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新旻
摘 要:學好歷史就是學好祖國尊貴的遺產文化,讓農村的初中學生學好歷史,不僅能讓他們能增長知識,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而且還能幫助他們開發對各科知識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更能有效地全方面學好知識。
關鍵詞:精心;感受;懸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095-01
在長期的歷史教學中,筆者通過近距離的與學生接觸,發現農村的中學因接觸了解新鮮事物少或因歷史學科相比其他學科分量不重等諸多因素,導致許多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濃,常會出現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完成布置的課后練習等。為此筆者在這里淺談一下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
一、精心設置課堂,讓歷史“重現”眼前
因歷史學科在所有的初中學科中相對來說分量要輕一點,從而導致課程結構的安排通常是在早上或下午的最后一節課,當歷史教師走進課堂給學生們上課時,常會看到學生因身體疲倦,在聽課時,會注意力不集中,更嚴重的會出現在課堂睡覺等現象,學生對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不濃等。為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歷史課前,要精心準備每節課,同時在備課中,可根據所教授的每節歷史知識,巧設置一些“歷史重現”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們設定角色,讓學生來表演一些恰當的歷史內容,不僅能解除學生學習歷史的枯燥感,而且還能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教學《焚書坑儒》這個知識點時,筆者巧設計人物安排角色,讓幾個學生分別試演秦始皇、李斯等人物角色,用小品表演的方式,再現“重現歷史在面前”的小品方式,不僅讓學生們注意力集中的學習知識,而且讓他們感受到歷史的有趣性。
二、走進歷史,感受文化
由于農村的中學生因接觸新鮮的事物少,對許多的歷史文化不了解,從而導致他們認為學習歷史不重要,即使學習好歷史,也感覺不到他能幫助自己能完成好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因此,許多的農村中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濃。為此,筆者認為,教學歷史知識應結合當地的一些歷史文化,巧滲透到課堂知識中,最好是帶領學生們近距離接觸歷史、撫摸歷史、感受歷史,讓他們知道學習歷史就是學習古老的文化知識,能幫助自己提高自己的人生觀,同時對自己的寫作也能起到一定的幫助。如筆者在教學歷史知識時,結合我們當地或鄰縣的“安龍縣十八先生墓”等一些歷史古跡,讓學生們走出課堂,近距離撫摸、感受歷史,讓他們明白每一個歷史的古跡的背后都有一個個色彩斑斕的精彩故事。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讓他們明白學習歷史對學習其他學科是一定的幫助作用的。
三、設置“懸念”,保留興趣
教材內容環環相扣,緊密聯系。有了上一節知識的因,才有這一課的果。因此,在一堂課快上完之前,教師應找出與下節課知識相聯系的地方,認真設置懸念,使學生自覺地產生解開這個問題的需要。
如筆者在教學《夏朝和商朝》是,上一節我巧設知識點“是某朝某誰實行禪讓制?“的懸念,接下來后面的教學,學生們帶著問題認真聽課學習。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學史興趣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是離不開這個前提。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耙虼?,要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必須高度認識興趣在學生學史過程中的動力和作用,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使學生能自覺地、持久地、主動地學習歷史。
總之,培養農村中學生對學習歷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們以學生為中心,以“趣“為主,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們走進歷史世界,讓他們感到歷史文化充滿著濃烈的神奇故事色彩,而且學習歷史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從而更好地將來長大成才為社會奉獻更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