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成
英語閱讀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積累詞匯、熟悉句式、培養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運用英語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雖然高職教師重視英語閱讀教學,但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卻不令人滿意。目前,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很少涉及相關的專業領域知識,學生雖然學完了相應的高職公共英語閱讀課程,但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最終似乎不能滿足他們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凸顯出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遠離“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標準。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從高職教育的特點與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基于就業需求的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旨在通過研究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閱讀教學水平,充分發揮作為基礎教育的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在高職人才培養中應有的作用;使學生在新型的閱讀教學改革中,將目前的閱讀學習直接與未來的職業需要相關聯,在掌握公共英語基礎知識和提高英語閱讀技能的同時,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實用英語;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能夠借助詞典閱讀相關英語業務資料,解決與其專業相關的涉外業務,從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1.閱讀材料脫離職業需要。現行高職公共英語教材雖然注重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基礎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但閱讀材料內容陳舊、針對性差,材料內容確定的依據主要是學科體系、知識體系,脫離職業需要,體現不出專業的特色和實用,與學生的專業聯系不夠緊密,不能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就業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此外,學生在課堂上因所閱讀的材料與職業無關聯,無法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持久動力。多數學生學完課程后,在專業知識方面難以做到借助詞典閱讀相關業務資料,無法運用英語解決專業崗位上的問題,這成為學生就業和專業發展的瓶頸。
2.閱讀教學觀念和方法陳舊。目前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沒有很好地體現英語課程標準,課堂仍以教師為中心,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與交流,無法培養不同專業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傳統的閱讀教學重視對知識的傳授,忽視對閱讀理解能力及技能的培養。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以句子分析講解為主,強調語法和翻譯的重要性,其結果是學生的注意力大多放在語法、詞匯與單句的分析、理解和翻譯上,缺乏對整篇文章的綜合理解,同時,這種閱讀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對語言背景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的了解,使學生很難對閱讀材料達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缺乏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達到閱讀課教學的真正目的。顯然,這種教學方法不符合當今信息密集的時代要求,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必須在教學中加以革新,逐步采用新的教學方法。
3.英語基礎知識薄弱,閱讀習慣不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非常薄弱,主要表現在詞匯量小,語法知識欠缺,句型結構不熟悉,對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了解等。遇到長、難句型或詞匯量大、句中伴有插入成分時,不會正確識別和處理,造成理解失誤,從而影響了閱讀理解的正確性。英語基礎薄弱使很多高職學生養成了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如指讀、復視、頻頻查字典等。這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對于閱讀的阻礙作用非常明顯,對文字反應慢,對材料的理解淺,閱讀速度上不去,這樣的閱讀能力無法達到獲取信息和交際的目的。
4.閱讀技能欠缺。在閱讀時,許多學生習慣于逐字逐句地閱讀,而不是按段落來進行閱讀、分析以及尋找中心思想,缺少對文章段落內部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的了解,對所讀的內容不能正確歸納、分析和推理。此外,目前閱讀教學中有一個常見的誤區,即很多閱讀教學活動的目的是檢測學生閱讀理解的結果,而不是幫助學生去理解。這種以檢測閱讀理解結果為主導的閱讀活動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高職英語教師對于英語閱讀技能缺少應有的重視,忽略了閱讀技能在提高閱讀水平中的重要性。而閱讀技能的欠缺導致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理解困難時不知所措。閱讀技能是提高閱讀效率的前提,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閱讀技能的傳授。
1.基于就業需求,整合適合崗位需要的閱讀材料。高等職業教育最顯著的特點是職業性、技能性、實踐性,而現行的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材料內容無法滿足學生未來職業崗位工作的需要。在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中,如果不顧學生專業的差別而只教授一些系統的學科知識,那么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不能勝任未來崗位要求的。基于就業需求,整合適合崗位需要的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材料是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的,也是保持高職生命力的需要。因此,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材料內容的改革應把職業需求和學生能力發展作為閱讀材料內容整合的基礎,從學生未來實際從事的職業崗位出發,分析和歸納學生未來實際從事的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根據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來選擇和整合閱讀教學材料,使閱讀材料內容與職業崗位密切相關,從而實現高職特色教學。
2.夯實基礎知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是高效閱讀的前提條件。在公共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高職學生詞匯量不足、詞匯再生能力不強等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克服詞匯障礙,加強對學生解詞能力的培養。在處理語言知識點時,對于復雜的語法、長句或難句,學生不能正確識別處理,造成理解失誤時,教師應著重分析講解,以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要注重主次分清,明確閱讀教學的重心,避免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誤入傳統教學重知識輕能力培養的歧途。此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改掉逐字閱讀、回視等不良習慣,提高閱讀速度及準確度。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有助于他們在將來的學習工作中獲取大量的語言信息、科技信息,使他們終身受益。這也是培養學生可持續學習英語能力的有效途徑。
3.激發閱讀動機,提高學習效率。由于多方面原因,高職學生普遍對英語閱讀缺乏興趣,閱讀動機不強。而閱讀動機與閱讀能力呈正相關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能培養其英語閱讀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激發閱讀動機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針對高職學生普遍認為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內容與自身的職業需要關聯不大,乃至對所閱讀的材料缺乏興趣的現狀,在閱讀材料的選擇方面,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和圖式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趣味性強并能滿足學生就業需要的閱讀材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目前大部分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注意教學活動前后相關,前面的活動要為后面的活動做準備,做到由易到難,要求由低到高,由信息識別到理解再到應用。學生通過順利完成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能切身體驗到成功,感受到努力的效果,從而加強閱讀動機。此外,閱讀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工作、與人交流、自我發展的必需手段。如果閱讀教學給學生提供英語閱讀的真實目的,使其把閱讀變成一種生活需求、娛樂需求、交流需求、未來職業崗位需求,那么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熱情。
4.加強閱讀技能訓練,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要著眼于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讓學生逐步學會獨立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語言知識時應重視加強閱讀技能訓練。在整個閱讀理解過程中,閱讀技能是閱讀活動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能力。在一定的背景知識、語言基礎和觀念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是有效閱讀的保證。閱讀的技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讀者閱讀目的和閱讀材料的不同而改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閱讀材料來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技能。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在主旨大意、語義、細節、推斷、文章目的和語氣態度六個方面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技能和整體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的能力。這六個方面實際上是現實生活及學生未來工作崗位中閱讀的真實反映。加強閱讀技能訓練,注重閱讀技能與閱讀實踐密切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獲取在就業過程及持續發展中所需的英語閱讀技能,從而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能力。
5.延伸課外英語閱讀,培養可持續學習英語的能力。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僅靠課堂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教師應以就業需要為動力,鼓勵學生結合自身閱讀水平和專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關注與其專業相關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媒體延伸英語閱讀,拓展閱讀視野。大量的應用性閱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閱讀能力的增長與閱讀量的多少成正比,只有進行大量的閱讀,才能積累大量詞匯,鞏固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擴大閱讀范圍加大閱讀量,而且彌補了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材自身的不足,學生在延伸課外英語閱讀過程中通過對閱讀策略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及熟練運用,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由于高職學生基礎薄弱,閱讀量小,閱讀面窄等,學生在延伸課外英語閱讀中最大的困難是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此時,教師的適時指導和推薦顯得非常重要。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教師應根據行業的崗位需求認真篩選。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時,應打好基礎,立足實用,強化實用能力,注重實用性、趣味性和循序漸進性。為使課外英語閱讀能夠真正見到成效,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督查,針對學生所閱讀的不同材料,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督查方法,使課外英語閱讀落到實處,從而切實培養學生可持續學習英語的能力。
6.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專業化能力提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主導地位,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英語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要切實提高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不容忽視的。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以師范院校的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居多,他們雖然有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然而沒有行業實踐背景,對學生未來的目標崗位群需求也知之甚少。不知道企業需要什么,不了解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不知道什么對學生有用,對高職教育的特點和改革思路也不是很了解,這勢必造成英語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不緊密,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掌握未來專業工作中應該掌握的英語知識,無法運用英語解決職業崗位上的問題,這將成為學生今后就業和專業發展的瓶頸。作為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師應當接受職業教育理論和觀念的培訓,從根本上完成從學科式教育觀念到職業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積極參加崗位培訓,定期到企業學習實踐,熟悉相關專業的運作流程,以提升自身的整體素質,努力向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轉變,這是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專業化能力提出的要求,也是取得高質量教學效果的有效保證。
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高職“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探討高職公共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就業需求。要努力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其借助英語完成目標崗位工作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方法得當,持之以恒,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大閱讀訓練,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技能。為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鼓勵其延伸英語閱讀,引導其在讀書過程中使用正確的閱讀技能和方法,培養其自主閱讀能力。為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專業化能力提出的要求,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質,進而指導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最終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崗位適應能力,真正滿足就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