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敏
摘 要:“讓教法更貼近學生”的主題中,教師做了不同的嘗試,力圖在某些內容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輔導中;以及學習拓展活動中進行各種有效實踐。找一些契機,從一個點著手,觸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貼近生活,增強教學的實用性,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的職業生涯。
關鍵詞:讓教法貼近學生;選擇角度;自主探究;信心與成就感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094-02
“生活是教育之源,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教育不可能遠離生活而進行。”陶行知老先生的這句話為現代的職業教育者引起了無限的啟迪和思考。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定位是既有相對的文化基礎和專業理論,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要求教師在他們現有的文化基礎上融入許多專業性、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內容,在這個初衷下還是會看到一些不和諧:老師在認真講解,希望同學了解方法以后可以身體力行,可角落里的一些同學的身體是硬撐著才沒有倒下去,思想卻已經飛遠了。筆者很想讓自己的課堂里學生都變得愿意說、愿意練,思維活躍起來,因此從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教法能迎合學生情況、貼近學生實際
“讓教法更貼近學生”的理念在上一屆的中職校教學法評比中作為一個突出的主題,引起了一次大規模的嘗試和創新。職業學校的教育為順應社會的發展和踏準現代企事業發展的節拍,讓教學貼近一線,教法貼近學生,教育貼近實際,是一個趨勢。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嘗試在不同的環節中貼近學生,可以是在某些內容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是對學生的輔導中;還可以是在學生的學習拓展活動中進行實踐。
所以要找一些契機,從一個點著手,選擇那些能貼近學生的題材組織教學,讓學習活動容易接受,也能觸動學生的思維,還能夠讓他們樂于參加課堂活動,產生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學習應該是源于生活而又能回歸生活的,選擇一些恰當的活動讓學生覺得專業課不再那么遙遠,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才能漸漸產生學習的驅動作用,使我們的無效勞動化為有效活動,化低效為高效。
記得一次在財產清查的教學中,其中一個知識點是資產盤存制度,這在以前教授會計方法中提過,就是利用“期初結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結存”這個平衡公式來進行資產實有數量的計算。我們的同學學習基礎不是太好,一聽到計算就在頭大,當時有許多同學生搬硬套這個公式能進行計算,但沒有理解著運用,稍微變通一點,她們就沒有方向。這次又在資產清查這一教學環節中碰到了,所以可以嘗試用貼近學生生活實踐的案例來引入新課,接著由對案例的認識分析和探討資產清查的方法。
二、舉例的選擇角度要接近學生生活常識
在財產清查課題中的幾個例子都盡量選擇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
首先,我們的學生都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的實際經驗,初步具備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開發和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能力來主動學習。班里有一個很活潑的女生,一次閑聊中我知道她家里開了一家水果店,我就想到,就讓學生模擬一個水果店的場景,讓這個小女生做水果店的老板,然后安排兩個學生試著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為這個水果店的果品數量的變化進行記賬,其他也有幾個學生家里就在做一些個體經營,也見過父母記賬,對此比較感興趣,積極報名參加我的情景模擬,負責記賬的兩個同學也積極請教分別應該怎樣記賬,她們的準備過程就讓其他同學很好奇。
在授課的時候我讓同學演示了水果店的一些活動,讓同學有一些感性體驗,再聯想看同學能不能用剛才提及的方法進行一定時期末的財產或實物的數量的匯總。
在這部分的學習中進入本節課重點部分的學習,即:永續盤存制和實地盤存制的比較和區分。為了讓學生明確兩種計算方法的區別,我請兩組同學分別在情景模擬中進行了演示和記錄,結果還公布在講臺邊。通過這樣的演示讓同學比較直觀地看到了兩種方法的用法和差別,初步完成課堂上知識目標的學習。
學生看過模擬情景表演后開展討論,分析,再由教師匯總得出兩種方法的概念和特點。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分析和探討,有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對重點、難點有進一步的認識,再由教師歸納和匯總,有利于學生系統高效的掌握知識,也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到歸納和引申活動中,進一步學習知識目標,也在其中鍛煉了能力。
其次,在隨后的知識整理中要求同學比較和探討兩種方法的適用性,考慮到同學們可能缺乏實物保管的經驗,讓學生從身邊的經歷出發,從平時對零用錢的控制為例,說明掌管金錢的經驗大家還是很豐富的,再引申到班級班費的管理,直至班級公共圖書的實物保管方面,讓學生能鍛煉歸納和分析能力。
在這些活動中師生、生生之間自然地交流,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系統化、會計化,且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情緒高漲,亦有力地豐富著學生對會計常識的認識和體驗,推動著學習的進程。
三、課堂中的拓展、計算或演示鼓勵學生自己嘗試
多數知識點在教授過方法之后都有一個練習、鞏固的過程。比如前面提到的課題中,在教授完成后要讓學生學習對水果的原有數量及期末剩余數量的計算及分析,我請同學先自主選擇方法計算,當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后應該立即給予肯定要用微笑地眼神注視著他,鼓勵他說出自己想到的點滴。課堂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權利,保護每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地見解,教師也要與充分地肯定,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感到自尊、自信。
學生在練習中檢驗自己,發言中樹立信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分析和探討中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讓學生大聲表達自己的建議,教師多多表揚學生,讓學生有成就感。這節課的學習氣氛很高,有兩個不太愿意參與課堂的男生都幾次發言,說明他們也能分清這兩種盤存方法了。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發揮主體能動性的過程。這一次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維持幾天,后面再選擇另一個角度貼近同學的實際,找準能與他們的思維碰撞出火花的節點延續這種學習動力,會計課堂可以不那么枯燥了吧。
四、學生的活動貫穿課堂,感受成功,增加自信
專業課,特別是實踐性強的課題在教與學的時間分配上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的活動形式多樣,可以是分析探索,可以使自主學習,可以是師生互動,在課堂上從生活實際出發,重視引導學生的參與,由生活常識的分析引申到讓學生初步學會把握會計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一些經濟實體的活動,就像在資產盤存制度的教學中,學生初步應用會計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了應用會計分析的意識,體會到會計與經濟社會及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對會計的理解和應用的信心。
奧蘇伯爾曾說過:“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我們的中職學生多是初中畢業且基礎比較差;多是厭倦傳統的講課方式,因而放棄上高中、上大學的機會;家長們給他們選了這個專業應該是打算讓孩子趁早學習一門手藝,目的已經十分明確。教學過程中,教師再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講課方式授課,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只有貼近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著想的教學才是真正的養成教育。因為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專業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應該使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從身邊的事例中學習。現代研究表明:有效地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原有經驗的打底,任何脫離學生經驗的灌輸都是低效的。
綜合這些課堂教學的體會,我覺得在其他知識點的講授時也可以努力發掘這樣的案例或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讓一部分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討論過程中使學生能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形成的是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型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