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麗
(淮北礦業集團 渦北礦煤管科,安徽 淮北 233600)
隨著我國集約化經濟模式的進一步轉化,能源的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升,這對原煤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樣適應市場形式的轉變,實現對煤質的科學管理,成為擺在煤質管理技術人員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產品的質量對于企業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能夠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進而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隨著我國煤業的飛速發展,煤炭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實現對企業原煤質量的科學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可以促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進一步發展壯大,也同企業員工的個人經濟利益和職業發展有密切的關聯。因此,加強對煤質的科學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在職工的內心中樹立起“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人人參與質量管理”的觀念,充分調動員工進行煤質管理的主動性。
盡管煤質管理工作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仍舊有許多問題有待我們解決。
從崗位職責上講,抓煤質是煤質管理科的主要任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片面認為煤質管理是只是煤管科的工作,與別的單位關系不大,這樣的觀念就有失偏頗。輕視煤質管理,認為煤質管理不重要,原煤上井后是多少灰分和水分是固定的,沒法改變,也沒法降矸提質,煤管科對煤質管理也不能有所作為,這就造成對全礦煤質管理的認識上的狹隘,管理上的單一,管理機制落后。不能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沒有全局的統一的認識,就不能從源頭上控制煤質,不可能更好的進行煤質的過程控制,實現現場管理的有效化。
由于煤炭的含矸率國家沒有統一的標準,這給一些單位造成了可乘之機,原煤受形成條件、地理位置影響,各礦井出產的原煤含矸率也不同,正常情況下國有大礦對自己生產的原煤經過矸石篩選后,含矸率一般在5%以下。但是有的單位為了增加銷售額,將矸石摻入優質煤之中,現在摻假后的煤中煤矸石高達20%-30%,從而給國家和用煤企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由于資金緊張,檢測設備少而緊張,不能及時跟上。煤質的檢測要人為的控制,這就造成一定的誤差。各個部門的檢測人員由于是業余的較多,因而對檢測的結果也有影響。
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筆者經過認真地研究,總結出以下幾點解決問題的建議。
加強宣傳,營造時時處處抓煤質的,人人關心煤質的良好氛圍,不但要讓管技人員認識到煤質與個人收入、企業經濟效益相關聯,而且讓全礦職工都有“依靠煤質保飯碗、謀生存、圖發展和增效益”的觀念。從而人人都來抓煤質,讓大家都參與到齊抓共管煤質的大部隊中來。將煤質管理由事后變事前、事中管理,把責任層層落實到各個部門,更好實現高效管理。認真落實集團公司下發《煤炭降損提質增效的實施辦法》,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成立了煤質管理領導小組,由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綜采、掘進、保運、物業管理科、生產技術部、地測科、信息調度中心等與煤質管理相關的單位成立了以正職為組長的煤質管理領導小組,煤管科加大現場煤質監督檢查力度,積極配合協調好各單位煤質管理工作,監督檢查相關單位的執行情況。加強采、制、化內部管理,嚴格執行國標,數據報送及時。形成完善的煤質管理網絡體系。同時制定了煤質管理獎懲辦法,對與煤質相關的崗位和行為實現全面管理。這個專門的煤質管理機構對整個礦原煤質量實施包括計劃、生產直至入洗全過程的管理,通過該機構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變當前在煤質方面管理不到位或“令出多門”的不利局面。
3.2.1 優化工作面設計
礦在工作面接替之前,要征求煤質管理人員的意見,先考慮煤質問題,根據煤質情況,調整采掘工作面。生產技術部應按照“安全可靠、工藝合理、效益優先”的原則,加強設計源頭控制、采區設計必須考慮出矸系統,巖巷掘進必須具備出矸路線,兩巷及切眼設計施工最大限度減少外混矸石。為綜采煤質管理提供有利條件。地測科超前提供可靠詳細地質構造說明,工作面內部煤層變化、斷層參數分析。從而確保上井原煤的質量。
3.2.2 合理采煤,實行分采分運
針對不同采掘工作面、不同條件,使用不同的方法合理采煤。綜采區加強從源頭控制煤質,最大限度減少外界矸石混入,工作面放煤時,見頂板矸石即停。割煤機做到停機停水,做到煤、水分離,嚴禁割底。掘進區在出煤系統掘進的工作面,沒有出矸路線,必須實行煤、矸分段集中運輸,嚴禁煤、矸混出;有出矸路線,必須實行煤、矸分裝、分運。有出矸系統的半煤巖巷道,必須實行分裝、分運。保運區保證井下不拉水煤,保證選矸樓設備正常運行,確保分級篩、篩板、篩孔完好,選矸系統正常運轉。必須確保地面拉矸系統正常運轉,確保二次篩分效果完好。物業管理科加強選矸樓現場管理,確保選矸效率達100%,不能私自把分矸器抬起,造成矸石回流的。從源頭控制著原煤的壓矸損,提煤質的目標實現。
要大力提升檢測人員的工作水平,以提高原煤的檢測效率。煤質管理的主要指標就是煤質檢驗,它可以說是進行煤質科學管理的中心。整個礦的煤炭產品從生產到入洗的各個環節幾乎都要通過質量驗收來得出科學地判斷。在提高了檢驗中心的科技化和自動化水平之后,檢測人員素質的提升就顯得更為迫切。為了切實地提高檢測人員的工作能力與業務水平,可以實施以下幾個措施:首先要給全體檢測人員制定定期的學習計劃,讓檢測人員進行自學,然后舉行統一的相關內容考試,并將考試成績與獎金相掛鉤;第二要定期對檢測人員進行培訓,可以每隔一年或者二年聘請高校的教授與業內專家來公司對檢測人員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后頒發合格證書,全體培訓人員均要持證上崗;對于國家及礦業系統內部舉辦的培訓班與交流會要積極派出業務精英參加,并在學習后來后舉行在集團內部進行經驗交流;第四要破格地提升高水平的檢測人員擔任檢測中心的領導職務,杜絕“外行領導內行”局面的出現。
總而言之,實現煤質的科學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應該在技術、管理、裝備等方法到位的情況下,依靠機制建設加大管理考核和責任追究力度。對各個生產工作面的采高進行明確規定,嚴格按照規定要求考核兌現,對違反采高規定造成矸石混入的單位給予扣產處理,對無故出現丟煤割矸等影響煤炭產品質量的單位,給予責任追究和經濟處罰。抓實煤質檢驗環節,調整煤質檢驗工作流程,構建煤質取樣、制樣、化驗的全過程閉合責任制度,科學設置監測點和取樣周期,明確各環節責任人員、工作標準、目標時限和獎懲制度,加大對煤質檢驗人員的責任追究和考核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優質煤的生產和銷售,提升企業的業界聲譽,給我礦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