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書蔚
(長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長春 130031)
淺析大學英語教材德育滲透點
石書蔚
(長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長春 130031)
定位和研究大學英語教材中的德育滲透點,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客觀需要,也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一個研究課題。適應德育滲透教育需要,對不同教材的德育滲透內容進行明確和標注分級,可以較為高效地幫助教師開展德育滲透工作,不斷提高滲透德育教育的效果。
大學英語 德育滲透點
1.關于大學英語教學德育滲透。德育滲透是教育者通過一定載體,對受教育者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具體到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就是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和課外活動等載體,有意識地將德育理論滲透到學習者的思想之中,內化為學習者的信仰和行動。與灌輸式教育相比,滲透式教育不是讓學習者機械、被動地接受,而是留出空間,讓學習者根據具體的情境,去理解和感悟道德的力量,形成道德標準,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具有潤物無聲的效果。它較為完美地將傳授學科知識與育人結合起來,能更好地促進教育對象提高思想覺悟,充實智力活動,擴大經驗范圍,培養正確地價值觀念,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對高素質人才培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比擬的意義。
2.大學英語教材德育滲透點的定義。大學英語教材德育德育滲透點,是教材或教學內容中可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教育點或結合點,也可稱為德育滲透“知識點”。 根據目前的統計結果來看,高校公共英語采用較多的教材主要有上海外語出版社出版的 《大學英語(全新版)》、高教出版社出版的 《體驗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等幾種。
3.大學英語教材德育滲透點標注及運用的現實意義。研究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教育滲透,標注通用教材中的德育滲透點,是對學科教學德育教育滲透的一個有益嘗試,對推動學科教學德育教育滲透研究的廣泛開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指導其它學科德育滲透研究有較強的學術借鑒價值。
由于教學進度、教學設計需要、教師素質和精力的客觀要求,不是所有的德育滲透點都要在教學中加以覆蓋。為了節約教學資源,精煉教學內容,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對德育滲透點進行分級,既分為重點闡述型、普通講解型、一言帶過型。
重點闡述型德育滲透點。對教材內容中與道德評價有重要意義的章節,可設為重點闡述型德育滲透點,是教師實施德育滲透需要重點研究和把握的核心內容,應科學設計教學方案,以合適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德育滲透情境。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為例,教材內容多以主題為線索,涉及文化交流、道德情感、信息技術、科學教育、社會聚焦等各個方面,選材注重信息性、趣味性、時代感和文化內涵。其中,《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可以作為德育滲透點的內容有10余處,通過篩選,可以從中找出適合重點闡述的德育滲透點4處。
普通講解型和一言帶過型德育滲透點。當所學教材內容對德育滲透有普遍意義時,可設為普通講解型德育滲透點;具有個別意義時可設為一言帶過型德育滲透點,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決定德育滲透的方式和強度。
例1: 高等教育出版社《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Unit 2 Passage A: So Much to Learn(學無止境), 講的是一所大學畢業生最后一次考試的感受。考試前學生自信的神態以及三個小時后同學們交了白卷的恐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師此時的一席話尤為讓人印象深刻:“記住, 即使你們現在大學畢業, 你們的教育也才剛剛開始。”在今天的大學校園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受到個人和家庭預期、校園環境、就業壓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學專業與個人愛好的背離、畢業生們就業與失業的交織,常常讓學生們在學習之余陷入困惑和迷茫。通過教師的課堂啟發和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專業知識是成長的基礎,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每一分鐘,不斷打牢專業基礎;社會實踐是成功的有力助推,要注意把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只有確定學習目標,做好學習規劃,不斷學習探索,才能在人生的考試中不落下風。這堂課德育滲透的難點在于:既要讓學生感悟到學無止境的意義,更要讓學生擺脫學習無用論、學好專業不如學好社交等錯誤思想的困擾。課堂中應運用一些鮮活的例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全方位發展,按照創建學習型社會要求,形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例2: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中第3單元Section A“A Good Heart to Learn On”,描繪了兒子在父愛感召下,對殘疾父親的由鄙夷轉變為崇敬的心路歷程,同時文中父親那種身殘志堅、樂觀的情緒也深深地感染了讀者。這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具有很好的德育滲透價值。一個是從感恩的角度出發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討論、以“父愛”為題留作文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幫助學生學會感恩父母,珍愛親情。另一個是從關愛困難家庭學生的角度入手開展德育教育。高校困難家庭學生的自卑心理和身邊同學的鄙夷是引發校園問題的經常性誘困。通過這篇文章,一方面教育困難家庭學生積極去面對無法回避的人生困境,學習文中父親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用自立自信去贏得人生和身邊人的尊敬;另一方面要教育學生換位思考,去關愛困難家庭學生群體,呵護他們敏感而易受傷的心,把關心弱者,同情弱者當成一種習慣,進而培養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度和責任感。
Analyses the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point of English teaching
Shi Shu-wei
(Changchun Technology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chun Jilin, 130031, China)
Positioning and research the infiltration poi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 not only the objective need of quality education, also a research topic widely cared. Clear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labeling classification can help teachers to carry out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more efficiently,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perme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infiltration point of moral education
G640
:A
:1000-9795(2014)011-000048-01
[責任編輯:鮑 雨]
石書蔚(1979-),女,吉林遼源人,碩士研究生。長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國語言文學。
大學英語教材中德育滲透點應用研究-吉林省十二五科學規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