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彥
思想政治教學的審美追求,是以尊重教學規律為前提,將教學各要素轉化為審美對象,使課程中的各種美的形態展現出來,影響學生,推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審美追求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社會活動,要實現其效果,就應將課程中美的內容挖掘、呈現出來,以美的方式詮釋美、展現美,并讓教師在美的追求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學的審美追求首先應重視發現、挖掘教學內容的美,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1.彰顯真理美。所謂真理美就是真理所蘊含的審美價值,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真理美就是它能夠為大眾服務,為社會主義發展服務,為人的發展服務,具有促進學生人格完善和思想道德發展的價值。真理美附著于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中,教學內容是真理美的載體。因此,思想政治教學的審美追求,就是要將教學內容中的真理美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認識它、理解它、掌握它,并利用它指導自己的人生發展。
真理美的彰顯需要通過教學提煉、教學梳理來實現。思想政治教師應善于從教學內容中提煉出真理的規律性、普遍性,以簡明的語言概括出來,使學生得以在舉一反三中獲得同類事物的認識、判斷,同時讓學生獲得愉悅與快樂,從而感受到真理的美。思想政治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梳理,可以使真理性的內容連接在一起,形成系統性的鏈條,從而使學生感受到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力量美和知識體系的感官美。
2.展現例證美。例證是思想政治教學中,為了證明真理的存在而運用的事例證明、問題佐證或引言名句等。例證美本質上是例證所蘊含的審美價值。這種審美價值一方面體現為證明真理美的價值,另一方面體現為典型性例證對證明真理美具有強有力的佐證價值。因此,例證美是真理美的具體體現,是詮釋真理美的證明材料。其中,事例是最為重要的例證材料之一,它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具有說服作用,能夠以具體的、形象的、貼切的美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從而使學生認知真理之美。
例證美的體現需要通過選擇容易為學生理解的、直觀的例證來實現,學生一看就懂,能夠讓學生在感性認識中,獲得抽象真理之美。另外,通過選擇形象的例證,將形象、生動、感人的例證呈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而促進學生獲得對真理美的認識。
3.體現邏輯美。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邏輯是指教學內容的組織形式,包括邏輯的關系、體系和思維。邏輯不同于邏輯美,邏輯美就是邏輯的審美價值,它體現為教學內容之間的嚴謹、清晰和明確。通過邏輯美的詮釋,學生能夠獲得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清晰認識和關系理解。
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中的邏輯美實現,主要表現為:一是教學內容的清晰性,即從教學內容設計到教師授課順序方面,要突出重點,前后連貫,脈絡清晰,形成體系,有利于學生的梳理、歸納和認識;二是教學內容的嚴謹性,教師在解釋概念、原理時應用語規范,限定嚴謹,利于學生準確理解教學內容的思想含義。
思想政治教學中,美的內容是審美追求的核心內容,而將教學內容用美的方式詮釋、展現出來,也是審美追求的重要方面。
1.應用情感化詮釋美。思想政治教學審美追求的實現,需要通過在教學中實現師生情感的優化來實現,以情感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以情感拉近師生距離,以情感感染學生,促進學生的主動接受。情感化的教學方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情感人。思想政治教師以真實情感流露,用真情的傾注感化學生,獲得學生的情感共鳴。二是情感互動。情感互動是師生情感溝通的過程,也是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通過互動,能夠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情感,實現師生情感基礎上的信息對稱,從而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思想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傳遞。而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可以使朋輩之間相互看到優勢與不足,有利于他們取長補短,攜手共進。
要發揮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情感作用,就要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情感必須真摯。真摯首先是真心相待,真情傾入,而不是用虛偽、功利的情感,它有利于實現與學生的真摯溝通,實現與學生的真實思想交流。二是情感必須積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因此必須遠離頹唐、低級趣味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
2.要用形象化展現美。形象化就是思想政治教學中,用具體、直觀、可讓學生感受到的事例進行教學活動。形象化的具體特征就是具體和生動。所謂具體即不抽象,能夠讓學生直觀看到或感知到,更不是模糊、籠統的。它要求教師選擇的例證必須典型,問題的假設和處理必須說理清楚等。所謂生動包括事例的生動性、感染性,也包括教學過程處理的靈活性、情境化,能夠及時滿足和應對學生的課堂反應等。
實現形象化教學的途徑是利用教學形象的準確性、靈動性來突出教學的形象性。教學形象的準確性就是在設計和呈現教學形象中,要始終圍繞教學主題,貼近教學內容,進行貼切的教學形象塑造,以符合宣揚主題的要求;教學形象的靈動性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堂氣氛的即時需要,采用機動靈活方式,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教學形象。
3.要用愉悅化抒發美。愉悅化是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充滿快樂氣氛的課堂環境,從而促進師生互動關系的和諧,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愉悅化的教學呈現輕松、志趣和精神滿足的課堂狀態。輕松的課堂狀態,表現為師生之間在互動過程中,感覺身心放松,特別是學生,壓力減輕,思想活躍;志趣就是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呈現出濃厚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其在探知問題中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精神滿足是人的自然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以精神的滿足,可以使他們感覺到學習的充實、收獲和價值。
要營造思想政治課堂的愉悅氣氛,必須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讓學生在身心放松中發表意見、表達需求,重視在滿足學生積極需求中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教師是思想政治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服務者,在思想政治教學審美追求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要實現思想政治教學的審美追求,必須發揮教師的關鍵作用,從其自身做起。
1.教師應做思想美的表率。教師的思想審美就是教師的思想修養、道德情操和人格素養必須符合思想政治教師的思想要求,能夠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操守,這也是教師審美追求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師思想審美的實現,需要學校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培養,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境界,增強他們在不良社會風氣中的抵御能力,使他們始終保持育人本色不改,鼓勵其思想境界的不斷提高。
2.教師應做行為美的表率。思想審美是行為審美的基礎,但行為審美也要通過教師自我約束和自我踐行、鍛煉來實現。作為思想政治教師,要注重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要以自己的言行向廣大學生傳遞美的信息和施加美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身,重視習慣的養成,為課堂教學行為美的展現打下基礎。
3.教師應做形象美的表率。形象美是教師美的外在表現,而服飾審美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穿著得體,表現出美的儀態和精神,不能穿著奇裝異服或給人以拖沓之感。思想政治教師要從樹立自身職業形象出發,學習有關審美知識,提高自身審美能力。要從提高審美形象出發,掌握衣服與環境、年齡、性格的協調,服裝色彩的搭配等,積極在課堂中塑造自己的形象美,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尊重,也對學生具有良好的審美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