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玉
(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山東泰安,271021)
新課程標準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這一要求,教育界隨之進行改革,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方式、方法等。在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核心要求,是適應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
思想政治課易受到古代傳統思想的影響,形成教師至上的觀念。為適應新的課程標準,需要樹立師生平等的教育觀。平等的師生觀是教育觀念轉變的前提,也是教育觀念轉變的基礎,只有樹立平等的師生觀才能促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和科學的教學理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主動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走下高高的講臺,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系,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最終真正達到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
因為對角色的認識不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行為就會不同。思想政治課教師要主動轉變教育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占有者轉變為動態知識的研究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種轉變既是師生平等觀的體現,也是教師形成正確教育觀的關鍵。在思想政治課中,教師要轉變原有的“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這一教育觀念,就要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學生主動、自由地思考、提問,當學生的顧問,當學生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教師要積極轉變為動態知識的研究者,就要巧妙設置課堂教學情境,在課堂上把個人的知識和能力真正發揮出來;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就要挖掘學生優點,鼓勵學生發揮潛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為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需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教學的目標在于改變學生,通過教學促進學生技能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及良好個性品質的養成,幫助學生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學習的目標在于盡可能地改變自己,通過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使自己社會化。只有通過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才能縮小兩者目標上的差異,促進新課程標準下教學目標的實現。
思想政治課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是為加強思想道德品質服務的。教師應把實踐貫徹在課堂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以課本為主,積極引導學生“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2],在講課過程中引入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從而達到課堂理論與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目標。轉變教育角色有利于教師形成“以師為樂”的人生思考方式、“以師為榮”的人生價值實現方式、“以師為貴”的生命意義存在方式,也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進一步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
德育是思想政治課的主要職能,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德育的重視程度,這就要求教師實現從應試教育觀念到素質教育觀念的轉變。受以往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目前還存在這樣的現象:盲目按照智育的要求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這忽略了社會實踐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重要性,無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3]。因為升學率決定學校的好壞、決定教師的職稱評定、決定學生的優劣,學校作為育才機構就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選才制度下迷失了方向,考試制度怎么要求,學校、教師就怎么執行,忽略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踐性。長此以往,會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想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就要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應試教育下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積極注入先進的教育理念,推陳出新,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每一位思想政治課教師都要積極樹立素質教育觀,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培養學生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并為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奠定基礎”[4]。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放在首位,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作為終身追求的職業目標。教師由應試教育觀轉變為素質教育觀,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更有利于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樹立兼容并包的開放意識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積極拓寬教學思路,這是使教育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重要步驟。“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5]要用創新教育理論指導思想政治課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了適應國際大環境,每一位教師必須確立創新教育理念,培養創新型人才,努力發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規律,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教學情景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這是新形勢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共同任務,更是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光榮使命。
思想政治課教育觀念的轉變需要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的積極響應,只有把這些教育觀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盡可能地發揮作用。
[1]胡福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N].光明日報,1978-05-11(1).
[2]李澤民.改善工作方法 提高領導水平[J].黨建研究,1991(3):1-3.
[3]胡田庚.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芻議[J].高師函授學刊,1994(2):2-19.
[4]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教基〔1998〕4號)[Z].第一章第五條,1998-03-16,1998-04-01.
[5]江澤民.不斷根據時間的要求進行創新[M].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