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衛 張旭紅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自動化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5)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方案”的探討
周 衛 張旭紅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自動化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5)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發展的要求。本文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職教師資)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就突出以技能為主導設計課程體系,增強職教師范能力,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加強應用性與強化基礎性相結合,培養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進行了探討。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方案;實踐環節教學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要求“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率先實現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推進校企合作,建設集約化職業教育培訓基地, 面向更大區域配置職業技術教育資源, 把珠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為我國南方重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基地。”這將使我省職業教育步入快速發展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職教師資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制訂,是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具體行動,是符合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面向職教、服務職教、引領職教”辦學定位的具體實踐。
“3+2” 職教師資班是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試點班,從廣東職業技術院校挑選優秀畢業生,到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進行繼續教育,學制五年,即學生在職業技術院校學習三年,到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習兩年[1]。2009 年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從專升本招生中以單獨組班方式探索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這種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跟天津技術師范大學的“本科+技師”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相比,生源更優、培養人才的周期更短,能為各類中職學校及職業技術院校補充急需的職教師資。
研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本專業職教師資培養的重點。研究制訂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精湛的教學藝術, 又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能勝任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雙重職責的復合型教師。首先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強調“雙師型”:職教教師應該既能從事理論教學, 也能從事實踐教學。其次從教學和生產兩種不同的崗位來強調“雙師型”: 職教教師應既能當教師也能當專業技術人員,既是“講師”也是“工程師”。“雙師型”教師能夠把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始終滲透到專業技能知識的傳授過程中。
從本專業職教師資二屆畢業生情況分析來看,存在以下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1.需要進一步明確本專業培養目標。由于普通教育的學校畢業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教學理念方法等受普教影響很深;造成職教師資班的同學,只能用在普通高校所的理論去教學生,教師怎么講,自己現在也怎么講。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制訂中,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和課外科技活動等實踐環節,以及職業教育技能的培養。同時有一定的人文教育學習,提高其人文素質。
2.需要加強專業技能與職業教育技能的訓練。做好職教師資學生生培養,就要處理好在本科教學階段的管理、教學、課程制定、培養模式等方面的銜接問題。本專業現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新世紀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高素質的“雙師型”職業教育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教學型和管理型人才。現階段需要在“雙師型”職業教育方面培養基礎上,要進一步強化其師范技能的能力。根據已任職職教學校的學生和教育實習期間的學生反映,需要進一步加強其師范技能的能力。同時基礎理論要扎實;專業技能方面由于學校教務處重視,實踐環節較多,同學們感覺上手很快,較容易掌握;但也有不足,安排實踐環節和職業教育技能訓練課時不足夠,希望鼓勵學生業余時間到開放實驗室工作、參加科技競賽、各種社團活動和教師技能大賽等,以提高其綜合素質。
3.引導職教師資學生就業問題。從近幾年職教師資班學生就業分析來看,就業率達到95%以上。由于學校要求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高素質的“雙師型”職業教育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教學型和管理型人才,同學們也能較好把個人實際能力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就業形勢較好。但到職業學校擔任師資的學生比較少。原因是現本專業社會需求較大,較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而同時部分中職學校不能提供給學生人事指標,造成大部分學生流向其它企事業單位。還需要學校、教育部門和教師大力加以引導和幫助,以擴大學校在職業教育方面的影響。
1.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方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突出核心能力培養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制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1 確立專業定位, 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的關鍵。
現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新世紀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高素質的“雙師型”職業教育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教學型和管理型人才。需要進一步深化。
1.2 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2.1 加強基礎教育, 建立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現階段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 一個大學生要在短短的四年期間掌握全部本專業現代科學知識是不可能的。只有掌握好本專業的基礎科學知識, 才能提高其適應能力,基礎知識是專業學科的基礎。專業基礎課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專業課程的學習;影響學生的認知水平、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1.2.2 強調文、理、工,教育課程的相互滲透, 培養寬口課程。職教師資的培養,要強調人文課程, 包括文化、歷史、政治、環境等, 加強學生人文教育學習興趣, 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人文教育貫穿于本科教育的全過程。使其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和思想觀。
1.2.3 構建分層次的實驗實訓教學體系, 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a.強化專業課實驗、實訓,打好基礎。提高專業課綜合實驗和實訓的比例,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b.重視和豐富課程設計。有針對性地對實踐性強的課程開設相關的課程設計,使學生有時間自學、思考,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培養其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c.大力推進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和開放式實踐教學。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以及開放專業實驗室等,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d.重視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在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中環節,使學生對實踐認識有進一步的深化。
e.強化師范技能的培養。配合學校教務處的安排,制訂合理的師范技能培養計劃。采用教師技能大賽、說課以及教育實習等多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師范技能。
2.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內容。在確立專業定位、明確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制訂。
2.1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電力拖動技術、供配電技術、信息處理、現代控制技術等方面較寬廣的工程技術基礎和較系統、厚實的專業知識。本專業主要特點是強弱電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使學生得到電氣工程應用設計和專業技術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電氣工程技術與控制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和教學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運用本國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并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等基礎知識。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包括電工理論、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電機及拖動、控制理論、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理論與應用等;3)具有一定的現代電氣控制技術研究開發與系統設計能力。4)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2.2 主要課程。電力拖動控制系統項目(DSP控制)、低壓供配電技術、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嵌入式系統、數控電氣設備運行與維護、低壓電氣設備運行與維護、高級程序語言、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現場總線控制技術、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技術學、教師口語技能、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法等。
2.3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電力拖動控制系統項目實訓、低壓供配電項目實訓、嵌入式系統設計實訓、數控電氣設備運行與維護實訓、職教課程開發與設計、專業(生產)實習、教師教學技能訓練、教育(頂崗)實習、技能培訓考證、畢業設計(論文)等。
電氣工程應用項目設計、現代電子產品項目設計、控制系統項目設計三個項目設計貫穿整個學期。各個項目綜合多門課程知識和技術,使學生具有文獻資料收集、查閱能力;技術檔案撰寫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際工程設計和實現能力。
2.4 課程設置與學分分配。
1)本專業課程設置按照加強基礎,拓寬專業面,注重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增強畢業生適應性的思路,采用模塊化教學,突出專業主干課,強化專業技能實訓,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力求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2)學生在二年內應修滿97學分方可畢業。必修模塊77學分,占總學分79.4%;選修模塊20學分,占總學分20.6%;而實踐環節(含課內實驗、上機與實訓)60學分,占總學分61.9%。凡考取國家認可的資格證書,經學院認可的可記選修學分。凡獲得全國性、全省性專業競(比)賽三等以上獎勵者,記相應獎勵學分。
本文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職教師資培養方案進行了探索,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教學技能。整個課程體系體現出強電與弱電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的特點。根據專升本學生的特點,針對專升本學生在入學前都經過脫產的正規學歷教育,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已接受了大學教育的各個環節的情況,在制訂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有效銜接專、本科課程,避免一些課程的簡單重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利用兩年寶貴的在校學習時間,在原有基礎上學習一些更深層次、更廣內容的新知識、新技能。在以技能為主導設計課程體系,增強職教師范能力,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加強應用性與強化基礎性相結合,就培養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進行了探討。
[1]羅文華.對“3+2”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1):116-118.
The discuss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NCRE)’s personnel training
Zhou Wei, Zhang Xu-ho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665, China)
The vigorousl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country's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formula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NCRE), is to highlight skills as the CIW and enhanc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Skill,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Step, and enhancing comb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and basic theory, training high-quality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are discussed.
engineering & automation(NCRE);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step
C961
A
1000-9795(2014)01-0178-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7
周 衛(1966-),男,河南新鄉人,高級工程師,從事電力電子及運動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