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艷,胡洪波
( 上饒職業技術學院,江西上饒334109)
在學院電子電工及機電控制類專業以往的教學中,并沒有將電工考證的相關內容納入教學體系中,日常的理論和實訓教學主要圍繞課本進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電工考證的培訓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2013 年之前,學院電子專業畢業生的電工技能證書通過率僅為31.2%,這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預期相差甚遠,也是學院電子專業畢業生“實用型”“考證型”技能掌握不扎實、不完善的現實反映。在上述背景下,為強化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優化學生的技能結構,學院實施了“基于電工考證”的電子電工及機電控制類專業教學改革,搭建了“實用+技能+考證”的全新教學平臺。
理論教學是電工考證教學改革中十分關鍵的環節,結合電子系學生畢業后從事崗位工作的特點和電工考證的實際需求,在教改過程中,系部將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掌握電工考證的基礎理論,熟悉電工考證理論試卷中的必考內容,并掌握一定的電路分析、電路計算、電路設計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系部編訂了“電工考證理論模塊式教學方案”,實施模塊化教學。
以《電工基礎》課程為例,系部制定了“理論知識夠用,兼顧學生考證”的教學指導思想,將課程的理論知識重新劃分為6 個模塊,即:電路基本概念模塊、常用元器件識別模塊、電路原理分析模塊、交流電路模塊、磁路定律模塊和電工安全操作理論模塊。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心由以往的“電路原理分析”轉向“電工安全操作理論講練”,在每個模塊的理論教學完成后,教師便會為學生安排“模塊考證試卷演練課”“模塊考證試卷講解課”,以此強化學生對電工考證理論知識的熟練掌握能力,為提升學生考證的理論通過率奠定基礎。
實踐操作考試是電工考證中的必備環節,因此,加大日常教學中實訓課程的比例,并融入電工考證的實操內容,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上饒職院電子系將“培養學生具有熟練電工操作技能”作為實訓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引進考證實訓模塊,并將原有的實訓教學內容重新整合,劃分為“驗證性實訓模塊”和“電工操作實訓模塊”兩個部分,緊密圍繞電工考證,開展針對性實訓教學。
仍以《電工基礎》課程為例,教學改革后,“驗證性實訓模塊”主要包含基爾霍夫定律驗證、交流電壓、電流、電功率關系驗證等實訓內容;“電工操作實訓模塊“則在以往電工儀表使用實訓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電氣儀表檢測維修、防火防爆裝置安裝、電氣安全及工具、觸電急救、常用電工設備的接配線等與電工考證緊密相關的實訓教學內容。
此外,為使學生充分、熟練地掌握電工考證實操內容,系部將“驗證性實訓模塊”和“電工操作實訓模塊“的教學比例定位1:3,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電工操作實訓內容,并強化操作的熟練性、準確性,教師亦加強針對性的實訓輔導、考核,將電工考證實訓內容定為期末考試的必考科目,并引入學分制,與學生的畢業考核直接掛鉤。上述實訓教改策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考證實訓課的重要性,有利于考證教改的順利實施。
一方面,構建“校企”聯合培訓平臺。電子系與上饒工業園內研發、生產電工設備產品的企業,如達淋公司、一舟電子公司聯合,開展“企業提供電工操作實訓平臺,學生頂崗電工實訓操作”的教學改革活動。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完成校內電工實訓操作培訓的基礎上,深入企業,在企業電工工程師的指導下,完成電氣設備維修、實用電氣線路檢修等與電工考證聯系更為緊密實訓課程,強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另一方面,搭建“校政”聯合培訓平臺。2014 年初,電子系與上饒市安監局聯合辦學,由市安監局出資,在校園內成立“上饒市安全生產培訓中心特種作業人員實際操作培訓基地”,并將電工考證納入基地培訓的主要項目。2014 年4 月22 日,在市安監局相關人員的監督下,電子系畢業生第一期電工考證考試在基地內順利完成,整個考試的權威性得到了保證。
在基于電工考證教學改革思路的引導下,上饒職院電子系實施了完善、全面的教學改革策略,學生電工考證的通過率由不足40%提升至85%,教學改革的效果得到了充分彰顯,學生的電工實操技能、電路理論分析能力、企業崗位適應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該種教學改革模式理應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1]喜俐. 提升高職院校維修電工實訓教學質量措施研究[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117 -120.
[2]孫友. 電工基礎及實訓[M].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58 -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