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旭
( 亳州市利辛縣交通運輸局,安徽亳州236700)
目前,利辛縣有物流貨運企業79 家,貨運車輛11 257臺,總噸位61 803 t,實現年運輸貨物981 萬t,83 724 萬噸公里,渦陽縣目前共有物流貨運公司76 家,擁有大中型貨運車輛3 594臺,其他小型貨車11 421 臺,總噸位達11.3 萬t,實現年貨運量1 273.4 萬t,貨物周轉量14 億噸公里,蒙城縣共有物流貨運公司 139 家,擁有貨運車輛 16 612 臺,總噸位達 10.1 萬 t,實現年貨運量1 483.6 萬 t,貨物周轉量 15.26 億噸公里,阜陽市共有貨運車輛65 000 余臺,總噸位達60 萬t,其中潁東區有貨運公司109 家,擁有貨運車輛12 500 余臺,總噸位達12 萬t,實現年貨運量1 600 萬t,貨物周轉量17.33 億噸公里。可見利辛縣及周邊縣區的物流企業呈現多小散弱的特點,抵御風險的能力非常弱,而且有許多所謂的物流公司僅僅為了收取管理費或銷售車輛皮包公司,真正有經營管理實力寥寥無幾。利辛縣及周邊的物流企業其實質仍然是傳統單一的貨物運輸企業,根本達不到及運輸、倉儲,加工、配送、裝卸、信息服務、貨運代理等一體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標準,
近幾年來,利辛縣及其周邊縣區以抓工業項目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中小企業紛紛落地投產,貨物吞吐量逐日遞增,小型貨運停車場已經無法滿足生產廠家“買全國、賣全國”的需要,急需引進規模化、集約化大型物流企業,如果利辛縣認真進行物流園科學規劃和企業整合,利辛縣未來的物流業發展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
利辛縣對于物流業的發展前景和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政府對物流業發展的具體幫扶政策,政府編制財政預算對于物流業的支持資金少之又少,全縣上下存在著“重工業、輕物流”的錯誤思想,在城市建設規劃上,現代物流規劃區與城市整體規劃的結合不協調。
利辛縣物流企業分散在城市的各個部位,呈現弱小散的狀態,傳統倉儲業陳舊落后,場站建設滯后,裝卸搬運機械化水平低下,運輸形式十分單一,大都以零擔貨物配送,集散快運為主,整合程度低下,無法形成便捷、高效的社會物流服務網絡。此外,物流業主體經營能力不強,缺乏物流行業人才這兩方面的問題也很嚴重。
1)加快改造傳統貨運、倉儲企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改變傳統運輸、倉儲、裝卸、配送各個環節嚴重分割運作的觀念,促進物流基本功能的有機整合,推動有條件的運輸、倉儲和代理等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要從整體上改造提升傳統運輸、倉儲和代理企業,鼓勵企業引入現代物流理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管理手段,完善物流設施,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和原材料采購、生產組織、產品銷售等業務流程,建立統一、協調、高效的自營物流系統,形成企業內部物流一體化。
2)引進大型現代第三方物流企業,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通過制定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積極吸引境外大型專業綜合性第三方物流企業進駐利辛縣。標準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經營理念先進,管理運作規范,機械化、規模化、信息化、一體化水平高,無形中將帶動利辛縣及其整個周邊地區物流業水平質的提升。
3.2.1 健全綜合運輸體系,推進物流產業化進程
盡快啟動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讓大型標準化第三方物流企業率先進駐,并在其積極的引導下,讓縣內原貨運、倉儲企業向園區集聚,推進倉儲、貨運等企業的重組、整合,共享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運輸結構,提高貨物運輸和配載效率,加快貨物綜合流轉速度,提高物流效率。
3.2.2 加快物流信息網絡建設
利辛縣應搭建物流產業信息發展平臺。鼓勵企業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連通,利用互聯網技術,推進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建立健全物流信息交換標準體系,整合各系統物流信息資源,構建由物流公共管理信息、物流業信息交換和行業、企業物流信息處理三個層次組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公用,使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成為利辛縣現代物流中心的神經中樞。
首先,制定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統籌規劃全縣現代物流業發展。加快制定物流產業發展的方針和整體目標,列明規劃項目的數量、規模、位置及相關要求等內容,引導社會投資的合理投向。組建物流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政府部門聯動機制,鼓勵社會投資參與物流設施建設,加強對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引導物流資源按照規劃合理布局和調整,注重布局合理與城市發展規劃相協調,引導現代物流業的協調健康快速發展。其次,定合理的發展政策,為物流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利辛縣應建立統一、公平、規范的現代物流市場體系,制定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