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濤
舞美設計縱橫談
魏海濤
舞臺美術對于舞美設計者來說,不僅展現的是創作者的藝術技巧,同時也是他們思想觀念和藝術才華的綜合體現。當舞臺大幕徐徐拉開,動人心魄的畫面沖擊觀眾的視線,人們會情不自禁地被舞臺的魅力所吸引,會由衷地發出對設計者的贊美。
舞美設計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最初的為演員提供服裝、化妝和表演道具,到后來布景、燈光的逐步加入,它的輔助性功能在舞臺表演中得到充分展現。可以說舞美設計是舞臺藝術創造中的重要環節,為配合演員表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舞美設計手段也在日新月異,花樣翻新。這也同時讓觀眾的欣賞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使他們的審美能力得到快速催生。當前,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已經成為現代舞美工作者必備的職業需求,舞臺已不再是傳統記憶中的“第四堵墻”,舞美創作的思維模式與創造空間被進一步打開,任創作者自由馳騁。
舞美設計在舞臺創作中首先要發揮好自己的服務功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而不能喧賓奪主。舞臺實踐中,舞美設計要服務于劇本的內容和演出要求,與其他環節相互協調,特別是要根據導演的意圖來進行創作構思,不能我行我素,脫離整體。因為戲劇藝術是一項綜合藝術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舞臺畫面是導演、演員、服裝、化妝、燈光、道具等等各個環節的綜合體現,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演出效果。只有各部門在統一的框架體系下齊心合力,才會讓舞臺表演取得成功。舞美設計的任務就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輔助作用,運用各種造型手段更好地渲染舞臺氣氛。
舞美設計要為演員表演創造條件,使演員塑造的藝術形象能夠得到更好體現。這就要求舞美設計者一定要熟悉劇本,了解劇中人物,要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在舞臺表演中,劇種人物會隨著劇情的變化體現出不同的行為狀態,對于舞美設計者來說,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色彩、燈光、道具、音響等藝術手段的來加強對人物的表現,從而使角色形象在舞臺上更加感染觀眾,得到更好發揮,無疑是他們的重點工作,同時也是舞美設計者藝術創造性與藝術才能的展現。舞臺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天地,使其可以大顯身手,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哈爾濱話劇院的王宏剛是一位資深舞美設計師,榮獲過話劇金獅獎。他創作的話劇《索菲亞教堂的鐘聲》《合同婚姻》《瘋狂之夜》以及兒童童話劇《綠野仙蹤》《白雪公主》《小紅帽》等成為哈爾濱話劇院的經典之作,深受觀眾喜愛。《索菲亞教堂的鐘聲》這部劇人物眾多、戲劇性強、劇情曲折復雜。該劇的舞美設計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和烘托時代感,在舞美布景上匠心獨運,采用通透式的舞臺結構,讓浮雕式的寫實風格與變化多端的舞臺氛圍相結合,營造出詩一般的意境。北京人藝上演的《窩頭會館》,舞美設計也很有特點。大幕拉開,一座老北京四合院的二層小樓展現在觀眾面前,立刻讓人感受到老北京強烈的生活氣息。破敗的院落,隨意擺放的老躺椅、鳥籠、水缸、花盆等等仿佛時光倒轉,將人拉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觀眾會情不自禁沉浸在其獨特的劇情氛圍之中。
新時期的舞美設計更加注重觀眾的感受,把觀眾的期待看得高于一切,使傳統意義上的觀演空間發生改變;更加服從觀眾的意志,表達觀眾多元化的創作述求,努力開辟多元化的創作渠道。展現出更加強烈的包容與服務的特色,也使新時期戲劇舞臺的創作色彩斑斕,更加豐富多彩,讓觀演關系得到更好的協調與融合。人們在獲得藝術欣賞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的信息傳遞,獲得更大的審美愉悅。
時代的力量推動著舞臺的變革與發展,讓舞臺的意義與概念更加廣義。而在觀眾的心里,舞臺的邊沿與框架正在越來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變幻莫測的時空隧道,是色彩斑斕童話般的藝術海洋。
責任編輯 劉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