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丹
(南外仙林分校,江蘇南京,210046)
每個班級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班級文化。有的班級文化是自然形成的,多表現為班級中的學生、教師包括家長之間的關系,以及彼此在觀念和行為上的默契。有的班級文化是人為形成的,是班主任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渲染和滲透,在班級的建設中打造出來的。相比之下,筆者更贊同有目的、有計劃地打造班級文化,因為這樣的打造必是融入了班主任對班級的觀察和期待,這樣打造出的班級文化會具有更多的正能量,能引導班集體和學生向更優秀的方向發展。同時筆者也認為,在打造班級文化時不可貪多求全,只要認準一個方面去深入挖掘,用心經營,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筆者在帶過的兩屆畢業班中都做了同一件事——打造“班名”。
班名和人名是有差別的,人名是向外的,多數是給他人喊的,而班名則不同,班名是留給本班學生叫的。一個好的班名會給學生帶來專屬感和自豪感,學生認同班名就會認同自己的班級,喜歡班名就會喜歡自己的班級。
班名應由學生自己起,學生自己起的名字當然認同度會高。雖說是讓學生自主起名,但在之前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引導和鋪墊,使起出來的班名具有一定的內涵,能對班集體的建設起到指引作用,并且成為班級的標志。
班名一:卓異中隊
口號:領超先鋒,卓而不群
班名由來:我帶的第一個班級,學生的特點是普遍比較乖巧,聽話老實,缺少獨特個性和創新思維。我希望他們能與眾不同,追求卓越。所以在起班名前,我以著名人物和企業通過創新取得卓越成績的故事作鋪墊,鼓勵學生給班級起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來時時激勵自己。一個學生在字典中查到了“卓異”這個詞,這個詞既有追求卓越的含義,又包含了與眾不同的意思。同學們驚喜異常,一下子就接受了這個班名,還為班名作了如下的注釋:領超先鋒,卓而不群。這八個字成為了班級的口號。
班名二:“brilliant class”博睿中隊
口號:博聞廣識,睿翔仙林
班名由來:第二個班級的學生在聽完了我介紹“卓異”這個班名的由來后,個個摩拳擦掌,誓要起一個更好的名字。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查找討論,然后分別把起的名字、班級口號寫到黑板上,給全班介紹他們的想法,就像是一個班名“競標”活動。一個小組起的英文名吸引了大家,他們介紹說這是他們在英漢詞典上查到的詞,這個詞是“brilliant”,意思是杰出的、光明的、博學的。他們認為我們是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就應該起個英文的名字,這個創意立刻得到全票通過。這時我給了他們建議,在英文名的基礎上還應有個配套的中文名。如果直譯“brilliant”叫杰出班、光明班顯得太俗氣,叫什么中文名好呢?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有個小組建議音譯“brilliant”,叫“博睿”,取博學睿智之意。這個想法太妙了,又是全票通過。因為我們學校地處南京仙林,班級的口號就定為了“博聞廣識,睿翔仙林”。
通過這樣的方式產生的班名,學生對之喜愛異常,歡喜的程度不亞于父母絞盡腦汁為孩子起了個好名字。
起好了名字,下面就進入強化階段。既然想讓它成為一種文化,那必須讓它成為學生無比熟悉的符號、脫口而出的聲音,所以班名就要在一切可以出現的地方出現。
1.班級的光榮欄
每個教室的墻壁上都有一塊區域陳述班級的成就與榮譽,在這塊區域上貼上大大的標題,如光榮博睿,相信這幾個字一定會讓學生更加熱愛集體,更加為集體感到驕傲。
2.個人表揚欄
我的班級教室中,有一塊白板是學生最為向往的地方,白板上貼的是每周表現優秀或取得進步的同學的大頭照。班名也可以成為它的標題,如博睿秀。
3.班級的公共郵箱
有些班級會設立自己的公共郵箱,作為教師、學生和家長共享資源的平臺。可以將班名設為郵箱地址,如:brilliant52@126.com。若使用頻繁,家長也會在不經意間了解并熟悉班名。
4.公開場合自我介紹
我的班級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任何學校的公開場合,包括集會、活動、比賽中作自我介紹時都要提到班名,如:我來自五(2)博睿中隊。
5.班服上印刷班名
學校的集體活動,若需要定制統一服裝和道具,都必須在上面印上班名。
6.臉上印班名
運動會前,我們統一從網上訂制了可以貼在皮膚上的班名水印,運動會時讓學生貼在臉上。這一小創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讓他們的加油助威充滿激情。
7.印制本班特別獎狀
有的班級會制作一些自己班專用的獎狀,獎狀的抬頭、落款或底紋都可以印上班名,帶有班名的獎狀會增加學生的歸屬感。
8.制作班級自用章
可以制作班級專屬圖章,用以蓋在優秀的作業上以作鼓勵,也可以蓋在獎勵給學生的書本扉頁上。
外在的強化刺激固然重要,但要讓班名真正進入學生的內心,那就需要讓學生產生自豪、喜悅和成功感,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班名不一樣是因為我們班就是獨一無二的。而這樣的感受應源于學生一次次活動的積極參與、一次次集體榮譽感的累積和一次次凝聚力的增強。
我帶的博睿中隊,學生們在合唱比賽中穿著自制的班服,舉著班名,因為表現得特別精彩,評委一致同意,當場特設“特等獎”,這樣的殊榮,讓學生開心到了極點,自豪到了極點。我們的博睿中隊成為運動會開幕式的彩旗班,在這個光榮的時刻,學生不但穿上班服,還在臉上貼上班名的水印,讓班名與光榮同行。運動賽場上,身穿班服、臉貼班名的運動員和啦啦隊齊心協心,奮力拼搏,獲得了全校總分團體第一的好成績。運動會之后,有的學生寫作文,題目就是《博睿紅》。此后,我們班在學校的科技競賽、演講比賽中,全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團結,學會了努力拼搏,在取得成功后,學生會更熱愛自己的集體,更喜愛自己的班名。活動可以凝聚班級,也是班級文化形成的載體,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特別地重視活動,要在活動中精心地指導學生。
當班名深入學生的內心后,便不需要班主任勞力費神了,學生會自發主動地使用班名。比如:(1)節假日的聚會活動,學生會自發穿班服;(2)學生自己創建的班級QQ群,班名就是群名;(3)在作業本和試卷的班級欄中,自主寫上班名;(4)每學期的素質報告書封面上會寫班名。
不僅是學生,連家長也受到了影響。小學畢業前,班級家長委員會自發地為班級做畢業紀念冊,大家不約而同地在封面封底的設計上用了班名。而在班級的畢業典禮上,背景墻、PPT、紀念品上,全都有印有班級的名字。用家長的話說就是:此時,班名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一種精神了,它凝聚了孩子們對這個集體最美好的回憶。
的確,此時的班名已經承載了班級文化的獨特內涵,這種文化不僅僅讓學生成長過程有了一份美好的回憶,也為學生未來的精神成長增添了一份亮麗的生命底色,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