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妍
(新鄉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在中國,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課文教學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學英語綜合課程仍依據教材授課,而所用教材都是以書面語篇的形式進行編纂的,這些精選的語篇將語言的三大要素,即語音、詞匯和語法巧妙而真實地融為一體,不是特定數量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的載體,不僅使得學生學會英語語言知識,而且從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強調的支離破碎的語言知識點,應將教學重點轉到語篇層面上來,使得學生把英語課文當做一個有機整體來理解和欣賞。因此,把篇章語言學理論知識引入英語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本文旨在討論英語語篇的定義和語篇類型的劃分,從而使英語學習者更好地掌握篇章語言學的相關基礎知識,理解所學的語篇。
英語“語篇”(text)一詞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是很常見的。它頻繁出現以至于我們往往會忽略它的定義是什么。首先我們就要弄明白這一詞的定義。
許多語言學家都曾就這個詞給出他們的定義。總的來說,語篇有兩個定義。一個是結構主義語言學派給出的,他們認為語篇是大于句子的語法單位。另一個來自功能語言學派,他們認為語篇是語義單位,不在于形式而在與語義,語篇不是由句子組成,而是通過句子來實現的。目前,第二個定義已取代了第一個,被人們廣泛接受,因為第二種觀點強調了語篇的功能,畢竟語篇不能孤立于其使用者和人類社會而存在。
在各種不同的“text”的定義中,韓禮德和哈桑所給出的得到最廣泛的關注,并被頻繁引用。韓禮德和哈桑提出“a text is used in linguistics to refer to any passage,spoken and written,of whatever length,that does form a unified whole.”“A text may be anything from a single proverb to a whole play,from a momentary cry for help to an all-day discussion on a committee”,and“a text is best regarded as a semantic unit:a unit not of form but of meaning.”(Halliday &Hasan,2001:1-2)
關于語篇的定義,我們應該記住以下重要的幾點。首先,語篇是語義單位而不是語法單位。“The unity that it has is a unity of meaning in context,a texture that expresses the fact that it relates as a whole to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it is placed.”(Halliday &Hasan,2001:2)其次,語篇是由句子來實現的,可以是任何長度。語篇和句子的區別并不在于長短,兩者是不同的概念。再次,語篇都有其語篇組織。語篇組織表現語篇的本質,區分出非語篇形式。
另一個易引起混淆的是“話語”(discourse)和“語篇”(text)的區別。許多語言學家試圖就兩者給出不同的定義,認為“話語”(discourse)指口頭語篇,“語篇”(text)指書面語篇,或者剛好相反,認為“話語”(discourse)指書面語篇。還有一些語言學家認為“語篇”(text)既指書面語篇又指口頭語篇。事實上,大多數語言學家認為兩者并不是代表語言的不同領域。中國語言學家胡壯麟(1994:3)提到,在某種意義上,“話語”(discourse)和“語篇”(text)沒有什么區別,兩個詞的使用只是反映出地域上的偏好。韓禮德(2011)認為,話語和語篇是同一種事物,只不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這兩個詞可以互相定義。
一直以來,對于語篇類型的劃分存在著多種模式和標準。不同的語言學派別也有各自的語篇類型劃分。因為存在交叉重疊現象,所以語篇類型的劃分并不容易。不同的語言學家采用不同的劃分標準,我們不能武斷地說某種劃分比別的好。以下介紹幾種劃分方法。
依據交際過程中的中心內容,James L.Kinneavy (1971) 在A Theory of Discourse:The Aim of Discourse 一書中將語篇劃分為以作者為中心的表達類語篇(writer-based expressive text)、以讀者為中心的說服類語篇(reader-based persuasive text)、以話題為中心的參考類語篇(topic-based reference text)和文學類語篇(literary text)。
McCarthy 認為讀者在閱讀語篇時就可以識別語篇類型,一些類型規律的出現在一些書面材料中。最常見的語篇類型包括:問題-解決型語篇(problem-solution pattern),提問-回答型語篇(question-answer pattern),演繹型語篇(general-specific pattern),主張-反主張型語篇(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敘述型語篇(narrative pattern),和嵌入型語篇(one-embedded-another pattern)(劉辰誕,1999)。
在《語篇與譯者》(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2001)一書中Hatim和Mason 提出一種語篇分類法,其包含三種主要語篇:議論語篇、說明語篇和指導語篇。議論語篇進一步分為正面議論(through-argumentation)和 反面議論(counter-argumentation),指導語篇進一步分為可選擇指導(instruction with option)和不可選擇指導(instruction without option),說明語篇細分為概念說明(conceptual exposition),記敘(narration)和描寫(description)。這種語篇分類模式向我們展示了語篇類型具有多功能的特點。
De Beaugrande 和Dressler (1981)提出建立語篇類型學的重要意義在于為人們建立一個編碼和解碼語篇的應用基礎。之后,De Beaugrande 總結出五類基本語篇類型,即記敘、描寫、指導、說明和議論。
在中國,英語課文教學中對詞匯和語法的過分強調使學生忽略了語言的本質,學生不會使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不但口語交際能力差,而且缺乏熟練的英語謀篇技能的寫作能力。因此,英語教學重點需要轉到語篇層面上來,使得學生掌握語言的本質,學習英語語篇的定義和語篇類型的劃分,掌握不同語篇類型的謀篇特點,學習篇章語言學的相關基礎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語語用能力,提高英語綜合水平。
[1]Halliday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de Beaugrande,R.and W.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M].London:Longman,1981.
[3]韓禮德.“篇章、語篇、信息”[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8(1).
[4]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5]劉辰誕.教學篇章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