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國
(黃驊市教師進修學校,河北黃驊,061100)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進化的科學。就生物學科自身來講,其內容涉及多方面,主要包括宏觀生物界與微觀生物界。在初中生物中,宏觀生物界的知識相對多一些。進入高中生物學習后,微觀生物界的知識逐漸增多。這也是中學生物教學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如果說學生對宏觀生物的認識還能夠通過肉眼進行觀察,具有一定興趣的話,那進入微觀生物知識的學習后,很多物體并不能通過肉眼進行觀察,學生會慢慢失去興趣。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多媒體課件在生物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上講,興趣是人對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保持積極情緒的一種心理傾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首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是有效的,教學活動也才能事半功倍。多媒體自身的特點是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能夠從多個角度向學生展示生物體,在教學中也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從導入新課開始,就可以把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的特點運用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如教師在進行“物種進化”的教學時,可以用圖像展示物種演變的過程,并結合豐富的視頻資料,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以此讓學生對物種進化的知識點提起興趣,達到高效教學。又如,教師在教學“基因突變”時,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搜索一些發生基因突變的實際例子,展示在課件中。這樣,好奇心強的中學生就能夠迅速進入課堂,也能夠理解基因突變的實質,從而掌握教學的重難點。
生物學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實驗操作等占據了教學的絕大部分,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進行,因此必須保證教學直觀性。但是,在生物教學中,特別是進入微觀生物知識的學習時,教師無法直觀給學生展示很多物體。多媒體課件正好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它能將學生不能通過肉眼觀察到的微觀生物或者生物內部結構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多個方面觀察物體,尋找到學習要點,從而理解生物概念。
如在教學“草履蟲的形態結構”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放映草履蟲的功能,從消化、排泄、生殖、呼吸等方面進行演示,最后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掌握草履蟲的相關知識。
在生物教學中,很多問題單憑教師的講解以及掛圖的配合,難以使每個學生都掌握和理解。同時,對于某些生物問題,不但教師難以講解清楚,學生還會感到知識點枯燥無味,很容易失去興趣,這就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就能夠將一些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原本靜態的講解動態化,消除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幫助他們突破教學難點。
在信息化時代未到來之前,生物課堂教學基本就依靠教材以及配送給教師的輔導材料,這些知識遠遠無法達到教學的要求。而信息化時代的多媒體課件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多媒體的使用,教師可以找到更多的文字、聲音、圖像以及視頻材料,并將這些材料整合。這樣既增加了知識點的信息量,也給學生擴大了知識空間,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在生物教學中,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往往需要更多的知識進行擴展。學生可能正是通過對擴展的知識進行理解,最后達到掌握教學重點的目的。多媒體教學正是具備這樣的特質。如教師在講授“遺傳”的知識時,簡單通過講解染色體的知識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遺傳的本質。此時,教師可以搜索一些相關資料,向學生展示染色體配對造成生男生女的知識,并出示一些反例。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遺傳的知識點,也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容量,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生物學科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造力。從廣泛意義上講,生物學科一半以上的知識都需要進行實驗操作。但是,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卻面臨著兩個重要的困難:一是生物課程時間有限,無法保證所有生物實驗都讓學生動手操作;二是有一些生物實驗或需要進行長期觀察和記錄,或根本無法通過簡單的實驗完成。面對這些問題,多媒體課件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一些不容易操作的實驗通過視頻形式展示出來,既形象具體,又能夠讓學生進行觀察,從而縮短實驗時間,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學信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如在進行“光合作用和葉綠素”的教學時,如果教師讓學生觀察光合作用的過程,不但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更需要天氣等時間條件,這樣就給教師教學提出了難題。這時候,教師如果可以利用好多媒體課件,將網絡上的關于光合作用的實驗過程通過視頻資料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再借助教師的講解,勢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多媒體教學能夠幫助教師進行生物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生物課堂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具有很大局限性。
首先,教師在課堂中如果使用過多的圖像來代替學生對實物的觀察,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學生的觀察力。有時候教師以多媒體課件代替實驗過程,也會限制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這顯然背離了生物教學的初衷。其次,教師也不能單純地為了增加教學的知識含量而增加眾多教學資源,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迷失于知識之中,抓不住教學的重難點。再次,教師有時候使用多媒體課件直接出示問題的答案,這樣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不夠深入,弱化了思維能力。最后,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也會影響教師自身的思維,抑制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
因此,多媒體課件對于生物教學來講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必須把握好教學的需要,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這樣既能夠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也能夠使學生抓住重難點,增加學習興趣,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達到學習目標。
[1] 黃忠偉.略談生物教學多媒體素材的收集[J].中學生物教學,2002(5).
[2] 王修魯.生物教學論中多媒體軟件的研制與開發[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8).
[3] 朱禾勤.多媒體在優化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