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萍
(浙江大學 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浙江 杭州 310006)
隨著新醫療模式的深入,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全球面臨著護士大量短缺,產科護士由于工作環境、性質和任務的特殊性,對人才隊伍的穩定性要求更高。護理人員工作幸福感高低很大程度影響護理人員的穩定。工作幸福感是工作情景中的主觀幸福感,用于衡量員工對工作積極情感和認知評價[1]。良好的工作幸福感是穩定護理隊伍的前提。本研究通過對產科護士工作幸福感進行調查,了解產科護士工作幸福感現狀及影響因素,探討改進措施,為有針對性的提高產科護士的工作幸福感提供科學依據。
隨機抽取浙江省杭州市6家醫院的300名產科護士作為調查對象。調查采用自填式問卷的方法,最終獲得有效問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33%。
本次調查包括兩部分:(1)一般資料,自行設計,包括年齡、職稱、工作量、性格等。(2)護士工作幸福感量表,分為6個維度,職業認同感、社會支持、工作環境、身心健康、職業發展、福利待遇,共48項。量表采用Liker4點計分法,從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計分為4分-1分,得分越高,說明護士的工作幸福感就越高。量表通過專家咨詢,確保其效度。信度通過兩次預調查和一次正式調查進行測量。重測信度系數為0.782,正式調查中該量表Cronbach’s a信度為0.763.表明此次調查信度良好。量表均分為3.01-4.00表示工作幸福感水平較高,2.01-3.00表示工作幸福感水平中等,0.01-2.00表示工作幸福感水平較低。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運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工調查280名產科護士,其中,男性8名(2.85%),女性272名(97.15%);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產科護士工作幸福感得分為2.22±0.25分,各維度得分情況由低到高依次為:身心健康、社會支持、職業認同感、工作環境、福利待遇、職業發展。詳見表1。
分別以產科護士的人口學變量為自變量,以其工作幸福感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婚姻狀況、工齡、受聘形式、醫院規模、A型性格、自尊程度、工作量大小等產科護士工作幸福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本調查結果顯示,產科護士工作幸福感得分為2.22±0.25分,處于中等水平,說明產科護士的工作幸福感還需提高。在產科護士工作幸福感各維度得分中,身心健康、社會支持、職業認同感得分較低。產科因其工作環境的特殊性,護士的工作壓力比院內其他科室大,她們除了承擔著母嬰生命的重責;還要在產程檢測、檢查、接生及處理新生兒。同時由于護理工作的不規律性,產科護士不能正常的承擔家庭責任,導致與家人、朋友交流缺乏,從而使得護士心理上出現不平衡,缺乏職業歸屬感,長此以往,她們的工作幸福感降低。

表1 280名產科護士的一般資料

表2 ICU護士工作幸福感得分情況(n=280)

表3 不同人口學特征ICU護士的工作幸福感得分比較
3.2.1 婚姻
由表3可見,未婚的工作幸福感顯著高于已婚的護士。與王月楓[2]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與已婚護士承擔家庭責任有關,在產科工作的護士,由于工作環境的因素,輪班的次數比較多,使得與家庭接觸與交流的時間比較少,就不能照顧小孩和承擔家庭責任,使護士生活不滿意度,消極的情緒帶到護理工作中,造成護理差錯,長期下來,護士身心疲憊,工作幸福感就下降。
3.2.2 工齡與受聘形式
從表3可見,工齡越長,正式編制產科護士的工作幸福感較高,工作5年以下的護士工作幸福感相對較低,工作10年以上的護士工作幸福感有顯著提高。隨著工齡的增長,產科護士人事狀況會發生改變,慢慢會轉向正式編制,同時,由于常年工作在產科,已經適應了產科的工作環境,能夠正確的處理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從而對自身的工作幸福感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3.2.3 A型性格與自尊
通過表3可見,不是A型性格、自尊心一般的護士,其工作幸福感得分越高。這與李玲等[3]研究結果一致。這主要由于A型的護士性格急躁,自尊心較強,而在產科工作中極易接觸到產婦的血液、羊水、陰道分泌物,A型性格的護士容易對此產生厭倦,同時,產科工作中,需要團隊的合作,而性格、自尊心較強的護士難以與同事和睦共處,使得她們容易出現人際溝通障礙,加重工作壓力。
3.2.4 醫院規模與工作量
由表3可知,醫院規模與工作量越小,產科護士的工作幸福感越高。二級醫院的產科護士,工作幸福感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護士的工作量小有關,二級醫院產科收治的病人少且危重程度不高,護士不需要照顧患者日常起居的所有生活事情。只需要做一些治療,這樣大大減少了產科護士的工作量,緩解了工作壓力,增強其工作幸福感。
醫院組織文化是由醫院形成的價值觀、理念、處事方式等組成,有特有的文化形象。護理工作作為醫院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護士是否對工作充滿熱情、是否能夠快樂生活,很大取決于醫院形成一種向上、奮進、和諧、積極的組織文化[4]。因此,醫院是否營造良好的組織氛圍,關系到護士幸福指數的提升,繼而關系到護理質量的提高。這就要求醫院管理者以組織文化為導向作用,豐富產科護士的業余文化生活,使護士在下班后能夠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書法、跳舞、攝影等),從而陶冶了護士的情操,加強與同事之間的交流,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
現代管理學認為,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優化人力資源,做到以人為本是醫院管理中重要組成部分[5]。醫院管理者應該掌握管理學理論,運用靈活的用人機制,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合理定編,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控制人力資源成本,獲取最大的效益重視護士的需要,尊重和認識她們的價值,創建被管理和管理者之間的和諧關系,激發護理人員的潛能,提高護士的工作熱情。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管理模式就必須通過創新護理機制、更新護理觀念、細化護理分工和整合護理資源等方法,從結構、數量等方面達到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從而使護士獲得更高的主觀幸福感,穩定護理隊伍,增強護理群體的凝聚力,提高護理質量。
工作-家庭平衡(work-family balance)是指工作和家庭功能良好,個體得到滿意的心理狀態,使角色沖突最小化,能平等地參與工作和家庭角色活動,并能獲得同樣的滿足[6]。這就要求醫院管理者做到以下幾點:(1)應該滿足護士的物質文化需要,能創造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提供良好的用人環境;在工作遇到挫折時,領導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并不是一味的批評,同時關注工作上的要求對護士個人和家庭的影響。(2)工作有煩惱時,家人能理解護士的心情,安慰她們;幫助她們走出工作中的陰霾,從而讓護士更好投入新的工作與生活。只有當護士同時投入到工作和家庭角色中,才能體驗積極的情感,從而有利于身心健康,促使主觀幸福感的提升。
[1]王佳藝,胡安安.主觀工作幸福感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6,28(8):49-55.
[2]王月楓.ICU護士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的影響因素及作用過程[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08.
[3]李玲,沈勤.護士工作壓力、A型行為類型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4):255-259.
[4]李晏墅,李晉.員工幸福的快樂管理探索[J].經濟管理,2007,8(12):23-24.
[5]曾小娟,吳冰,白聯締,等.三級甲等醫院護士主觀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調查[J].護理研究,2013,3(27):613-615.
[6]Marks,S.R.,MacDermid,S.M.Multiple roles and the self:A theory of role balance[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96,58(2):41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