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亮
影視作品對新時期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蔡 亮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精神文化建設的首要內容,它需要通過一些有形或無形的手段,對受教育者的精神給予影響,從而實現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塑造。又由于信息時代的深化發展,影視作品成為了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的載體必然也成為了人民大眾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一。筆者在立足于優秀的影視作品可以凈化人民大眾的思想、陶冶國民的情操等特點,就影視作品對新時期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進行相關探討。
在我們中國的許多鄉鎮,隨處可見這樣一種現象:農閑時,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農村文化活動娛樂場所,空無一人、閑置在那,而黃賭現象依然還很嚴重。這種現象足以證明了一個問題:富裕后的農民,雖然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日益增大,但是他們無從下手,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參加有益的文化活動,這就要靠我們農村文化工作者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思想認識,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引導他們參加有益的文化活動。教會農民識別什么才是文明的、有益的文化活動 ,引導和樹立農村青年正確的文化娛樂觀念和文化審美方向。
提高農民的思想覺悟是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一門重要課題,它需要通過一定的、有計劃、有目的的手段與形式對農民大眾的思想觀念施加影響,從而使其思想品德能夠符合當下社會的要求。影視作品是現代化科學進步的重要產物,其不僅在人類生活娛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逐漸發展成為思想觀念傳達的有效載體。由此,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農村文化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并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樣化與豐富性,便將影視作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中。
現在的農村可以說是家家有電視,政府還經常性地送文化下鄉。影視作品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它能夠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實現前所未有的豐富性,它比說教更直觀、更生動、更具說服力。影視作品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的載體,能夠在呈現影視內容的同時,實現傳遞過程的多樣化。內容的豐富首先表現在影視作品是通過圖像、畫面、語言、文字等多方面、綜合性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眾所周知,為了能夠實現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率,實現對農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引導,就需要對其精神世界予以影響,而優秀的影視作品宣傳的正是正確的文化觀念和流行的文化消費時尚,因此,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農民的思想道德,告知他們文化給予人們的不僅是道德情操的培養,而且可以愉悅人們的審美感知,更是縮小城鄉人文環境和個體氣質差別的需要。
例如:當農村的青少年在觀看《恰同學少年》這部影視作品時,會感受到一批如火如荼的少年們的意氣風發、滿腔熱血與強大的愛國情懷,這時,他們就會感同身受,就會在這青春的揮灑中,實現了精神意志的熏陶,提升愛國主義的情懷。
提高農民的思想政治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完善發展我國文化教育的需要,更是創造有思想、有信念、符合時代特點的人才建設的需要。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推進我國現代化教育的進程,就需要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便成為了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
另外,從我國精神文化建設的具體情況來看,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較難做,尤其是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舉步維艱。這就造成了我國人民總體的精神文化水平落后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因此,影視作品便成為了一個精神文化傳播的平臺,其不僅具有我國絕大數人民普遍易接受的優點,還能夠增強傳播內容的吸引力、提升受眾注意力。由此可見,將影視作品引入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之中也是為了推進完善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隨著時代科技技術的深化發展,影視成為了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帶領著人們逐漸走進了一個調動聽覺、視覺的生動活躍的奇異世界。雖然現階段影視作品紛繁復雜,美與丑價值觀良莠不齊,但只要我們能夠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就一定能夠將有價值、有意義的觀念滲透農民的思想,以期提高農民的思想覺悟。
有學者說:“建筑,可以使城市變大,文化,才能使城市變偉大。”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都在變化,變得現代化,唯有實現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我們的國家才更具人文精神,這個時代也才能更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 王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