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寶輝
摘 要:平時與學生家長交談孩子的物理學習情況時,聽到較多的是“孩子看物理課本能看懂,上課聽講也能聽懂,就是做作業有困難,考試成績不好”。家長的話表明孩子的懂不是真懂,而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學物理學什么?就是學概念。一個人頭腦不清,就無法應付,思考處理各種問題。所謂概念,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是事物的本質。如果不理解概念,沒有掌握客觀規律,就要犯錯誤。學習物理知識也是這樣,只有理解的知識并能夠牢記,靈活應用,才能夠產生好的效果,有較好的成績。物理教師要重視物理概念的教學,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啟發學生思維,真正理解概念。學生不但要牢記基本概念,而且要會使用基本概念處理問題。
關鍵詞:物理;概念;理解;規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100-01
一、教師應要求學生思考理解每一個物理概念的物理意
義,適用條件,適用范圍。
例如:測量部分的有效數字是由測量的準確值和估計值兩
部分組成。首先要知道所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被測物體對應于刻度尺上面的最小刻度的整數部分是準確值,對應于不足一個最小刻度的部分是估計值,而與記錄時使用的單位無關。如果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測得的課本長為184.2毫米,準確值是184毫米,估計值為0.2毫米。有效數字也可以表示為18. 42厘米,或者1.842分米,或者0.1842米都可以。如果測量某一作業本的長度剛好是180毫米,而記錄結果應寫為180.0毫米,準確值是180毫米,估計值是0毫米,表示精確到毫米的十分位,而不應記錄為180毫米。
如果由有效數字確定所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單位,那
么,有效數字的最后一位估計值的大小就是最小刻度的單位。例如:一段電線長為1. 2461米,整數部分1. 246米是準確數值,0.0001米是估計值,所使用的最小刻度為毫米。
自然界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化,為了比較事物發展變化
的快慢,人們引用速度來表示,如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工程施工進展速度等。在物理學中,用速度V表示機械運動的快慢程度。比較物體的運動情況,一種是固定一段路程S,比較所用的時間,用路程除以時間即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多的速度大,將S/t的比值定義為速度。V= S/t是常用的方法,另一種方法是采用V=t/s的比值定義為速度,V=t/S的比值小的速度大,比值大的速度小,人們不習慣使用。
物質的密度是物理學中的重要概念。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
的質量不同,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大的體積大,質量小的體積小。為了說明不同物質這種性質上的差異,引入密度的概念。因此,密度是描述物質特性的物理量。比較單位體積的物質質量更能準確描述物質的特性。p= m/v中的p是個常量,是定值,不與物體質量m成正比,不與物體體積成反比。正因為不同物質的密度p一般不同,要知道某種物體是由何種單質物質組成,只要用實驗的方法測量出其質量和體積,利用p= m/v計算出它的密度與各種物質的密度表進行比較,就可以知道物體由何種物質組成。
在物理學中,像壓強,功率,比熱,電功率這些概念都是
類似速度,密度的方法定義的。因此,在研究事物的變化過程中找出不變的量,找出其它量之間的關系,把它作為一個概念提出來,用它來描述事物的一種特性,從而找出研究事物變化的規律,是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所以教師在講課時要講清道理教會方法,學生在學習時要領會概念逐漸學會并使用這種方法,把書本上的知識和老師的知識吸收過來,變成自己的知識。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物理規律,不能只會背誦定
義,生搬硬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的許多物理知
識都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加以總結得來的。講解牛頓第一定律時要復習力的作用效果,這就很自然地把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與物體受到的力聯系起來。教師要做好課本上的演示實驗,使學生看到在運動方向上物體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運動的路程就越遠。必須指出的是:牛頓第一定律不可能通過數學計算產生,也不可能用實驗直接證明其是否正確,因為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歐姆定律描述了同一個用電器或一段導體中通過的電流I
跟導體兩端的電壓的關系。I= U/R的使用條件有兩個:一是電阻R一定,電流I與電壓U成正比;另一個是電壓U一定,電流I與電阻R成反比。利用R= U/I可以測量未知電阻的大小,但決不能認為R與電壓U成正比,與電流I成反比。因為電阻是導體的一種性質,只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以及工作環境中的溫度有關,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中的電流無關。
三、解答物理問題要以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為依據,不能
以現象代替物理概念。
比如學習增大有益摩擦或減小有害摩擦時,要求解釋手握
油瓶為什么要握緊?正確答案是:油瓶受到重力作用,要保持油瓶處于靜止狀態,油瓶還要受到向上的摩擦力f,f與重力G大小相等,是一對平衡力。要增大摩擦力,必須增大壓力,所以要握緊油瓶。而有的學生卻解釋為握的不緊,油瓶就會下滑落地。這同樣是不會應用物理概念回答物理問題。所以學習物理知識要多動頭腦、勤于思考,對物理知識不應滿足于只會背誦定義和書寫公式,而要應用其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四、在解物理題時要準確體現物理概念,做到有理有據,
規范,準確,完整,無誤。
學生在回答物理簡答題時,易犯的錯誤是不能依據物理概
念,物理規律說明問題,漏掉重要公式,解答物理計算缺乏分析,看不懂已知條件,未知條件。不清楚物理現象,想象不出來物理模型,不會用帶不同角標的字母區別多個相同的物理量,列不出物理等量方程,把物理題做成算術題等。因此,解答物理問題要求準確,規范,完整,無誤,體現了對物理概念的真正理解,反之,則說明對物理概念的似懂非懂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