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寶樂 劉 杰
(天津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 天津 300384)
基于交互理論的英語新聞聽力教學淺析
程寶樂 劉 杰
(天津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 天津 300384)
交互式教學理論以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以及社會交互論為基礎,認為學習是一個認知交互的過程,強調個體與所知覺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本文探討了當前英語新聞聽力教學存在的不足,并以交互式教學理論為基礎,提出英語新聞聽力教學策略。
英語新聞;聽力教學;交互式教學模式
目前英語新聞教學模式依然體現為:1.學生聽錄音,完成給定題目,之后教師講解答案。很多學生備有教師參考用書,聽材料時對照原文。2.聽說相脫節,學生一味聽,很少開口發表個人見解。3.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是一味跟從,沒有學習的主動性。4.教學材料過于滯后,體裁單一,其中的新聞部分早已過時,不能稱為“新”聞。Julie High 認為“我們在第二語言教學上正在經歷轉型,傳統教學方式不能奏效。……因為對于動詞詞形變化和語法的記憶最多不過是獲得關于語言的知識,而獲得語言知識與掌握語言根本不是一回事。”[1]事實證明,語言教學的正確方法就是建構社會交互,以實現目標語交流需求的最大化[2]。
因此,教師首先應轉變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最新新聞報道,用于課堂教學。這樣不僅極大地提高學生興趣,補充最新動態及語言文化知識,而且培養學生收聽地道英語的習慣,逐漸消除對于新聞的畏難情緒。
關于英語新聞的教學策略,我國學者提出了各種見解,如元認知、認知教學策略(陳曉 2003;易立梅 2007),圖式聽力策略(孟鴻雁 2008),以及重視新聞導語、了解背景知識等教學方法。基于交互策略的英語教學研究大多涉及大學英語教學(郭坤:2008;譚照亮:2007;姜研:2010;雷蔚茵:2003;華立群:2009;齊秀波:2004),而針對英語新聞聽力教學的相關研究卻很少見。交互式教學法早在1982由Palincsar提出,到了90 年代, 英國高等學校已基本接受了這種交互的教學方法,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重視師生及生生之間的雙向協調活動,是以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以及社會交互論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交互式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認知交互的過程,并強調個體與所知覺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3]。
(一) 教師的角色。在交互式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體地位被動搖、甚至取代,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失去了作用,成為可有可無的角色。相反,教師“除了作為知識傳播者和組織者外, 更重要的是起管理者、鼓勵者、參與者、監督者和解惑者的作用”[4]。從教學內容的制定到切入點的選擇,再到課堂教學形式的確定,教師都應針對學生知識儲備、理解水平,甚至性格特點作出合理安排。在新聞教學的三個階段,教師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前期重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Rivers( 1997) 指出,交互不單是指信息的接受,也不單指信息的發出,而應該是一個合作的過程,交互出現的前提是對交流活動的興趣。[5]中期則引導學生提煉新聞要素,總結主要內容。而后期重在組織學生展開主題討論、新聞報道等活動。此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措辭及肢體語言,對于學生的積極參與要給予肯定,同時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有研究表明,教師在課堂中合理使用委婉語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及教師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6]中國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較為沉默,決不能因為學生不積極就大發雷霆,而應改用較為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展開探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二)課堂組織形式。小組討論是交互式教學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研究表明: 小組活動( group work) 能減輕學習者的焦慮心理, 使他們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7]中國學生課堂沉默的主要原因是畏懼心理,也就是害怕出錯、害怕尷尬。因此,他們不愿在大庭廣眾下發言。Julie High 曾提出關于自愿發言的公式:自愿發言=興趣-畏懼 (Willingness=Attraction-Fear)。聽眾越多,從聽眾中可獲得的支持越少,發言者的畏懼感越強。[8]因而,小組討論的方式是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最佳方法之一。Rivers 曾指出,在交互中學生可以通過聽、讀真實的材料, 甚至在討論、短劇表演、共同完成任務或對話活動等輸出中增加他們的語言存儲[9]。小組成員間由于對彼此講話內容的不理解,而產生的疑問、及進一步的解釋被稱為“交互修正( interactional modification)”。研究表明, 學習者在交際過程中產生的交互修正能大大增加語言學習的可能性。[10]而合作性的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更加負責, 而不僅僅是教師知識的接收者。在英語新聞教學的三個階段中,采用不同的小組討論形式,學生不僅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舉例說明,如在英語新聞聽力教學前期可采用兩人組討論(pair work)的形式。教師播放3條難度不大、篇幅不長的英語新聞,并讓學生兩人一組討論各條新聞的結構特征。之后請部分小組的其中一位學生在全班發表本組觀點。最后,教師將英語新聞的倒金字塔型結構特征做總結性介紹,并對其他不常見的新聞結構做出說明。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的結論比起教師的直接灌輸要更深刻、具體。在新聞教學的后期可采取難度較大的模擬新聞報道的練習形式。練習內容為BBC、 CRI 等電視新聞,長度為30分鐘左右。教師在課前對材料進行編輯制作,整理出適宜部分,并對各條新聞編號。將學生分組,分別擔任播音和各條新聞的報道任務,每條新聞一至兩人。學生用一周時間聽材料,下一節課上配合多媒體完成完整的新聞報道。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這一活動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又能寓教于樂,可謂事半功倍。
(三)測評體系。傳統測評方式多依賴考試成績,但這并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交互式教學更為注重學生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因此,本文提出的測評體系是:個人表現(30%)+集體成果(30%)+最終測試(40%)。個人表現指每個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參與程度。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情況,做好記錄。集體成果指每個小組以作業形式完成的成果,并按照成果的完成情況給小組成員打分。如果成果不合格,則整個小組成績不合格。因此,這要求每個學生認真對待小組討論活動,積極參與其中。
教學中的一個基本事實是: 教不等于學, 教師在課堂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學生就學到了什么。[11]基于交互理論的英語新聞教學法,將語言理解、知識傳授、語言應用融為一體,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增強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習效率。英語新聞聽力水平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期的共同努力。希望本文提出的交互式英語新聞教學方法,能為廣大學習者提供借鑒。
[1][2][8]High, Ju1i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Cooрerative Learning[M].San C1emente: Kagan, 1993. foreword: VI,VIII.
[3]孫曉燕,劉成志.交互式教學在英語專業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 2008,7(9):75.
[4]郭坤,田成泉:“交互式”教學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1):180-182.
[5]李濤.交互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勝利油田職工大學學報,2008,22(4):34-35.
[6][11]劉明芳.交互式課堂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委婉語使用個案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0:54-55,91.
[7]雷蔚茵.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交互式教學模式[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3,23(3):89.
[9]Вrown,D. Teaching by рrinciр1es: an interactive aррroach to 1anguage рedagogy[M]. В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159- 160.
[10] Long, M.H. Linguistic and conversationa1 adjustment to non-native sрeakers[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Аcquisition, 1983,5,177-193.
The English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based on theory of interaction
Cheng Bao-le, Liu Ji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theory takes humanistic theory,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 think that learning is a process of cognition, emphasi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environment percep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nglish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to propose the strategy of teaching of English news listening.
English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H31
A
1000-9795(2014)01-0351-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3
程寶樂(1979-),女,講師,從事英美文學、英語教學方向的研究。劉 杰(1964-),女,講師,從事英語教學方向的研究。
本文是天津農學院教學改革項目:“英語專業聽力課程的英美文化因素介入研究”(編號:12-A3-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