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自友,高春娣,高學金
(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100124)
傳統意義上的學業輔導,是對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開展的補差工作,包括對該類學生的重點教育、嚴格管理和學習輔導。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輔導概念相比,我們的概念相對狹隘,學業輔導工作只是一種消極的應對,而非發展性的。面對大學生學業出現的新特點,發展性視域下的學業輔導應被賦予新的工作內涵,是一個工作體系,不僅要輔導學業,還要關注影響學業的因素,做到前攝性干預,根據大學生不同心理發展階段給予相應的良好的分段式的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發展性輔導是一個可持續的全方位的發展輔導體系,契合了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每個學習階段都有所側重,是分階段的輔導模式,具體包括針對大學一年級的學業適應輔導、針對大學二年級的學業規劃輔導、針對大學三年級的學業創新輔導及針對大學四年級的學業發展輔導。[1]發展性學業輔導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為了進一步了解新形勢下大學生對學業輔導的需求,筆者所在課題組對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10所高校進行了學習動力與學業需求的問卷調查,隨機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62份,回收率96.2%。
調查數據顯示,認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對大學生開展學業輔導的學生比例高達84.6%,這充分說明了大學生對學業輔導有很強的需求。從輔導形式上看,學生更喜歡“一對一個體輔導”“一對多團體輔導”“高年級學生的經驗交流會”和“學業規劃與學業指導課程”,比例分別占56.4%、51.9%、30.3%和27.8.%。不難看出,學生對學業輔導的需求更加細化和具體,能夠認識到自身學業的需求,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學生對于自身學業發展的關注。學生一是希望得到朋輩輔導,從高年級學長那里得到更多的經驗和幫助;二是注重團隊的作用,希望能夠與團隊成員共同成長,合作意識較強。從需要指導的課程來看,“專業課”和“專業課外選修及實踐課”輔導的需求比例占63.2%,外語課輔導的需求比例較高,達到了21.6%,但需要基礎課輔導的學生比例不高。這也說明學生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視專業課為未來就業專業化發展的基礎;而全球化、國際化的世紀經濟社會形勢讓大學生更重視外語課的學習,這對于培養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是非常有利的。學生普遍對基礎課不太重視,從已有成績來看,大部分學生的基礎課成績并不優異,這在一定程度體現出學生學習的功利性。但是對基礎課的忽視可能會導致學生專業發展缺乏后勁,應對他們加強引導。
調查針對不同的年級進行了抽樣。以一年級學業輔導需求為例,需要輔導的項目,如環境適應、專業認知、角色轉換、時間管理等,都有非常高的需求比例,分別占 68.0%、65.0%、59.2% 和54.8%。大一新生從高中進入大學,首先面臨的是巨大的環境差異。他們突然置身于一個新的環境,對大學的了解很有限,迫切希望得到環境適應方面的輔導。在學業方面,大一新生渴望盡快認識自己所學專業,弄清各個學習環節和個人發展前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感受到大學與高中的學習與生活有很大的差異。特別體現在從全方位的管理、關心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心理上出現極大的落差。如何做好一名大學生及如何支配好自己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重要,角色轉換和時間管理的需求自然增強。
從調研結果看,認為“有必要開展學業輔導”的學生占84.6%,需求普遍比較強烈。學生對學業輔導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學習方法介紹、學習心態調整、學業選擇與個人發展等方面,分別占61.3%、66.2%、64.1%。認為“沒有必要開展學業輔導”的學生希望得到“輔修雙學位、交流、出國保研、考研等信息”和“專項能力培訓(如寫作、科研能力)”的需求比例是各類學生中最高的,占到66.4%和49.8%,而支持學業輔導的學生這兩項比例為46.3%和42.7%。這與上面的分析結果,學生更希望從“專業課教師”和“學工系統和教務系統教師”方面獲得輔導是相一致的。
發展性學業輔導是從傳統的重指導、重矯正的輔導模式向重發展、重預防的輔導模式的轉變。作為一種潛在的動力,發展性輔導的理念正日益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工作者的關注和青睞。
發展性學業輔導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即所謂的“導學”。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導學是輔導教師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提供學生可自主選擇的多種媒體的、豐富的優質學習資源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供學習支持服務,引導、誘導、指導、輔導和督導學生在課堂上學好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課堂外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的培養目標的過程。在輔導過程中要把握四個原則:一是面向全體。學業輔導既要面向重點對象,又要照顧到一般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感受到學校、教師的關心、關愛與幫助、服務,并在此基礎上對特殊群體,如學業困難生、貧困生、試讀生等,進行多次幫助和輔導。二是針對問題。在進行學業輔導前,要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學生的特點,充分把握學生的發展需求,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身體、心理、人際關系等情況,特別是要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困擾,深刻挖掘導致學業困難的原因,通過學業的深度輔導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學業問題。三是科學指導。學業輔導的內容涉及基礎學科、專業學科、課外實踐等內容,必須以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同時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心理、發展以及生活問題等,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幫助學生解決或緩解存在問題,增強成才動力,明確發展方向。四是整合力量。發揮學校全員育人的優勢,招募基礎課、專業課、離退休教師和在職博士、碩士研究生擔任學業輔導志愿者,統籌專職、兼職輔導員和黨政管理干部等各方面力量,在經過專業培訓的基礎上開展工作,確保工作目標的實現。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師工作內容已不僅局限于三尺講臺,對學生的幫助也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深入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切實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已成為教師工作的重要部分。實現全員育人目標,僅靠課堂上的知識講授和交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課堂之外深入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進行輔導。只有這樣才能即時掌握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有效輔導。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輔導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新問題,不斷解決新問題,其自身業務技術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經過五年多的實踐,北京工業大學充分運用發展性輔導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緊密圍繞學生發展需求,實施了三大學業輔導計劃,切實推進全體學生學業發展。1.“學困生”輔導計劃。包括與學業困難學生手拉手活動計劃和試讀學生幫扶計劃。2.“基礎課”輔導計劃。加強對學生基礎課的輔導力度,至今舉辦50余場團體輔導,受益學生10000余人。還有針對基礎課的專題輔導,如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專題輔導、定期的英語角活動等。3.杰出學子培育計劃。為了加強拔尖人才培養,幫助學生明確發展方向,增強學生繼續深造、就業和創業能力,實施了“杰出學子培育計劃”,該計劃每年選出100余名學業優秀本科學生,配備成長導師,進行為期一年的一對一輔導。
[1] 王秀彥.發展性學業輔導:高校學生工作新視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1(15/16).
[2] 王訓兵,朱利平.構建大學生學業輔導體系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27).
[3] 盧桂珍.大學生學業輔導探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0(11).
[4] 王訓兵,張倩倩,張菁清.基于目標管理的大學生學業規劃體系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4).
[5] 陳延哲,劉德英.哈佛大學學業輔導制度的設置與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