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決定》指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很多女性生第一胎時,已經二十七八歲了,等到考慮生第二胎時,“孕力”已大不如前。
究竟生不生二胎,在很多“單獨”家庭里,已被提上議事日程。
有生育二胎計劃的準媽媽該如何保持“孕力”實現二胎夢呢?
把握“青春年華”
“與初產婦相比,準備生第二胎的女性最大特點是:年紀大了,卵巢老了。現在,很多女性生第一胎時,已經二十七八歲,拖了好多年才考慮生第二胎,‘孕力已大不如前。”楊冬梓教授說。
她解釋,懷孕就像種莊稼一樣,首先要有種子,而且得是質量比較好的種子,否則,無論土地多么肥沃,氣候多么適宜,都難長出茁壯的禾苗。而卵巢正是卵子——“生育種子”的工廠。
女性20~30歲,是卵巢功能最好的時期,卵子質量好,受精能力強,卵巢分泌激素的水平也比較穩定。30歲后,卵巢功能開始走下坡路,卵子數量減少,質量變差。過了35歲,卵巢功能急轉直下,女性不僅難受孕,即使懷上了,寶寶出現畸形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保養卵巢,可以保持“孕力”嗎?
現在,不少保健機構瞄準大齡生育女性,推出各種推拿精油、保健品,號稱有助于保養卵巢。
“那全是騙人的把戲。”楊冬梓教授毫不掩飾她的反感。
女性卵巢里有多少卵子,是她們出生時已經確定的。在女性一生中,卵子只會不斷地消耗掉,不會再生。卵子消耗多了,卵巢就走向衰老,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沒有返老還童的辦法。卵巢衰老引起的不孕,在醫學上是很棘手的難題。
如何知道自己卵巢的“孕力”如何?
楊冬梓教授建議:“生完第一胎的女性,如果有生第二胎的打算,最好在恢復月經后,定期到專科醫院作生育能力的檢查,包括檢查卵巢儲備、內分泌功能等。如果檢查發現,印巢功能還不錯,那還可以等幾年再要第二個孩子,否則就不能再等了。一般過了哺乳期,就可以嘗試懷第二胎。”
她進一步說,不想作生育能力檢查的話,也有個簡便的方法。
通常在女性絕經前十年左右,卵巢功能已經出現非常顯著的下降。而絕經時間有一定的遺傳性,女性問問媽媽什么時候絕經,也可以大概了解自己當前的卵巢功能。
剖宮產,子宮“很受傷”
胚胎生長的“土壤”——子宮,也是影響“孕力”的關鍵。
前段時間,一名快30歲的女病人向楊冬梓教授求診。她前幾年剖宮產生了個兒子,想再生一個女兒,湊個“好”字,卻一直懷不上。這類病人很常見,楊冬梓按常規讓她先作B超。
可B超結果卻讓有多年臨床經驗的楊冬梓教授有些驚訝:正常女性的子宮,就像一個有三層結構的口袋,從里到外分別是內膜、肌層和漿膜。但這個病人子宮上的剖宮產瘢痕處,竟然只有一層2毫米厚的內膜。懷孕期間,子宮要從雞蛋大小逐漸膨脹到新生兒大小,這么薄的內膜,怎么經得起膨脹呢?一旦懷孕期間子宮沿瘢痕處裂開,后果不堪設想。
“這種情況,是典型的子宮瘢痕缺陷,通常是由于剖宮產后,子宮傷口愈合不良造成的。現在,子宮瘢痕缺陷幾乎已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疾病。”
楊冬梓教授進一步分析,剖宮產其實并不一定會導致子宮瘢痕缺陷,但我國剖宮產實在太泛濫了,為了應對越來越多要求剖宮產的孕婦,部分醫院一度流行“簡易剖宮產”,一些資歷不深的醫生也成了剖宮產的主刀大夫,從而影響了剖宮產的手術質量。
子宮瘢痕缺陷不嚴重的,或許還可以在醫生嚴格監護下,嘗試懷孕。但如果出現嚴重的瘢痕缺陷,又渴望生第二胎,怎么辦?
她說,唯一確切的辦法是讓子宮傷口重新愈合一遍。先切掉子宮瘢痕處愈合不良的組織,然后分層縫合,先縫合子宮的內膜,再縫肌層、漿膜。這樣,縫好后,子宮瘢痕處會重現清晰的三層膜結構。現在,選擇做這種手術的病人也不少。
楊冬梓教授再三提醒:“剖宮產要慎重,畢竟恢復得再好,有瘢痕的子宮和沒瘢痕的子宮,還是不一樣的。而且,剖宮產還會引起盆腔粘連(即盆腔內的子宮、輸卵管、卵巢等組織出現炎癥病變),這將導致很難再自然懷孕。”
“以前大部分人只能生一個孩子,大家都覺得只要保證孩子平安生下來就行,反正子宮以后都用不上了,有沒有瘢痕沒關系。但現在,很多“單獨”家庭可以生第二胎了,女性就要保護好自己的子宮了,不僅要慎重對待剖宮產,還要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多次人工流產對子宮造成傷害。”
給緊繃的神經松綁
“現代社會里,破壞‘孕力的因素太多了!保護‘孕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楊冬梓教授說,卵巢是一個比較脆弱的器官,對重金屬污染很敏感。在當前環境污染的形勢下,女性需堅持營養均衡的飲食,盡量食用天然食品,避免吸進過多的汽車尾氣,保持居家環境空氣的清新。
她指出,作息不規律,長期熬夜,常會引起內分泌紊亂,進而影響正常的排卵;頻繁抽煙、喝酒,會破壞卵巢功能;性伴侶過多,不注意性生活衛生,增加了生殖道感染的可能。女性應摒棄這些不良的現代生活方式。
楊冬梓教授還特別提到精神壓力對“孕力”的影響。
“現代人精神壓力很大,尤其是女性,常常患得患失,精神高度緊張,容易導致人體免疫系統失調。本來,免疫系統只會攻擊入侵人體的細菌、病毒,失調后,則‘敵我不分,把自身的腺體、卵巢、胚胎也當成攻擊對象。這樣的女性即使懷孕了,也多以流產告終。”
在臨床上,有兩類女病人,讓楊冬梓感到格外痛心。
一類是再婚女性。她們在首次婚姻中,往往有不愉快的經歷,為此,格外渴望和現任丈夫再生個孩子,增進彼此的感情。還有一類是失去獨生子女的女性。她們通常已經四五十歲,本來就不容易懷孕,而且她們的精神狀態很差,每次到門診看不孕,一想起以前的孩子,就淚流不止。
“她們都非常迫切地想再要個孩子,生孩子幾乎成了她們維系婚姻、維系正常生活的唯一希望。這種精神狀態下,要想正常受孕并順利生下孩子,實在很難很難。有時心情放松下來,反而會有意外的收獲。”
最后,楊冬梓教授提醒準備生第二胎的媽媽:“懷第一胎時,如果發生過妊娠并發癥,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癇等,懷第二胎時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應及早告知醫生,盡早作相關的監護和檢查。另外,很多二胎媽媽年紀比較大,要注意孕檢,排查胎兒畸形。家里不要養寵物,避免胎兒感染寄生蟲,引發畸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