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景碧
摘 要:思想品德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由于觀念、環(huán)境、教學方法等原因,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差距正在逐步拉大,通過轉變觀念、注重校本教研、改革教學方法等方式予以改進。
關鍵詞:農村;初中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現狀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129-01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傳統(tǒng)教育正在被素質教育的浪潮所淘汰。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把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初中《思想品德》課的任務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然而,就是這樣一門重要的課程,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差距正在逐步拉大。
一、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1、就學生層面來講,對于農村初中的學生,家長文化程度低無法輔導,繁重的學習任務使他們無暇顧及報刊上的新聞細節(jié)。由此,造成農村學生視野狹窄。加之語文基礎知識不理想,表達能力差,一到中考考場,看到試卷題目,只能做些書上的理論性的死答案,聯系實際談出自己的看法就無從入手。
2、長期以來,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單一,有些教師采用“滿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學生方面形成了死記硬背,為考試服務的現象,教師的“滿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聽了深感“枯燥無味”,逐漸地失去了信心,嚴重地抑制了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3.每個學科教學目標的實施,都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因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由于受教師的主導因素的影響,一部分教師依據教學參考書提供的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的多,自己動手動腦精心設計教案的少。
很多教師只注重了課本范圍內的備課、上課,很少考慮教材之外的教育內容。教師情感投入不夠,使用教材不靈活。部分教師上課時缺乏情感,課上的較死板、枯燥,影響了教育的實效。
4、年齡偏大的教師對本學科的教學存在相對的困難。由于長期的學科歧視,使很大部分教師忽視自身的學習和提高,忽視學科知識的更新和觀念的變遷,無法對教材進行拓展、延伸和提升,無法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存在的各種問題,從面無法適應本學科的教學。
5、新的《課程標準》指出了思品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對于這一點,很多領導和教師認識不足,只把它當成非主要學科進行教學,因而在任課教師的安排上、教師備課、上課的精力的投入上等方面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使其教育效應得不到充分發(fā)揮。
二﹑為了改進德育課的教學工作,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對策:
1、轉變觀念,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認識初中思想品德課
學校不能只看到中考與本學科內容矛盾的一面,更應該認識到本學科與校風學風建設、學校常規(guī)管理、學校教學質量相統(tǒng)一的一面,努力處理好這一對矛盾,實現學科教學與學生思想教育的“雙贏”。
2、注重校本教研,加強學科教師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
對本專業(yè)教師要加強新課改理念的灌輸,對他們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機會,讓他們多參加各類培訓、學習、觀摩的機會,讓他們在交流中體會差距,在學習中提高水平。同時加強校本培訓,依據學科組、備課組集體的力量來提高本學科的整體水平。
3、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一,要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必須更新現有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觀點。用新課改的理論指導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打破常規(guī)的教育模式適應農村實際的教學新路子。要使這門學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說教,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體現思想教育性和知識性,有要有能吸引學生的趣味性,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寓教育性和知識性于趣味性之中。應努力學習其他學校特別是已有創(chuàng)新教學成果的學校的先進經驗,以充實自己;刻苦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果;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和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能力。
第二,要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必須在初中各個年級的教學中解決并重視開展研究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的問題。教師必須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要勤奮,要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鉆研、勤于實踐。惰性是創(chuàng)新的絆腳石。教師只有克服惰性才能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帶領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思想品德課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根據教材的內容,聯系本地區(qū)的實際和學生本人實際,進行有目的地社會調查,或專項實踐活動。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探究,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創(chuàng)新的認識,進而積極參加創(chuàng)新的活動。
第三,要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必須及時充實新的知識和擴大信息源問題。農村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新意識的確立和開拓精神的養(yǎng)成,大量的、新鮮的教育教學改革的信息源,是教師進行研究性教學和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參考依據。就目前情況來說,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很少走出去,對外界新的教學信息一無所知。想方設法增大現有思想品德教師的知識面、提供他們的信息量,是改變目前農村思想品德課落后狀態(tài)的緊急而有效的措施。