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曼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0)
探索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的可能性
——蘇農院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設想
吳亞曼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0)
針對目前高職院學生公共英語教育的現狀,本文以蘇農院為例,探討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期望達成的教學成果。
公共英語教育;專業;職業院校
前言公共英語一直以來是中國教育上的必修課程,無論是專科還是本科院校,它都是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一直以來,教育者也在為這門課程不斷努力,期望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種種努力似乎不盡如人意。目前,本科和專科的區別也只是體現在教材難易程度的選擇上,沒有突出高職院校實用性為主的特點,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就業競爭中并未有優勢,這也違背了職業院校培養的初衷。本文試圖從現狀出發,探索在蘇農院實現專業結合的可能性方法。
對于現在的高職學生來說,高職階段必須通過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或B級,才能拿到畢業證書,這一點已經成為共識。但是通過考試不代表能真正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把它當成一門工具來運用,考試不是目的,只能是檢驗的一個手段。2005年10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文件,在這其中,有明確提出把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要求把發展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十二五”規劃綱要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第一節《統籌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中也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1]由此可見,發展職業教育有其政策背景和理論依據。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如何要在短短一兩年的有限時間里是學生能學到最確實有用的知識是我們高職英語教學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1.教材的選擇。在最近幾年,各個高職院校都在公共英語這一塊進行了改革,有改變學時的,有分層教育的。蘇農院也由兩年四學期改成了一年兩學期。該改革既節約了教學資源,又增加了學生專業課程上的學習時間,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專業學習上,從而增加了以后的就業資本。但是,這樣的狀況下也有問題的出現。那就是學生對英語課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大部分學生往往只關心能否通過能力測試,把通過A,B級考試當作學習英語的唯一目的,而不注重實際運用能力的掌握,這就導致了在以后的就業中不能充分發揮英語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學習到最有用的只是教材的選擇就至關重要。因此,在這樣一種狀況下,可以充分利用兩個學期的不同作用。筆者的設想為第一學期以基礎學習為主,盡量在在第一學期通過能力測試。第二學期可以根據專業不同選擇不同的行業英語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機電專業選用《機電英語》;經管專業選用《經貿英語》;計算機專業選用《IT英語》;園林專業選用《園林英語》;汽修專業班選用《汽車英語》等。
2.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指教師為了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教學方法,教學時間等要素等進行有序安排,統籌,規劃。[2]“教學組織形式是基于學生學,老師教的聯系方式和紐帶,根據需要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來組織安排適當的日常教學活動。”[3]為了更好的在英語教學中實現與專業的結合,筆者提出以下一些設想:(1)在分班上考慮以專業為主,盡量把同專業的學生分在一個行政班,這樣有利于在上課時實行專業對口的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2)在教學中適當增加情景模式教學。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針對學生不同的專業,設置出符合學生的各種生活情景和工作情景,讓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完成任務,這樣也可以充分開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性,改變以往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旁聽者的立場,充分參與進來,改變老師一人唱獨角戲的現狀。[4]
3.成績評定方式。成績評定是對于學生一個學期所學知識的考核和評價,從中可看出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成果究竟如何。目前,大部分學校采取的方式還是以考試為主,也有一部分學校以A,B級成績代替考試成績。平時占40%,期末占60%。期末考試采取筆試的形式。筆者認為可以在這方面有新的嘗試,具體想法如下:平時占80%,期末占20%,加大平時的比重,讓學生充分重視平時的課堂學習。平時的80%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課堂出勤20%,課堂表現20%,平時作業20%,口語練習20%。通過這樣的變化,學生也不會有投機取巧的心態,會在平時的每一節課中都重視起來,每一個任務都能很好完成,老師上課也會更有激情和積極性。
如何更好實現公共英語與專業的結合,這個是一個值得深究探討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長久的探索與實踐。筆者也會從農學院的實際情況出發,和本院的公共英語老師們一起不斷的去實踐,從而能走出一條更好的公共英語教學之路。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張饒學.堅持就業導向,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中國高等教育,2003.
[3]劉黛琳.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思路.中國外語,2009.
[4]李剛.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教學的銜接.職教論壇,2009.
Explora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public English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bin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uzhou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deas
Wu Ya-man
(Suzhou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nstantl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it. Aiming at the status quo of the public English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takes Suzhou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change of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of change and expect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results.
public English education;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G423
A
1000-9795(2014)09-000042-01
[責任編輯:劉 乾]
吳亞曼(1979-),女,江蘇蘇中人,本科,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語言文化。
2012年度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資助項目pps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