業務優勢,積極支持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全面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流通市場體系金融服務,不斷擴大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
農行不斷加大對重點項目、“三農”、小微企業及低資本消耗領域的信貸投放,做好新型城鎮化金融服務模式設計,持續提升產品服務的競爭力。發揮網點網絡優勢,以分層服務改進客戶體驗,持續保持穩定低成本的資金來源,著力打造一流零售銀行品牌。
在客戶戰略選擇上,農行的信貸服務體系主要集中完善“三農”、小微企業、重點項目和個人客戶,堅持穩健創新的風險偏好,加強信貸準入、經濟資本、定價管理等政策的前瞻性調整,著力提升市場拓展能力,促進各項業務均衡協調平穩發展。
在區位戰略選擇上,農行在保障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同時,提升資源配置與經濟增長的契合度,加快中西部和東北部地區分行發展,促進區域間的協調發展。農行在扎根本土做好境內業務的同時,完善跨境貿易金融服務體系,強化對國際合作的金融支持,有序發展海外機構,堅持用人民幣國際化、企業客戶國際化、金融資產國際化的經營理念,逐步的走向海外市場,建立起國際化的網絡布局,穩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
農行注重對新產品的研發,在業務創新的同時,也同樣重視信息技術的創新和企業文化的創新。
在創新經營業務方面,農行從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及金融工具的創新三方面入手。資產業務的創新是有效鞏固和提高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有效方法之一,貸款是傳統的資產業務。農行的業務重點是發展小微企業業務,因此它將目標放在中小企業,創新適合中小企業的貸款新品種。
信息技術創新理論是由經濟學家熊彼特創新理論演變而來的,它已經在商業銀行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商業銀行的管理和經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且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價值。
目前商業銀行的競爭表現是在多方面的,除了傳統的價格競爭之外,還表現在信息技術的競爭,農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必須在傳統經營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更新業務軟件和網絡技術水平,最大限度的滿足優質客戶的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為社會全方位提供更加專業化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升服務層次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競爭、發展、壯大的靈魂,是企業制度和企業經營戰略實現的基礎和保障。農行在商業化模式運作的前提下,為了更好的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應進一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創新企業精神,培育獨特的企業精神,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通過強化員工的企業文化和文化意識,使全體員工參與進來,調動全體員工的熱情和激情,統一員工的意志和行動,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為企業創造更大利潤打下堅實的基礎。
銀行風險管理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核心。只有在風險管理前提下,銀行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利潤,風險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讓公眾有安全保障,維護穩定的金融秩序,最終保障銀行正常的經營業務順利進行,獲取最大收益。
信用風險是銀行的最大風險,要進一步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對銀行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農行對貸款的管理逐步加強,對準入門檻予以提高,不斷降低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的清收處置力度有所加強,有效提高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來化解不良貸款帶來的風險,使得農行的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在不斷上升,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
農行積極應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變化,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牢固守住風險底線,適時調整和完善信用風險管理政策制度,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管控,開展風險排查,積極化解潛在風險,優化行業、區域、客戶和產品結構。通過完善信貸政策制度體系,加強對重點領域的風險排查,強化新興業務風險防控;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加強個人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加強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加強縣域金融業務風險管理等手段,全面提升了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商業銀行流動性是指銀行為資產的增加以及在債務到期時履約的能力。流動性風險是在負債到期時缺乏資金還款的風險,資產和負債的現金流或債券期限的不匹配,均可能產生上述風險。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防范可以有:通過系統管理和動態管理加快產品創新;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和渠道建設來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加強內控和金融監管法律法規意識,不盲目追求利潤而忽視經營審慎性。農行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保持穩定的存款基礎,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量和評估流動資產水平,保持高效的內部資金劃撥機制,定期執行壓力測試,對其流動性風險進行了有效管理。
在商業銀行日益激烈的經濟全球化競爭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被提到議事日程上,農行為落實中央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為了更新先進的專業技術工程,分批次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定期對在職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為培養和建設專業技術人才工程提供保障。
農行圍繞“崗位、績效、薪酬、培訓、運行”五大體系,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創新領導人員選拔使用、激勵約束、管理監督機制。加強人才發展“多通道”建設,形成橫向覆蓋各專業,縱向涵蓋各層級的員工職業發展新格局。同時還加大專業序列崗位選聘力度,實施縣域青年英才開發工程和總行管理培訓生計劃,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嚴格控制各級行管理機構的人員規模,新增用工主要投向業務一線,推進培訓模式轉型,成立“農銀大學”并如期開學,開展大規模專業崗位職業輪訓,繼續開展“農行大講堂”等特色培訓項目。
當前商業銀行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營管理將面臨更加艱巨的挑戰。近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環境,中國農業銀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入推進結構調整和經營轉型,不斷開發新產品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從戰略選擇,自主創新,風險防范和人才培養方面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實現了業務的平穩增長,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1]付淑芬.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08.
[2]雷艷,李豐.專訪張云:農行上市這半年[J].中國新聞周刊,2011,1:41-43.
[3]王曉楓,熊海芳.基于市場結構的銀行競爭力實證分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