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嵩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金融衍生工具的運用日益頻繁,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出現了一系列重大的金融風險事件,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5億美元,2005年的中儲棉事件與國儲局銅期貨分別損失6億美元和5.45億美元,金融風險事件逐漸呈現出頻繁性與損失大等特點。因此,如何應對日趨嚴重的金融風險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而將數學工具運用于金融領域,通過數學建模、進行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等定量演繹,以求找到其內在規律并用以指導現實的經濟金融活動,無疑是當前規避與防范金融風險的最佳手段。
此外,隨著金融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金融逐漸成為經濟的支柱行業,其對人才的需求也極為迫切。不僅需要理論型金融專業人才,更需要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而且要求其從業人員具備較高的數理分析能力,能夠為特定金融資產定價,能夠利用數理模型創造新的金融衍生產品,能夠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識別金融風險以及進行風險管理,能夠使用定量指標來衡量金融體系的穩定性。[1]但目前,許多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的培養方向仍是以宏觀性和理論性為主,從而造成國內金融專業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數理分析能力的培養。
金融學專業的數理分析能力是一種將金融學理論研究模式趨向于數學化,應用定量化研究和運用計算機技術求解模型數值的能力。這種數理分析涵蓋最優化理論、高等概率論、隨機微積分、偏微分方程等數學理論再結合特定金融現象對歷史數據進行推理演繹,并得出一般規律。它有效地利用數學模型來解釋和研究經濟金融問題。金融學專業的數理分析能力的提升不僅使其從業人員具備勝任公募基金、QFII、信托、券商、保險類等金融機構職務的資格,而且促使從業人員能夠更深入研究股指、期權、掉期等復雜金融衍生產品。此外,隨著諾貝爾經濟學獎越來越多的頒發給計量經濟學研究者,也可說明金融學專業數理能力在金融社會實踐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金融數學是指采用高等數學的方法研究金融資產及其衍生品定價,復雜投資技術與公司金融政策制定的一門交叉科學,數量方法在金融中的大量應用使得數學與金融的聯系變得密不可分。而我國地方高校普遍忽視這一趨勢,在金融學的課程安排上,金融數學相關課程的設置也存在一些問題。[2]
多數地方高校的數學教育過于基礎化,只在全校范圍內安排高等數學基礎課的教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方法單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與專業方向相結合,容易打消學生挑戰專業數學的積極性,更不利于優選數學特長生,不利于其的縱深發展。此外,高等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通常都是由數學專業的教師擔任,使得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重點與學生本身的專業實際相脫節,往往高等數學通識教學的非重點部分恰恰是專業培養中的重點。就金融學專業而言,《金融風險管理》以及《金融工程》等專業課中的資產定價模型、Var方法等數理分析方法中經常用到的泰勒展開式、假設檢驗等基礎知識往往就是通識教學的盲區,使得學生在進行相關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常常感到十分困惑,打消了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
多數地方高校對金融專業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要求不高,直接體現為學校對數學基礎教育的重視以及專業對數學運用能力的忽視。不僅學生沒有學習數學的氛圍,教師也只是將書本知識機械地灌輸給學生,并沒有幫助學生消化理解,更沒有后續的軟硬件設施可供學生進行回顧與實踐操作。傳統的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只是被動接受,囫圇吞棗式的吸收為的是應付期末考試,至于學生學到了多少數學知識,掌握了多少解題技巧,培養了多少數學能力,提升了多少數學素養,卻不在期末考核評價的范圍之內。然而,社會需要的是金融專業人才,就象銀行業需要人才為其構建新的銀行理財產品一樣,保險業更是對精算師有著極大的需求,這不僅因為精算師能為其量身定做出高盈利的保險方案,更能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推進保險業的創新,這也足以說明數學在金融領域的不可或缺性。隨著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高以及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數理分析方法在金融領域的運用也會更加廣泛,這就對地方高校金融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數學相關課程的設置和強化成為金融專業教學未來改革和發展的主要方向。
由于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它有著極強的正外部效應。很難有人能量化數學在金融領域防范了多少風險,降低了多少損失,然而這僅是數學運用于金融領域產生正外部效應的一個具體體現。數學的深入和研究過程是艱苦與坎坷的,特別是將數學作為工具引入到金融產品定價與風險度量之中。[3]由于金融系統內在的波動性和復雜性,使得在不同時點,金融資產的呈現形式和金融風險的疊加效應不同,這就更需要師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分析與研究。金融數學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它利用歷史數據進行分析與建模,不斷改進現有方法與創新新方法,并在理論上證明方法的可行性,以使其得出的結論可以指導實踐,在鎖定風險的同時謀求收益最大。但問題是,許多地方高校雖研究出相關模型與求解方法,卻難以實現商業化,難以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又或是過度商業化以至于研究不充分。許多地方高校不僅在取舍的過程中難以實現數學學術研究和數學商業化之間的均衡,而且尚未將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引入課題研究中,造成學生難以參與相關課程研發的局面。
整改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與教師有更好的互動和合作,建立一整套高等數學教學方案,該方案應涉及從授課到課外補充學習,從學生自主學習到教師輔導學習,從指定教材到課外輔導教材的選擇等等細節問題,讓學生親歷親為地接觸數學,深入數學,運用數學,從而提升學校的數學學習氛圍。在有了學習氛圍的前提下,應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首要任務便是轉變學生為應付考試而學習數學的觀念,端正數學學習態度,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找到樂趣,體會到使用數學原理構建模型的成就感。為了使高等數學的基礎教育能夠與專業數學相銜接,為學生學習專業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關鍵在于全校高等數學基礎課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專業數學教學的后續問題,不能任意刪減或弱化關鍵問題。此外,還可以通過廣泛開展各種數學知識競賽,金融數學建模大賽,資產定價技巧大賽等活動來實現數學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銜接。
改變現有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結構,提高金融數學、金融工程、金融風險管理等相關課程在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中的比重,同時應不斷地向學生灌輸數理分析能力在金融社會實踐中的重要性。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金融數學教學過程中軟硬件設施的建設,不斷引進先進的金融數學教學方法、手段和設施,讓數學的學習內容豐富而又生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金融數學的教學過程充滿樂趣。
在金融數學成果商業化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創造力納入其中,讓學生既能參與研發過程又能輔助推廣金融數學的成果。這套機制的建立不但避免了因過度商業化給金融數學研究和高??蒲袔淼呢撁嬗绊?,[4]而且真正的培養并提升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數理分析能力。另外,學生也是最后將金融數學理論成果運用于實際的實踐人,通過參與研發與輔助推廣,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利用數理分析能力來防范風險。
應用型金融人才符合社會現實需求,其無論是在科研方向的選擇、研究領域的深入,還是在選擇就業方向時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數理分析能力更是應用型金融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它所體現的是一種微觀視角:針對單個資產或單個投資組合,它可用于進行風險與收益的刻畫,在運用數學工具的基礎之上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針對投資者,金融數學可以將無法計算的效用量化,在確定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情況下,為投資者選擇合適的投資產品;另外,金融數學教學所培養的人才可以滿足金融領域各行各業的需求,可以緩解高校的就業壓力,形成各高校獨特的教學模式。因此,地方高校在金融專業辦學特色化過程中可以考慮轉變人才培養方向,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強化學生利用數學實踐金融理論的能力。
[1]鐘云燕.高校教學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兼論金融數學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完善[J].統計教育,2007(7).
[2]張友蘭,周愛民.金融數學的研究與進展[J].高等數學研究,2004(4).
[3]葉中行.金融數學和我國的金融改革[D].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和現代金融研究中心,2007(11).
[4]蔡明超.金融數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