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風
(武警學院部隊管理系 河北廊坊 065000)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探析
王永風
(武警學院部隊管理系 河北廊坊 065000)
互聯網已經走進了大學生的生活,給大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豐富的生活,但同時,隱藏在互聯網絡中的某些不良因素給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帶來了影響和沖擊。本文系統探討了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徑。
網絡;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其教育方式可分為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種公開手段、公開場所,有領導、有組織、有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較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一種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而言,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論課,黨團活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直觀有形的教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通過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互聯網等方式,將教育的內容融入到一定的環境中,同時引導受教育者去體驗和感受,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當前,人類社會正邁入信息網絡時代,信息網絡正在日益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既開創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和新途徑,同時也對怎樣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網絡環境下怎樣加強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的研究課題。
1.西方世界利用信息優勢進行思想文化滲透。近些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利用他們信息資源上的優勢地位,非常注重運用網絡這一媒體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思想文化上的滲透和影響。網絡的出現和迅速普及為西方大國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和平演變”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目前,互聯網上90%以上的信息是以英語來傳播的,80%以上的網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務信息由美國提供,我國在整個互聯網的信息輸入和輸出量中,僅僅占到0.1%和0.05%。西方國家借助網絡上的語言優勢,依靠他們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科技優勢,在所謂“信息自由流通”的原則下,加速推進網絡建設,控制信息資源,向其他國家的青年學生傳播西方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借以抵消別國的優質文化,動搖其精神支柱,借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全面推廣西方的思想和政治觀念。
2.網絡給大學生帶來嚴重的信息污染。網絡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信息庫,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垃圾場,網絡信息因傳播的便捷性和打破了地域限制可以方便快捷的進入大學生的視野,龐大的信息資源良莠交織,魚龍混雜,呈現出多元性和泛濫性,各種垃圾信息,例如:封建迷信、色情淫穢、暴力反動等嚴重影響和毒化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身心健康。而大學生長期接觸這些信息垃圾,就會漸漸喪失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優良傳統和進取精神,轉而崇尚享樂、刺激、“性解放”等低級、不健康甚至有害的生活方式,從而不可避免地弱化一部分大學生的道德意識,沖淡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3.網絡對一些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使得大學生在網絡上表現得隨心所欲、肆無忌憚,極大地放縱自身欲望。出口臟話、放肆的言論和行為、責任感的缺失、道德的缺少讓人觸目驚心。特別是網絡游戲的血腥和暴力,帶給玩者極大的快感,成就了個人在游戲中的“英雄”地位,而在游戲中的廝殺容易導致大學生在現實世界同情心的消失。網絡游戲成癮的大學生,更是會變得脾氣暴躁,態度生硬,對人充滿敵意、孤僻、冷漠。
1.網絡為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的空間。互聯網將學校、家庭與社會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一體,通過網絡渠道,黨和政府的聲音、社會對大學生的期待以及家長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大學生這一主體,從而可以形成較強的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原來局限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空間變成了全社會的、開放性的、更加廣闊的教育空間,為全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教育環境和更加有效的育人模式。
2.網絡有利于增加隱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受到信息資源的有限性和表達方式的單一性,成效不是特別理想。通過網絡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的表達教學內容。網絡能夠充分利用圖、文、聲、像相結合,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教育手段和方式更加直觀化、形象化和現代化。如BBS論壇、網絡博客,紅色網站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增加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3.網絡能夠增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動性。網絡自身具備的交互式傳播特點,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你講我聽”的單向強制性教育模式,大學生可以隨時與宣傳網站開展思想交流,高校學生工作者也可以隨時在網上與大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解答他們的問題,排除他們的困惑。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大學生更愿意用這樣的方式與老師進行交流,從而更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思想狀態并及時給予相應的幫助。
1.加快校園網絡工程建設。學校應該通過對網絡的研究、管理、開發和利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工程建設。隱性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通過網絡順利開展,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相關信息的點擊率,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學生的關鍵就在于能否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因此,將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和途徑擴展到校園網絡上,不僅要通過網絡傳播主流價值文化、發布各種信息,而且還要以精彩的動感畫面和豐富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的參與,并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便捷的服務,以獲得他們的信任和依賴。如將教育信息穿插在學生喜愛的板塊中供同學們閱讀,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在校園網上設置校園好人好事或先進人物事跡板塊;將愛國主義影片和電視劇掛在網站上,大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無形中就能達成,等等。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這一渠道,使其成為隱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
2.建立一支專業化、高效化的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隱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實現自身的創新,適應網絡時代的新特點,最重要的工作是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技術武裝和政治形勢的教育。網絡的建立與維護,網頁的設計以及網上內容的發布和更新,與大學生進行網絡互動交流都需要人的操作。我們的校園網站、網頁辦的好不好,有沒有吸引力,是不是真正能夠發揮網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都要看我們是否擁有了一支素質過硬的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為了保證這支隊伍在思想上和技術上的先進性,保證校園網站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高校必須要制定一套相關的條例,而且還要定期地對參與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進行教育學、心理學、形式與政策,以及計算機知識和網絡知識的培訓。
3.加強對大學生的網上心理指導和心理咨詢。網絡時代,大學生中出現了各種癥狀的“網絡心理障礙”,有的大學生毫無節制地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互聯網上漫游、聊天、游戲,耽誤學習,損害身體,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心理異常,其主要表現為上網成癮、生物鐘紊亂、食欲下降、體重減輕、情緒低落、睡眠障礙、思維遲緩、社交活動減少等。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在各高校網站設立“心理咨詢中心”,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工作,在互動交流中,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網絡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怎樣預防諸如上網成癮、信息焦慮和人際孤僻等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對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網絡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做好咨詢、調適和治療工作,使網絡時代的大學生能健康地成長,使他們重新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
[1]季岐衛,劉運全.網絡環境中的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
[2]羅媛媛.網絡時代的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J].江漢論壇,2012.12.
A probe into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etwork-based environment
Wang Yong-feng
(Managing Department,The Armed Police Academy, Langfang Hebei, 065000, China)
Internet has stepped into the college students’ life and has brought them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 and rich life. However, simultaneously the adverse elements hidden in the internet have an impact on their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gives a thorough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ways of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etwork-based environment.
internet;college students;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3-0045-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1-12
王永風 (1978-),男,河北鹿泉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部隊管理系副教授,從事政治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