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新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數學與工程系,河南濮陽,457000)
職業教育有別于普通高校教育,職業教育面向大眾教育,向廣發展;而普通高校教育仍是以精英型教育為主,向高發展。二者的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國對高職院校教育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發展越來越廣泛。高職院校大多是從普通高校合并而來的,在教育模式上難免不受普通高校教育模式的影響,從而延續著傳統的教育模式。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1]這種傳統教育模式不僅已無法滿足高校教育,更無法滿足高職教育。當下,教育提倡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包括數學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應用數學能力等,高職教育與各職業結合緊密,更加需要培養學生在本專業內應用數學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高職數學教育中存在著與普通高校數學教育模式區別不大的問題。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大同小異。如何加以改革,使數學教學更加適應高職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產生探究問題的主觀能動性,創新積極性。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更好地去解決專業實際問題,正確對待數學學習。
高職教育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課程設置上,應當遵循學以致用原則。不同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不能一視同仁,要根據專業需要的不同進行不同的專業設置。如生物技術專業設置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等;建筑經管專業設置微積分,空間解析幾何,概率統計等。根據專業課程的需要進行課程設置,做到能用,夠用。讓學生學了就能用上,用時就有。數學有很多分支,不同的專業對數學知識的需求也不相同,但眼下在高數課程開設中卻是統一的內容。諸如以上情況,使得高等數學在高職院校中的處境甚是尷尬,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無用的想法,大部分學生都選擇放棄學習的態度。特別是經濟管理專業,偏向于文科,本來學生的數學基礎就相對較差,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大,按部就班的講課內容讓他們不知道學了數學有何用,不樂意去學,等專業課程需要時,就無法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把專業需求和高等數學的課程設置結合起來。打破傳統的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按需教學。不能光埋頭于高等數學的課本中,一味地按照數學的傳統思路去教,還要結合各專業的不同需求來教。
在教學中存在著三種現象:讀課本,教師照著課本一字不拉的讀,不加任何解釋;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為主體,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導學生演,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數學課堂上第一種現象很少,第二種現象卻很多,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方式俗稱填鴨式教學法。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就像鴨子一樣被填飽,不管是否消化得了。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最后一種方式是教學的最高境界,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自己查找資料,自主觀察,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學中,可以多利用多媒體教學,改變傳統數學教學中一成不變的黑板加粉筆模式,利用多媒體的生動形象和直觀優勢,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合理利用網絡讓學生去接觸更多專業和前沿的問題。在教學模式上也要改進,不能一味地追求數學知識的完整性,重理論而輕應用實踐。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研究式教學更加貼近職業高等教育的需求和特點,更加符合大學生身心的特點,更加有利于創造性學習的要求,更加符合高等數學課程在各專業中的學習。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不可或缺。在選擇教材時,要結合專業需求,選擇質量好的教材。由于教材出版市場化,在教材的編著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亂編亂整的現象,質量可想而知。一本好的教材,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尤為重要,學生通過預習發現問題,從而產生思考,分析解決,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有的在課堂學習后,再去看教材,這時好的教材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一本亂編亂整的教材,知識前后顛倒,問題交待不清,更有甚者思維邏輯混亂。教師在講課中可以脫離教材,講得條理清晰,但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記得住,基礎差的學生聽個一知半解,去教材中尋求幫助,結果可想而知,只能是越看頭越大,越看越亂。
在選擇教材時,結合不同專業的需求,不僅要選擇基礎知識清晰,邏輯分明的教材,還要有所學基礎知識在各專業的實際應用,建立和解決專業實際問題模型的教材。教師也可以結合各專業需求的不同,整編不同的教材。在教材建設中要有以下特色:
1.突出基礎性。在保證科學性的基礎上,不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弱化純形式化的理論推導與證明,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數學方法的掌握與實際應用研究的介紹。
2.突出職業性。從職業崗位與相關專業的實際教學需求出發,選擇與生產崗位相關的素材,與職業崗位的數學實際應用相結合,體現數學知識在職業生涯中的應用。
3.體現大眾性教育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數學基礎狀況,精心選擇實踐案例,這些案例不僅要能滿足學生在現有基礎上能夠掌握和理解的需求,還要適合高等職業教育層次,滿足高職學生的需求。在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上,提出問題,通過引申,拓展來講解新知識。[4]
高職數學教學改革要多方面改革,主要從專業需求上著手,把數學基礎知識和專業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邊學邊用,掌握應用數學的能力,構建數學模型,運用多種方法去學習應用,讓學生客觀地對待數學的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主探究和自我創新能力。
[1] 張振元.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開型探[J].職業技術教育,2013(28).
[2] 馬書燮.數學教學改革的困境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6).
[3] 辛春元.高職數學教學現狀及改革初探[J].科技資訊,2007(33).
[4] 李廣全.數學:拓展模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