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華,王護國,林 海
(1.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疾病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2.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管甲狀腺外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3.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胰腺外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臨床醫學生的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學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過程,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此階段是培養臨床醫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及醫患溝通能力的重要過程。隨著社會及醫學教育的發展,目前臨床醫學本科生面臨著新的問題及挑戰。與醫學研究生(包括本碩生)相比,由于本科生在臨床實習階段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因此其關注重點放在了尋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導致許多本科生輕視和忽略臨床實習階段。
我國傳統的臨床實習教育注重傳授現成知識,輕視能力培養,因此實習生在臨床實習階段走馬觀花,始終以一種被動狀態來接受醫學實踐知識,且學生與教師交流少。同時,我國目前的醫療制度限制了實習生進行臨床實踐的機會,最終導致本科實習生在工作后出現臨床實踐能力、醫患溝通能力、醫學科研及教學能力方面的缺陷,并出現部分醫學生對醫療工作失去興趣而改行從事其他職業,導致本不充足的醫學人才流失。
本院于2008年開始在本科臨床教學中應用導師制臨床教學方式,即臨床專業的學生進入實習階段后,指定一位教師帶教兩名學生,由帶教教師結合學生對臨床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興趣愛好、實踐能力等提供臨床實踐指導,把本科教育從批量化培養轉變為個性化教育,通過個體化指導使學生在醫師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等方面都能全面發展。本院首先在具有主治醫師、講師資質的臨床醫生中,依據自愿方式遴選帶教導師,優先選擇大家公認的責任心強、臨床業務好、對教學有興趣的臨床醫師。帶教臨床老師統一培訓,定期交流,不斷提高、完善導師的教學思路和能力,及時掌握不同階段教學的目的。同時,在指導學習中,要求導師全面、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困難和學習興趣,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選擇適合其發展的醫學專業,從而為其今后在醫學的道路中早樹立專業、早建立目標樹立正確航程,減少彎路,爭取成為一個出色的醫學人才。作為實習指導教師,筆者就此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教學的感受做一小結。
作為本科生實習指導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嚴謹治學、刻苦鉆研的思想態度,有較強的教學意識及高度社會責任感。教師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醫生及教師職業最初的認識和感知。臨床實習階段正是培養醫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的重要階段,而指導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既是教師,又是臨床醫師,因此是連接實習生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紐帶。在此過程中,臨床指導教師要主動地對實習生進行醫德醫風、職業道德的教育和要求。同時,通過作為臨床一線醫生的指導教師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也會給學生起到模范作用,尤其在現階段,醫患關系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和現象下,更應該注重教育學生重視臨床技能的同時,端正思想態度,樹立嚴謹、認真、負責、吃苦、奉獻的學習態度,正確認識醫療糾紛,了解其發生的客觀和主觀原因并掌握規避其出現的方法,學習各種醫療規范,增強責任心的同時重視醫患溝通,盡可能減少醫患糾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臨床工作中,成為一優秀成功的臨床醫生。
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指導教師帶教及學生實習過程中,起著相互促進、相互激勵的作用。教師作為臨床醫生,擁有上級醫生和帶教老師雙重角色,不僅要在工作學習上指導實習生參與臨床實踐,還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關心學生的生活,尊重及愛護學生。在臨床實習階段,臨床實習生向往被病人視為“大夫”而不是“學生”,被老師視為“同事”而不是“跟班”,希望在實踐活動中擁有較大的接觸病人、認識疾病的自主權,這也是他們熱愛醫生這一職業的原動力。因此,指導教師要給予學生相應的尊重和信任,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及責任感,進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提高實習質量。
臨床實踐是本科生實習內容中的核心部分,而實習生的臨床實踐又事關醫療安全,因此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臨床實習不應操之過急,而應循序漸進。最好分2個階段完成。第1階段,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全程參與接診病人,充分應用床邊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共同詢問病史,進行全身查體,書寫病歷,共同查房,進行醫療操作,病例討論及參加院內會診、手術前后處理、危重病人搶救等。指導教師實行實時教學方式,學生有問必答,通過示范使學生對醫療活動建立感性認識。在此階段使學生初步了解醫療工作的流程、不同臨床科室的工作特點。第2階段,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管理病人,并充分給予學生獨立實踐的機會。病房是臨床教學的最佳課堂,學生親自管理病人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學習如何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最佳方式。指導教師實行“放手不放眼”教學方式,在學生全程管理病人過程中,啟發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臨床實際中,培養他們獨立分析病情、準確診斷治療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觀察學生存在的不足,及時糾正問題,使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逐步提高。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也要指導學生如何保證醫療安全。在此階段,指導教師可應用本科室既往發生的典型病例,向學生言傳職業精神、醫療理念和溝通技巧等。指導教師要對自己指定培養的學生進行全程監督及指導,督促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臨床操作,熟悉診療常規,掌握常用醫療文書如病歷、病程錄、病歷討論等書寫規范,學會與患者進行溝通,并需要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并解決學生在臨床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種一對一的導師制,既有利于老師根據學生在不同實習階段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基礎操作等方面的個體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也有利于學生最大程度地在臨床實踐活動中鞏固理論知識,將學與用有機結合。在臨床教學中,我們依據不同階段不同疾病進行多種方式的教學,如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BL)、病例導入式、討論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方法,使授課多樣化,提高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效果。
總之,導師制教學方式通過對學生個體化的指導,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指導教師應在“三基”“三嚴”要求的指導下使臨床實習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步成長為準住院醫師,為其今后順利成為執業醫師、住院醫師鋪平道路。同時在醫學教育實踐中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實習質量,受到學生及廣大臨床教師的認可。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規范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實習生的管理以及如何更加客觀、準確地評價教學效果仍需進行必要的探討。
[1]張云,戴佳奇,昊婷婷.PBL教學模式在八年制醫學生普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2):92-93.
[2]王振冉,陸文靜,李揚,等.病例導入教學方法在普外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應用,2013(7):132-133.
[3]陳勁松,雷建,黃炯強,等.討論式教學在普外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教學,2013(10):1047-1049.
[4]沈依,蔡中瑞,李小恩.多媒體教學在普外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及評價[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