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明
(廣東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 圖書館,廣東 廣州510310)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圖書是人類思想的結晶,是人類知識、文化的客觀記載。人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人們把生活中積累的經驗,以文字的形式記載下來,傳授給后人,以解決其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書自然應運而生,它成為人在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它使人類的思想得以傳承,引領著人類不斷向前發展,走向文明。
圖書是文化、學術、傳播和交流的重要載體。 在毛澤東的《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在中華民族的開化史上,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1]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有了指南針的發明,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經發明了造紙法。 所以,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2]
人與文化的互動,雖不限于圖書館,但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的功能機構,現代圖書館始終展示著人與文化交流互動的生動場景。 圖書館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熏陶、感化、教育人,影響社會,引領社會文化不斷向前發展。 人們通過圖書館這一中介“橋梁”,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逐步地走向真、善、美。從而提高自身的素養,促進人全面發展,在圖書館遨游的過程中,人不斷地自我完善,增長智慧,增強社會認知能力,提高生活品質,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著人的生命價值,使人的內涵更加豐富。
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中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 讀書即是在思想古往今來的他人思想。 人只有走過他人已走過的,才走得遠。[4]圖書館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社會的新形勢下,提倡全民閱讀,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重要,這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培養大眾良好閱讀習慣,是很有必要的,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推動社會閱讀工作,已經擺到十分緊迫、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閱讀推廣是圖書館服務的永恒主題,是圖書館的根本任務和核心使命。
社會心理學早已揭示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 融洽的人際關系,舒暢的社會環境,可使人的心情開朗,產生安全感、舒適感和滿意感,從而有利于人的潛能的最大發揮。 圖書館作為一種文化空間,為讀者營造了一個充滿多種情感體驗的精神家園。
本人喜歡看小說,因為沉浸在小說情節里,可以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人生沉浮,就如品嘗了“文化大餐”一樣,讓人回味無窮。 公共圖書館具有豐富信息資源,在一次圖書館的參考咨詢部系列講座推廣活動中,獲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成立電子資源館,每當我寫論文時,都會利用閱讀卡進入的電子資源館內選取學術期刊的論文,以全文下載或文獻傳遞的方式,獲取文章作為參考,使我能如饑此渴地鉆進學術期刊論文堆里,象海綿一樣不斷地吸取知識,讓我能精神飽滿地應對論文的寫作。
華南地區影響力最大的圖書盛會——一年一度的南國書香節都會在琶洲舉辦,主要是目的是倡導全民閱讀,培養閱讀習慣,引導尊重知識,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通過一系列圖書展銷、名家講座、嶺南優秀文化活動,倡導喜愛閱讀崇尚知識、感受快樂的理念,讓廣大市民、讀書人在歡慶的文化氛圍中受感染、受熏陶,盡情享受、心情歡樂。
幫助視障讀者像普通人一樣,平等、自由地在圖書館獲得所需的信息,讓視障讀者靜心聆聽,感受“閱讀”的快樂,心情愉悅地與他人交流,有助于他們感受外面的世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很多盲人按摩師,都是通過不斷的學習,自強不息,用自己的雙手演繹人生的精彩。因此,為了幫助更多的視障讀者走向社會,公共圖書館為視障讀者舉辦很多的“閱讀”活動,受到視障讀者的歡迎。
青山綠水,碧水藍天,鳥語花香,是令人向往的生存環境,愛護環境,保護生態,是全人類的責任。善待自然環境,保護綠色地球,要從我們的生活中的點滴開始,節約用水、變廢為寶、綠色出行等,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盡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同時是一種生活理念,踐行低碳生活,已成為每個公民在建設生態時代義不容辭的環保責任。 在第四屆廣州國際低碳產品和技術展覽會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參與的生態環保圖書館致力于生態環保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向公眾宣傳垃圾分類和環保節能生活理念。
圖書館的健康知識講座很多,主要是為了讓民眾正確認識健康的重要性,樹立個人健康意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的健康素養。 例如有浦東圖書館舉辦的“正確飲水,健康營養素之一”、“夏季如何養生”、“陽光心理、燦爛生活”等講座;深圳圖書館舉辦的“常見頸肩腰腿痛的預防與自療方法”和“‘敲’開健康之門——中醫經濟養生”等健康講座活動。
中國貧困人口多在農村,然而知識改變命運,幫助農民致富,可以通過推廣閱讀,為廣大農民朋友搭建了一個讀書學習平臺,促進廣大農民以書為友,以技結伴,終身學習,不斷進步,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依托鄉鎮農家書屋,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讀書活動。
和孩子一起讀書,是父母和孩子的親情體現,能增進感情的好方法,在家庭中,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很大,愛好閱讀的父母引導孩子閱讀經典,吸取書中的精神“糧食”,享受閱讀的樂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閱讀環境。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與人交談一次, 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啟發心智?!闭嫒藞D書館活動讓人耳目一新的閱讀,或者說是一種言傳活動形式,讀者與閱讀真人“圖書”是通過面對面的方式交談,交談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展開,讀者在閱讀真人“圖書”的過程中,可以問真人“圖書”任何問題,讀者的問題沒有愚蠢或聰明之分,每一個問題都有價值。
經典文獻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具有恒久的價值,閱讀可以豐富人生,提高人的修養和境界,增強民族的素質和力量。 全民閱讀從0 歲開始,父母可以記錄寶寶每個月的成長歷程留下愛的寄語,一家人一起學習,互相教育,共同成長。 圖書館閱讀推廣形式多樣,種類繁多,發展空間無限,不斷地引領著人們走向知識的大門。
[1]陳金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7.
[2]陸鵬,張云霏,金浩.毛澤東民族理論經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理論——紀念毛澤東誕辰120 周年民族理論系列論文之二[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3(5):7.
[3]周久鳳.論圖書館和“人與文化”的共同建構[J].圖書館論壇,2014(5):2.
[4]《博覽群書》雜志選編.讀書的藝術:如何閱讀和閱讀什么時候[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