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莉
(閩南師范大學政治法律系 福建漳州 363300)
論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的相關問題
唐 莉
(閩南師范大學政治法律系 福建漳州 363300)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互聯(lián)網作為人類最偉大的科技發(fā)明之一,大學生在享受其巨大力量和方便快捷的同時,對傳統(tǒng)道德觀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大學生在網絡中損壞道德的現(xiàn)象越來越成為社會焦點,文章描述當代高校大學生網絡道德的現(xiàn)狀,解析網絡道德問題滋生的原因,并對此提出個人建議。
大學生;網絡;道德;對策
網絡道德的定義,即網絡道德是人們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相關活動時所應遵循的原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
1.大學生網絡責任感的流失
由于網絡人際交流的虛擬性,很多大學生從中找到了隱藏身份、言論隨意的便宜之處,甚至有言:“大隱隱于網絡?!贝髮W生在網絡社會中為所欲為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肆無忌憚地發(fā)表出實際生活中不敢發(fā)表的抱怨。而且,由于網絡的自由度極高,大學生極易忽略了自我身份的存在,自己所應盡到的社會角色的責任也不復存在。他們極易擺脫現(xiàn)實社會中道德規(guī)范的束縛,結果道德感和責任感逐漸流失。
2.大學生道德情感冷漠
網絡是一個豐富多彩、自由度高、誘惑力強的虛擬世界。就因為這樣,部分大學生沉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性格往往會變得孤僻、交際圈在逐漸縮小。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如意的時候,就會在網絡中尋求發(fā)泄的快樂。與人面對面交往溝通的時間就會大大縮減,他們無法掌握正常人在人際交往當中的技巧,精神變得十分麻木、道德情感趨向冷漠,道德判斷力也會下降。
3.大學生網絡剽竊的道德問題
大學生網絡剽竊的形式主要有:(1)擅自下載網絡作品;(2)擅自將他人的作品復制上網;(3)擅自使用他人的網頁;(4)擅自用MP3的格式在網上傳遞他人的音樂作品;信息時代,簡單移動鼠標、復制和粘貼,網絡內容就可占為己有。日新月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造成了當代大學生完全無視別人的知識產權。網絡e時代的變革塑造了一代視網絡資源視為公共財產,僅僅懂得復制和粘貼的高校學生。
1.大學生深陷虛擬網絡社會
網絡的自由度無限大的特點,使得大學生產生自由主義無限增長,自我意識不斷得到強化與肯定,個人自由的無限擴張,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大學生迷戀這樣的一個“快樂的伊甸園”,深陷網絡世界并無法自拔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會將這孩種無節(jié)制的個人主義帶進現(xiàn)實世界,他們會忽視人類所應具備的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忽視人文道德,這都不利于社會的和諧化。
2.大學生自身的道德素質
大學生缺少一定的社會經驗,對于網絡上的一些違反道德的誘惑辨別能力不夠,其中不道德的負面因素會影響著高校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塑造。上網成為他們排解壓力的選擇。在這種情形下,網絡是部分大學生們的精神象牙塔,有悖于道德的行為便呼之欲出。其次,大學生自控能力差,在五彩斑斕的網絡世界中,他們常常會陷入垃圾信息汪洋中,成了網絡的奴隸。
3.高校對大學生網絡道德的忽視
高校道德教育內容過時,大學生的思想與時代的發(fā)展兩者之間無法銜接。以鼓噪無味的說教為主的教育方式,減弱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學校忽視了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應對網絡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沖擊問題上,高校不是主動出擊、科學引導大學生的正確良策,反而是采取消極防護的做法、放任的態(tài)度。這種做法對大學生道德人格的建立有害無益,也是造成其網絡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1.大學生網絡道德自律的培養(yǎng)
大學生本身要提升網絡主體的道德自律,把被動的服從變?yōu)橹鲃拥淖月桑鸵?1)強化自身的道德情操;(2)提高道德認識水平;(3)養(yǎng)成規(guī)范的道德日常行為;(4)磨煉良好的道德意志。大學生作為網絡世界的主體,遵守網絡道德規(guī)范,就是一個自律性的到培養(yǎng)和增強的過程。
2.家庭網絡道德的關注
《老子》有云:“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本身的網絡道德水平無形當中間接決定了孩子的網絡道德素質的高低。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法律義務,在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網絡,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將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3.高校積極開展高質量的網絡第二課堂
高校要致力于營造良好的高校網絡道德風尚,大力開展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網絡第二課堂活動,依托多媒體教學設備推進教學改革。加快人才培養(yǎng)方式的創(chuàng)新,把容易激發(fā)興趣、拓展素質的網絡第二課堂活動引入高校。例如閩南師范大學開設的爾雅通識教育網絡視頻課程教育,名師名課,可以隨時進行學習,不受上課時間的限制。
4.政府部門加強對網絡侵權行為的立法與懲罰
以法律為鞭策的前提下滾動網絡道德的自律,這是大學生行為能夠實際得到自我調整的重要手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國家法律具有強制性、權威性力,可以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起到震懾作用,為網絡道德的實施創(chuàng)設一個較好的外部環(huán)境。
[1][2]蔣海升.青少年網絡道德建構研究[М].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9:45.
The network moral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resent age
Tang Li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363300, China)
The 21st century today, though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enjoying the great power and convenience of the Internet, which is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inventions, it has brought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huge challenge. The phenomen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doing something against the moral stands out. This article giv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oral in the Interne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network moral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practical suggestion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 the Internet ;moral; countermeasure
D648
A
1000-9795(2014)01-0057-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1-29
唐 莉(1993-),女,福建漳州人,從事政治法律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