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燕
(南通市海安縣曲塘鎮雙樓小學,江蘇南通,226600)
問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鑰匙。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已經成為備受教師關注的課題,問題意識對學生將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哪些有效策略呢?
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思考、敢于質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由此也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之下產生問題意識,激發強烈的求知欲。
比如在學習《認識角》的內容時,筆者讓學生就在自己的身邊尋找,看看有哪些角,比比誰找得多。學生興趣盎然,找到了桌子、凳子、黑板、書本、文具盒等,接著筆者拿出一條紅領巾,“紅領巾上的角有什么不同呢?”學生一下子又說出了三個角,并努力用手勢去表現它們的不同。為了讓學生感知更多不一樣的角,筆者又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圖片,并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對于找得準、表達完整的同學,筆者予以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并讓他用手勢帶領同學一起去表示圖上的角。這樣的方式營造了民主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在做中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之后又能進一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了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需要教師做有心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設置問題情境關鍵要從兩個教學環節入手,其一是在引入新知、導入新課時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其二是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設計有效的問題,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最后通過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實踐證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比如,在學習分數的時候,筆者給學生編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胖胖是一個愛美愛舞蹈的小豬,可是它很傷心的是自己太胖,下決心減肥等瘦下來去跟天鵝姐姐學舞蹈。這天胖胖過生日,豬媽媽給它買了一只香噴噴的生日蛋糕,小豬認為吃蛋糕會很容易長胖,但是把蛋糕切成兩塊,就只有一半的卡路里了,因為只有一半的卡路里,就可以吃掉兩塊了。同學們,胖胖的想法對不對呢?帶著這個生動的問題情境,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去思考,為后面新知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問題是思維的動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教師不能再像傳統教學中那樣,對學生實施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而應該給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愉悅感,從而增強問題意識。
比如,在學習和加法估算相關的內容時,筆者先出示了題目:“45+7”,然后提問:“大家估算,說說結果應該是多少?”同學們很快回答是50多。接著再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出來的。一學生回答說:“‘5+7=12’‘45+7=52’,所以應該50多啊。”筆者首先肯定學生的正確答案,接著講,“這是通過計算得出來的答案,要是不計算你能想出來嗎?”有的同學答道:“‘5+7’超過了10,所以‘45+7’就是50多。”筆者給予了學生贊賞性的評價:“你很聰明!能夠從個位去考慮,那么從‘5+7’超過了10你還能想到什么呢?”這樣的問題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很好地消化知識,積極地去探究知識,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存在困惑,也想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往往總會“欲言又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不會問,不知道該怎么問,所以提問技能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中不可或缺的。平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如何質疑問難。
課堂上,筆者依據教材,引導學生把握教材中的幾個切入點,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首先,從課題切入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問,不僅可以進一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其次,研究練習題進行提問。教學中的一些練習題與生活息息相關,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數學信息,這也給學生拓展提問、加深理解創造了更多的機會。第三,在新舊知識聯系上提出問題。每一個知識點都不可能獨立一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說它與舊知之間有哪些關系和不同,通過提問加深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呵護學生的問題意識。小學生愛表現,愛想象,特別在意教師對自己的態度。因此,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提出來的問題,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合理,都是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應首先給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勵,然后給予多種方式的解答。教師要做到循循善誘,針對不同的問題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引導,要正視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不正確的理解,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見解中的合理成分,指出不合理的見解存在的原因。對于那些具有新意、獨到的觀點,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地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提出問題得到快樂感、安全感,才能對提出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問題意識也就越來越強烈。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教師多給予學生一些具有探究意義的評價可以產生更加滿意的效果。比如:“你的這種解答思路不錯,想想還有沒有別的思路?”“某同學的想法很有道理,其他同學有沒有要補充的呢?”……這樣評價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也激發了學生思考的活力。
綜上所述,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心理狀態、生活體驗等因素,找準讓學生提問的切入點,讓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到快樂、收獲,從而逐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帶著問題提高,帶著問題成長,為將來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1] 張建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7).
[2] 朱家雄.開問題之源,綻創新之花[J].數學教學通訊,2013(11).
[3] 楊兵權.小學數學教學應重視學生問題意識及提問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