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滔
(鹽城工學院人文學院 江蘇鹽城 224051)
地方工科院校提升大學生就業力路徑研究
——以蘇北地區為例
江 滔
(鹽城工學院人文學院 江蘇鹽城 224051)
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基地,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優秀的人才。在我國的工科院校中,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觀念的形成,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我國的蘇北地區,就業教育和當地的經濟建設之間產生的問題是影響到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本文針對蘇北地區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結合當地的工科院校的教育和就業情況,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工科院校;大學生就業力;解決措施
(一)辦學思想和人才培養不能夠適合社會發展目標。工科院校中主要為社會輸送應用型的人才,因此就要找準辦學定位,根據社會中的就業形式和就業要求進行人才的培養,在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實行素質教育,提升學生整體的就業能力。在高校中的人才培養多以學術研究為主,在學校中的專業建設和教學中缺乏重視,只加強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教育,忽略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缺乏。在高校中開展素質教育,學生在校要進行跨學科的課程學習,同時也進行著素質教育,但在實際情況中,學生參與程度較差學校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教育方案,使得學生的實踐技能缺乏,整體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較差。
(三)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不到位。在工科院校中,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就業指導人員缺乏專業素質,在進行就業指導過程中不能夠對其中的就業政策、信息傳遞和指導等環節相對缺乏。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不能夠建立起全面、系統的就業指導體系。
(四)就業穩定性較差。在現代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條件的影響,室的工作的穩定性相對較差。保證工作的穩定是促進正常發展的基本需求,不管是對于大學生還是用人單位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學生剛就業時,經常會出現不定時變換工作的現象。據調查,在大學生中約有20%的畢業生對自身的工作不滿意,有27%的學生在畢業后半年的時間內就更換了工作。受到地方工科院校自身的職業目標缺乏明確性、專業知識不扎實,學習能力較差等問題的影響,使得學生容易對工作產生不滿意,缺乏一定的就業穩定性。
(一)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樹立起與之相應的辦學理念。在工科院校中,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培養高素質的實用性人才,滿足區域中行業發展的需求。適時調整針對區域產業的建設和發展方向培養人才的政策,在工科院校中的人才培養要能夠滿足新的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的要求,使得工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中占領一定的優勢,地方工科院校在辦學的過程中要樹立起自身的獨特辦學理念,充分結合地方實際,將人才培養和地域需求緊密結合,優化自身的專業人才培養結構,設置熱門專業,加大對于本院校優勢學科的建設,逐漸形成和專業相關的專業群作為學科的重要支撐,面向區域中的不同行業,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辦學特點,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保證學生的就業質量。
(二)建立學習和研究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工科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能夠和當地的企業進行充分的結合,轉變以往重視理論教育,輕視實踐操作、重視課題教育,輕視基地實習的的狀況,提高人才的專業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合,就企業生產中使用到的生產技術進行交流,同時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工科院校中現有的科研和技術能力,結合企業中豐富的資源,加大對于地區產品的高效研發,同時為工科院校中的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要優先選擇當地企業單位。在地方工科院校中,建立起和企業長期合作的關系,使人才的培養更加具有目的性,實現學校和企業共贏的發展戰略。
(三)加強教育改革,堅持以能力為本的教育質量觀。地方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能夠適應市場的變化,保證人才培養和總的目標相適應。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加強和外界之間的交流,建立起新型的教育質量管理模式,使學校、家長、社會能夠進行有效地溝通,提高信息的開放程度,促進全員參與教育管理,人人重視教育質量,社會、家長對教學結果進行正確的評估和指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往的學歷型人才逐漸轉變為了能力型人才,在企業中,對于學歷的重視程度漸漸降低,二轉變為了對于能力的重視,與此同時,也為工科院校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在地方院校中要充分配合市場的需求,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其能夠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實現零距離就業。
在各工科院校中,實踐方式根據該校的實際情況決定,主要包括:專業實踐、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各個環節,其中,如何針對地方特征建立起相應的教學實踐模式對于學生的培養成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地方工科院校中,建立起與地方經濟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教育,使學生能夠掌握住專業理論知識,并對其應用進行研究,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努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增強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的就業能力。
(一)采用實踐教學法。利用專業實踐教學的方式對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加強實驗課的設置,使學生能夠對學到的理論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的方法對理論進行驗證和解釋,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增強研究性,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設計,對學科中產生的前沿性的技術進行掌握。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先進的實驗設備,使學生能夠對實踐產生興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進行課程設計。在教學中進行課程設計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設計過程中,結合企業中的項目對實踐課程進行設計,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利用相對應的工藝和技術。設計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對專業技術進行更加深入的掌握。
(三)建立職業培訓體系。由于受到自身綜合實力的影響,地方工科院校在教學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滿足地區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更加重視對于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提高學生在就業競爭中的實力。工科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其不僅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積累,還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就需要建立起相應的職業培訓體系。
(四)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在工科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采用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工科院校不僅可以將自身的技術成果進行轉讓,進行委托開發,還能夠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思路,建立空氣和企業相對應的實踐基地,供學生進行實踐生產,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大學擴招的實行,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地方高校中,工科大學的學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工業是其中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工科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從整體上提高工科院校學生的就業力。
[1]周濟.全力以赴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好做實[J].中國高等教育,2008(3):1-5.
[2]朱其東.地方工科院校辦學特色建設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4):15-17.
[2]柯羽.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7(7):82-84.
Study on the path of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tress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 Taking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Jiang Tao
(College of Humanities,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China)
University is the base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viding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In engineering college,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ideas,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approach. In China's northern region, between the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reason to affe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Northern Jiangsu area, combining the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Engineering College;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G640
A
1000-9795(2014)01-0155-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5
江 滔(1974-),男,江蘇泗洪人,助理研究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批準號是D/201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