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為及早做好今年農業氣象災害應對準備工作,農業部組織部防災減災專家指導組與中國氣象局有關專家于近期進行了會商,對今年農業氣象年景和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進行了預測預判。專家預計,今年農業氣象年景中等偏差,春季和夏季全國氣溫總體接近常年到偏高,降水較常年偏少,呈現旱重于澇或旱澇并存的特征,農業防災減災形勢較為嚴峻。其中,冬麥區,即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南部、黃淮西北部部分地區可能發生春旱,旺苗及弱苗易遭遇春季低溫凍害。東北地區發生低溫春澇的可能性較大,程度和范圍將小于2013年,但局部程度可能重于上年。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春季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可能發生春旱,夏季出現高溫熱害和夏伏旱的可能性大,局部可能發生洪澇災害。云南部分地區可能發生春旱。
國家糧食局:主產區秋糧收購14232萬噸
本刊訊 據統計,截至1月25日,秋糧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收購新產中晚稻、玉米和大豆共計14232萬噸,同比增加4887萬噸。湖北、安徽等14個中晚秈稻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2971萬噸,同比增加912萬噸;黑龍江、江蘇等7個粳稻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2999萬噸,同比增加933萬噸;黑龍江、吉林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7885萬噸,同比增加2929萬噸;黑龍江、內蒙古等6個主產區累計收購大豆377萬噸,同比增加113萬噸。
農業部部署今年農墾重點工作
本刊訊 為認真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農業部1號文件精神,加快實現農墾“兩個率先”戰略目標,農業部編制了《2014年農業部農墾局工作要點》。要點提出的主要目標為:實現農墾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人均純收入增長8%以上,糧食總產保持640億斤以上,棉花總產140萬噸以上,全國橡膠產量保持80萬噸以上,農業戰略產業掌控能力穩定提高;農墾企業運行質量和效益繼續提高;墾區社會和諧穩定,民生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要點還提出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推動奶牛等優勢養殖業聯營發展、進一步推動熱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積極推進農墾信息化建設、創新和完善農墾農業經營體系、積極推進農墾信息化建設等重點工作。
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全國人均吃肉29公斤
本刊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綱要》指出,我國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綱要》提出要加快建設產業特色明顯、集群優勢突出、結構布局合理的現代食品加工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譽好、產品質量高、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業。到2020年,傳統食品加工程度大幅提高,食品加工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全國食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就食物消費量目標而言,《綱要》明確,我國將推廣膳食結構多樣化的健康消費模式,控制食用油和鹽的消費量。到2020年,全國人均全年口糧消費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類13公斤、肉類29公斤、蛋類16公斤、奶類36公斤、水產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城鄉居民收入比連續4年下降
本刊訊 2013年,克服國民經濟增長放緩、部分農產品價格疲軟、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等不利影響,農民增收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十連快”。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9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高出GDP實際增速1.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之比連續4年下降,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3.03:1。據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張天佐介紹,當前農民增收形勢總體平穩,收入來源結構正發生積極變化,增收動力機制日趨完善,增收良好態勢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