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喬 曾秋枝
(武漢紡織大學圖書館 湖北武漢 430073)
高校圖書館員心理健康分析及其應對措施
劉興喬 曾秋枝
(武漢紡織大學圖書館 湖北武漢 430073)
分析了當前影響圖書館員心理健康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表現形式,并從主客觀方面提出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高校;圖書館員;心理健康
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飛速提升并獲得滿足的同時,精神方面的需求問題也提上日程,并且越來越突出。目前以“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為宗旨頗具規模的高校圖書館員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但隨著經濟發展、文化沖突、技術革新給圖書館員帶來了價值觀、世界觀的紊亂,使得人際關系復雜,每個人都承受著生活和工作這樣那樣的壓力,使得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其正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充分認識圖書館員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圖書館員樹立良好的心態對促進圖書館事業的和諧共進有著重要作用[2]。因此,分析影響高校圖書管理員的心里健康因素及尋找解決的辦法和途徑是我們圖書館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心理健康的標準
很長時間以來,心理健康的標準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而且也是中外學者頗為關注的課題。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認為心理健康的標志是:一是身體、情緒十分協調;二是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三是有幸福感;四是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美國心理學家Horace.B.English認為[3]:“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哪種情況下能進行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的情況,而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
我國知名心理學家郭念鋒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條標準:周期節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心理康復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境適應能力。另一位知名心理學家許又新先生提出衡量心理健康可以用三個標準即體驗標準、操作標準和發展標準等[4]。石文山、陳家麟指出心理健康有5個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如實觀照世界的智慧(實事求是的認知);二是能夠充分地利用自己擁有的各種資源去實現自我生命的成長;三是能夠對自己的生命予以明確的定位,具有一套穩定的價值觀體系以主導自己的一切行為(因而他們有高度的自我同一感);四是能夠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矛盾,過著平和的生活;五是對自己的生命有很強的責任感,過著自主的生活。
以上各家說法各有短長,而卡普蘭指出,心理健康是一個“混合的領域”,它不僅僅包括知識體系,也包括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人際關系的質量。應當說,這是對心理健康比較全面的概括。
2.影響圖書館員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
由于體制弊端帶來的一些影響,使得高校圖書館員壓力偏小,處于一種松懈懶惰、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精神狀態,對工作拈輕怕重,對學習缺乏興趣,對科研更是勉為其難,這些直接導致圖書館及其從業人員愈來愈被邊緣化[3]。其影響因素有如下幾種。
2.1 待遇低,評職稱難,圖書館員地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任何人從事一項具體工作時都會將其付出的勞動與獲得的薪酬回報進行比較,圖書館員也不例外。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生理層次的需求,包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是維持生存的最基本需要,是左右人們行為的最強大動力,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達到必需的程度才能構成激勵因素,即工作的動機[5]。圖書館員除了工資外,基本沒有其他收入?!扒逅瞄T”是圖書館的代名詞,高校推行分配制度改革前,圖書館員與其他群體之間的薪酬待遇原本就存在差距,改革后,“效益優先,拉開檔次”成為分配制度改革的主導原則,向教師、管理干部等群體傾斜力度進一步加大,圖書館員與他們的薪酬差距達到一倍甚至數倍之多。圖書館員之間同工不同酬現象猶為明顯,這使得圖書館員本就不平衡的心理被徹底打破。另外,再加上現在評職稱越來越苛刻,使得許多同志得不到晉升,產生不良情緒,是誘發心理問題的癥結之一,評職稱難使圖書館員在心理上產生嚴重的不平衡并且在精神上受到傷害,極大影響圖書館員積極性[6]。
2.2 對圖書館員所從事工作與能力的誤解造成心理壓力
印度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認為“一個圖書館成敗的關鍵在于圖書館工作者”,列寧也曾說過“圖書館員是圖書館的靈魂”,博客站點“搜索引擎觀察”的執行編輯Chris Sheman認為“圖書館員非常重要,他們是經過評價信息質量的訓練的”。但社會一般公眾,包括高校中的很多人,對圖書館員所從事的工作和館員個人具備的能力常常持有懷疑態度,在人們看來,所謂的圖書館員就是管管圖書雜志,所從事的工作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普通人稍經培訓就可以勝任。隨著現代技術進步,人們通過搜索引擎和網絡數據庫獲取信息方式更為快捷,圖書館員的作用已經日趨邊緣化和變得不再重要。這些懷疑與誤解使得圖書館員對未來的職業前途感到迷惘,內心充滿不安和焦慮,甚至開始懷疑當初選擇這一職業的動機。
2.3 在服務工作中產生的心理壓力影響
正如國外心理咨詢師所說:壓力它就象一根小提琴弦,沒有壓力,就不會產生音樂。但是如果弦繃得過緊,就地斷掉。你如果將壓力控制在適當的水平——使壓力的程度能夠與你的生活、工作相協調。”[7]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變化,現代技術帶來各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社會對圖書館員的高期望值,也給圖書館員在心理上產生過度緊張、憂慮、抑郁等心理失衡狀態,使圖書館員承受著工作和心理雙重壓力,直接影響其身心健康。
2.4 人事制度的不完善,挫傷圖書館員的積極性
由于目前沒有建立一個公正的評價機制,有些評價失去公平與公正,而圖書館女性館員居多,有優勢也有劣勢,如生性多疑,感情脆弱,缺乏自信,又愛顧影自憐,難免在她們心理上產生負面影響;激勵機制的不公平、不公正使得在評先進或優秀工作者,獎金或津貼分配時導致館員彼此不服氣或互相拆臺;有的領導在選拔人才時并不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標準,而是按照個人喜好選拔所謂的“人才”這種不公平的評價制度對圖書館員的傷害和刺激是極大的[8]。
由于內外因素的存在,使得圖書館員的心理健康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總體表現如下。
1.人際關系方面
人在生活中是一個多角色的扮演者,在圖書館內包括館員與館員之間,館員與館領導之間,館員與讀者之間的人際關系。由于面臨不同身份的交往對象,而有的館員不善于調整心態而心理苦惱、孤獨感和封閉感導致自我壓抑以及自身不良個性導致個性孤僻、抑郁、多疑,多方位角色的轉換容易造成心理壓力。這種壓力超過一定的承受限度就可能引起生理、心理行為的消極反應,產生一系列身心失調現象,最終產生心理健康問題[6]。
2.職業倦怠感方面
職業倦怠是圖書館員在長期壓力體驗下產生的情緒、行為的衰竭狀態,其典型癥狀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喪失以及情感的冷漠,在工作中表現出無任何主動性、創造性。
3.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指心理上具有自卑、抑郁、孤僻、多疑等偏執性人格或強迫性人格等特征的人格,人格有缺陷的個體在人際關系、工作態度與社會行為等方面一般不會感到氣憤和焦慮,也無改變自身行為的動機。圖書館工作要求圖書館員無私奉獻,久而久之圖書館員的人格發生了變化,表現出強迫癥狀,出現了偏執傾向、抑郁癥等人格障礙。
以上種種不良心理健康問題給圖書館員工作帶來消極負面影響,雖然人數不多,卻會影響群體心態,并對圖書館工作造成不利影響,這種現象如同木桶原理,一個木桶由許多木板組成,如果組成木桶的這些木板長短不一,那么這個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決于長的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一個組織的主要競爭力在取決于整體狀況之外,也受薄弱環節影響。作為圖書館管理者要調整好良好心態,應防微杜漸,采取相應的措施以積極的心態來應對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天。
高校圖書館員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館員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會影響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效益和服務質量,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辦法解決圖書館員的心理健康問題顯得尤為必要。
1.更新觀念,實行人性化管理
圖書館組織期望圖書館員對圖書館有更多的情感投入,首先得更新觀念,思想上有覺悟才能引發行動上的變革。只有管理者對圖書館事業發展與日俱進,引導圖書館員對圖書館職業有正確的角色認識才能在平時的管理或服務中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
另外科學人性的管理機制能夠避免消極并促進館員積極心態的形成。作為組織的圖書館應從組織目標和館員個人實際情況出發,合理地進行員工人力資源開發和配置,只有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潛能,才能實現個人目標和滿足組織需要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匹配和平衡。圖書館管理者在對員工進行管理時應當從薪酬獎勵、晉升機制、崗位工作量有效的激勵方式,切實提高職工工作滿意度,以人性化管理加以制度約束,以貼心的關懷加公正的考核,“軟管理”與“硬管理”雙管齊下。[9]
2.營造和諧的圖書館大環境氛圍
心理學家認為,當個體受到壓力或威脅時,集體關懷和他人幫助與支持可以使之恢復信心。圖書館是一個大集體,在這個集體中應當積極推行民主管理,鼓勵職工參政議政,為圖書館的發展獻計獻策,給職工提供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把他們的上進和聰明才智化為工作熱情,并在職稱、職務上予以體現。領導和職工應當開展誠摯的情感交流,坦誠相見,信息溝通,隨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消除工作崗位分離而造成員工相互間的孤立、封閉、隔絕狀態,增進相互了解,讓館員產生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2]
3.加強自身素質修養
提高素質不僅對圖書館員,對管理者同樣適用。具有話語權的決策層,管理者心理品質、思想觀念、識人用人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圖書館政策的制定、業務的發展,而且直接或間接影響圖書館員的心態。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到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權壓人。相對于圖書館員而言,圖書館職業需要更多的人文精神,除了單純的業務技能之外,更多地要求管理者和圖書館員有較多的職業情感,素質提高不僅包括業務素質的加強,更是不容忽視職業道德素質,自律的約束將勝于他律,只有具有了職業情感,才有可能在工作中飽含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務工作中去。
圖書館員是圖書館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主體力量,保持圖書館的良好心態,關注圖書館員自身的精神狀態,重視圖書館員的心理狀態調節,激發圖書館員的積極性,有利于圖書館事業有序前進,使圖書館形成一個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集體。
[1]盧慧.影響圖書館員群體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9,19(3):118-120.
[2]徐寶焱.論高校圖書館員心理健康的維護[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9(29):57-59.
[3]甘安龍.高校圖書館員心理健康導航[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6,36(4):93-95.
[4] httр://www.wеnwеn.sоsо.соm/z/9126725446.htm.
[5]陳國海,方華.組織行為學[М].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6]程玉華,夏明.圖書館員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成因及對策探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22(7):331-334.
[7]斯弟芬?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第七版)[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472.
[8]袁紅軍,趙萬順.圖書館員心理壓力及其疏導[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6,24(1):12-14.
[9]袁睿,桂凜.從實證調查結果看圖書館員心態及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28(5):121-124.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iu Xing-qiao, Zeng Qiu-zhi
(Library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The major factors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of several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existing in university librarians were analysized in this paper. Some methods and ways to solv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were puts forward from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spects.
university; librarians; psychological health
G251
A
1000-9795(2014)03-0298-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16
劉興喬(1973-),女,助理館員,從事讀者服務研究。
曾秋枝(1967-),女,湖南人,館員,從事讀者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