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成
(臨夏市中學新校區,甘肅臨夏,731100)
在新課改理念的基礎上,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資源展現出的網絡教研模式以低成本、高效率、民主化、靈活性等優點在中小學教育教研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教研可以實現跨越時空的學習模式,它往往以全面、豐富的知識信息滿足了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的需要,為信息化教育的發展和全面推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在網絡教研的過程中,在理念認識、信息技術能力、管理模式、資源利用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網絡教研在實施過程中,前期投資大,需要投入相當多的財力、物力、人力資源進行建設,但在網絡教研后期,其以“低成本”的特點可以跨時空展開。有的一線教師,同時參加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網絡教研活動的現象時有發生。
從整體而言,東西部在網絡教研的硬件資源上有著較大的差距。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和重視程度的提高,西部地區的信息化教育硬件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可比起東部地區網絡教研全面數字化發展,西部地區信息化教育發展還是比較落后。
在軟件資源上,大部分網絡教研(除網絡校本教研)都是頂層設計,在教研理論、實施過程、評價標準上具有一致性。可正是因為這個特點,網絡教研在頂層設計的階段只是針對教育領域內的一般性問題提出一般性解決方法,或者往往以東部發達地區的教育問題作為示例,對西部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缺少體會和研究。如筆者所在地區高中信息技術教材采用的是廣東教育出版社發行的,教材內容示例、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的專業素養都是參照發達地區的情況,以致在我們的教學中出現教師、學生對教材不適應的情況,究其主要原因是網絡教研資源不均衡。
網絡教研以其信息資源的全面性和豐富性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需求教師的發展需要。尤其是基于主題網站的自主學習模式的網絡教研,不論知識的系統性還是教研的可操作性,都體現了網絡教研的優勢,教研活動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但是在教研后期的持續性上容易出現問題,比如筆者參加了2009年我省舉辦的“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建設”的網絡教研活動,雖然當時積極參加,努力完成了相關學習任務,可現在遇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些理論問題時,再點擊原來培訓的主題培訓網站,顯示無法打開。像這樣的問題在網絡教研活動中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即網絡教研活動在持續性學習中存在斷裂現象。
網絡教研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利用QQ、微博、微信、Wiki、主題網站等多種方式展開。在這種特征下,組織和管理網絡教研活動的時候容易出現規劃不統一、組織混亂等。其具體表現在:同一個主題的教研活動重復組織;校級、縣級、市級、省級不同域間的培訓規劃不統一;網絡教研的評價方法和標準變化大;缺少有效的檢測和反饋等現象。再加上教師信息素養參差不齊等原因,有些網絡教研未能達到前期設計所期望的目標,比如在有的培訓學習活動中,可以用簡單的復制、粘貼完成相應的教研學習任務,甚至有的網絡教研活動中只注重在線時間就可以完成所謂的達標。這樣的網絡教研活動不但不能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反而挫傷廣大教師參加網絡教研的積極性,影響教育信息化的推廣和普及。
教育管理層對網絡教研的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是網絡教研的決定性因素。在分析過度的教研活動原因時,表面上看起來是由于網絡教研的“低成本、跨時空”特點造成的,其實問題的實質是由于對網絡教研缺乏科學的認識和理解。雖然網絡教研在傳遞、交流方面優勢大,但往往含有大容量的信息,在與傳統教研的同等周期內很難進行消化、吸收。
在網絡資源不均衡的問題上,除了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原因外,教育管理層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也很重要,要把教育始終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盡量在技術、經費、人力資源等方面向西部欠發達地區傾斜,使信息化教育得到均衡發展。
網絡教研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的基于網絡通信技術和現代多媒體結合的跨時空教研形式。現代教育思想是其理論基礎和核心,所以對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對網絡教研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與傳統教育思想相比,現代教育思想實現從教為重心到學為重心、從知識為重心到能力培養為重心、從傳統媒體為重心到現代教育媒體為重心和從被動學習接受為重心到主動學習為重心的轉變,力求達到教與學、知識與能力、被動接受和主動學習的最佳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網絡教研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網絡教研活動需要以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主的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
在影響網絡教研效果的幾種因素中,除了教育理念、組織管理、評價等方面外,廣大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需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在注重教師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學習探究、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等新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二是切實做好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學習,需要具備對辦公軟件、網絡基礎、多媒體素材簡單處理的能力。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快速發展,網絡教研成為廣大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和重要平臺。但教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教研需求到實施、從教研理論到成果轉化、從教研模式到手段措施,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學習。傳統教研除了有情感教育方面的優勢外,還在教研過程中有著網絡教研不可比擬的反饋機制和處理效率。傳統教研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本土化、區域化、具體化等問題,并且在這些問題上形成的教研成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權威性。所以在教研中需要網絡教研和傳統教研優勢互補,更高效地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總之,網絡教研雖然在組織、管理、測評、專業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可以通過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網絡教研與傳統教研模式相結合等策略,保障網絡教研的健康發展。隨著信息化教育的全面推進,網絡教研的明天會更美好。
[1] 王亞萍.關于中小學網絡教研的分析與反思[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4).
[2] 楊曉宏,俞樹煜,王衛軍.現代教育技術[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8.
[3] 石明蘭,王毅.網絡教育探尋與傳統教育協調共進[J].教育探索,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