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尹潔
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結構的調整和優化,2009年國家開始招收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定義專業學位為“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的需要,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而設置的一種學位類型”,實踐能力、研究創新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等成為應用型學位研究生的重要考核指標,培養過程中實現科研、工程實踐與研究生培養的有機結合至關重要,而這正是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優勢所在。研究生培養與產學研合作的銜接,牽涉眾多,系統性強,隨著我國產學研合作的深層次發展,政府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2009年江蘇省以政府行為的方式組織建設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以企業為主體申請設立、出資建設,引入高等院校研究生導師及學生團隊開展技術研發,工作站主要任務是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培訓。其功能定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創新實踐基地、規模企業與高校產學研合作重要平臺。目前建設規模已達到1000余家,完成3屆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在站培養,利用地方產業資源,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應用型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產學研合作培養應用型研究生。
通過對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運行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與近幾年進站研究生進行深度訪談,結合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特點及定位,從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動力機制、合作水平及運行效果等方面,探索分析政府主導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在培養應用型研究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對策建議,以便充分發揮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作用,優化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環境,完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江蘇省政府2009年在張家港市開始試點推行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專門出臺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管理辦法,對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資格申請、運行模式及知識產權等環節作了明確規定,每年5月份組織江蘇省內企業與高校聯合申報,經省教育廳、科技廳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并組織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驗收與考核。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實現了高校、相關行業與企業的密切合作和優勢互補。在管理體系上,高校和企業聯合成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校企合作計劃及實施方案,保障工作站運行所必需的科研、經費、生活條件,明確技術成果產權歸屬,從體制上保證校企雙方在課程教學、科學研究、導師互聘、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協同與配合。在合作模式上,以項目來帶動合作進展,企業將技術需求凝練為相應的研究課題,高校導師、企業自身研發隊伍、研究生三方合作研發,解決企業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方面的技術難題;研究生將企業研發任務與自身知識相結合,通過理論提升,開展理論性、前沿性、創新性課題研究,完成學位論文研究工作。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作為政府主導推動的產學研合作平臺,能夠為企業帶來科技創新源泉和動力,為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提供實踐基地和創新環境,但由于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規模比較大,企業參與層次參差不齊,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在運行過程中,合作動力、合作水平、合作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
1.企業合作動力不足。企業參與合作的動力主要包括高素質科技研發人員加盟、能夠接觸較前沿的研究成果或技術知識、解決企業實踐問題的知識來源、有機會使用學校的特殊設備等。但由于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是由政府推動主導建立的,參與聯合培養的企業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一方面獲得江蘇省省級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的稱號,提高企業的聲譽;另一方面卻對于引入學生及導師團隊進駐企業不太熱情,即便引入研究生進駐企業,也只是將學生視為廉價勞動力使用,不會讓學生參與到企業技術研發方面。
2.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合作水平有待提高。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設立目的之一便是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實踐創新基地。設站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條件,生產規模較大,產品研發方向明確,對技術創新的需求比較迫切,具備承擔縣級以上科技研究項目的能力,具有縣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中心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技術研發工程實驗條件。但在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實際運行過程中,部分企業研發基礎條件并沒有真正達到要求,對技術研發的投入也有限,導致設站企業無法提供有指導能力的導師,企業研發課題與學生理論基礎嚴重脫節,企業實踐無法提升為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參與雙方無法真正實現產學耦合。
3.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運行效果未達到預期。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設立的目的在于依托企業,以產學研合作的形式,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環節,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同時通過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優勢與企業互補,推動產學研合作往更深層次發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推進創新型地方科技經濟建設。但通過幾年運行,從論文質量、技術產出、運行滿意度調查等幾個方面的運行效果評價來看,都沒有到達預期的目的。
借助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平臺培養應用型研究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導師、研究生等各方面的協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作為政府主導型產學研合作模式,優化和加強政府在產學研合作中的作用,才能切實促進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融合成為密切協作、協同發展的整體,提升合作水平,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能力。
1.構建共同利益機制,增強校企合作動力。在影響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運行的諸多因素中,合作目標不明確、合作動力不強是最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從企業、政府、高校三方面,構建利益共享機制,提高企業、政府、高校等合作積極性。作為政府主導型產學研合作模式,政府應建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資助制度,給予企業一定的經濟激勵,為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運行打下經濟基礎;企業應當結合自主創新需要,從企業發展戰略高度,凝練技術發展難題,引入高校導師及研究生團隊,合作科技開發與科學研究,不斷提高企業技術實力。高校應當制定激勵政策,優化績效評價制度,對于參與產學研合作及進駐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導師及研究生,給予政策優待,在教師績效考核過程中,研究生指導教師進站指導可作為個人工作量的一部分,在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期間完成的工程實踐、解決的企業難題作為教師評優、晉級的重要依據。研究生科研考核時,可將研究生在工作站期間完成的科研實踐和取得的科研業績作為考核內容,相應的認定為科研工作量和科研成果。
2.建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內溝通與協調機制。雖然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管理辦法中明確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員會的組成、職責等有關事項,但仍需要建立建站企業、相關政府部門、高校及有關學科等三方共同參加的定期協調與溝通機制,保證在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這個平臺上,高校與企業的戰略目標保持一致,任務職責明確,確保信息在工作站平臺中的有效共享與順暢流動,及時解決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與矛盾。
3.建立健全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考核機制。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是以項目合作為基礎的產學研合作基地,要求高校與企業必須加強溝通與交流,在研發方向上達成共識,簽訂合作協議,明確五年內擬研發的主要課題。以項目管理的形式,逐步建立健全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考核機制,包括科技創新考核、研究生培養能力考核,以科研課題為紐帶,以項目考核為手段,提高企業導師、校內導師和進站研究生三方聯動效率,真正實現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目的。同時,通過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考核機制,逐步淘汰運行效果比較差的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促進學校選擇生產、科研方向與學校科學研究領域相同或相近的大型骨干企業等作為合作對象,篩選具有創新理念且具備相應的科研環境和條件的設站企業,為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提供一個較高的科研和實踐平臺。
4.優化進站研究生考核標準。針對進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培養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高校應積極與企業溝通與合作,共同設置符合產學研合作教育要求的課程教學體系、實踐體系和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等。研究生實踐環節的考核主要參考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工作站期間完成的科研實踐和取得的科研業績。根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研究課題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論文評判標準,研究生在設站企業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研發及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過程中,取得的發明專利、產品設計方案、高水平課題研究報告等,均可作為其畢業學位論文,以衡量其是否達到授予學位水平。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作為政府主導的產學研合作培養應用型研究生平臺剛剛開始試行,在合作意識、合作動機、運行機制等方面,還處于邊摸索邊學習的階段,要想實現人才培養與技術研發兩翼齊飛,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導師、研究生等各方面的協同努力。本文提出的構建共同利益機制、溝通與協調機制、工作站考核機制及進站研究生考核標準等,將在后續研究中進行實證,以充分發揮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重要產學研平臺作用,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全日制專業學位實踐環節培養體系,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